抗癌有道丨顺应四时养出健康

广东省中医院
+订阅

【开栏语】

恶性肿瘤的发病率不断攀升,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肿瘤的治疗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科学的方法、高度的责任心和温暖的爱心。广东省中医院肿瘤科张海波教授团队将通过抗癌有道专栏定期推送肿瘤防治最新进展以及相关科普知识,为您传道解惑。抗癌之路,虽道阻且长,但我们愿与您同行!欢迎您持续关注!

在肿瘤科门诊,患者常常会关心一个问题:“我得了这个病,平时需要注意什么?”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尽管有大量的研究探讨了生活方式、饮食和癌症康复的关系,然而很多研究结果互相矛盾,导致患者往往也莫衷一是。其实,从中医的角度来看这些研究,不难解释各个研究结果之间的矛盾之处。正如《黄帝内经·素问》(简称《内经》)的首篇《上古天真论》中就提出,要“法于阴阳,和于术数”“调于四时”,也就是说养生保健也要遵从自然的变化,让生命的节奏和大自然的节拍一致,大自然改变了,我们的起居饮食也要跟着改变,而不是固定某一种生活方式。

那么,如何让生命的节奏跟上大自然的节奏呢?古人注意到,大自然每五天就有一个小变化,因此五天为一候;三个五天后,大自然的变化就明显了,这种变化可以影响到农作物的耕种,因此三候为一气,也就是我们常听到的二十四节气;三个十五天的变化就明显到人体都可以察觉了,因此三气为一节,也就是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八节;而在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四个节时,大自然的变化已经从量变转为质变,需要人体调整自己的起居情志去适应这种质变,于是产生四时。而《内经》第二篇《四气调神大论》中,就向我们讲述了如何调整自己的起居去适应大自然的这一质变,使得身体的节奏跟上大自然的节拍。

春三月,春气之应,养生之道

春三月,是指从立春开始的三个月。从立春开始,天地之间就涌动着一股向上、向外的“生发之气”。如何理解这种生发之气呢?我们可以看一下树木,虽然此时树木还没有发芽,但是其养了一冬的营养已经开始从树根顺着这股生气往上走,走到树干,再顺着这股生气往外走,走到枝叶末梢,走着走着,积累到一定程度,就自然而然地发芽、开花。我们人体也要顺应这股“生气”,入夜再休息,早早就起床,可以做一些运动,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不仅要让自己的身体舒展开来,也要让自己的情绪意志发泄出来,就好像春笋破土一样,这样,人体就有了生气,邪气也可以顺势发散。在饮食方面,应该多吃蔬菜,尤其是那些发芽的东西,如豆芽、春笋、豌豆苗、蒜苗等,这些刚刚发芽的东西,生机勃勃,具有很强的“生发之气”,在春天非常应时,而肉类就应该少吃了,肥甘厚腻之品,不利于人体的生发。

《内经》原文: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

夏三月,夏气之应,养长之道

夏三月,是指从立夏开始的三个月。立夏开始,大自然的阳气最盛,天地万物伸展到极致,代谢旺盛,敞开了怀抱与大自然交换能量。此时枝繁叶茂,到处一片繁荣景象,人体本能地也会开放皮肤的毛孔腠理,吸收天地阳气,同时排泄人体污浊的东西。而我们要做的,就是顺应这种开放、开泄的状态,使自己的毛孔腠理保持开放的状态,这就要求我们不能贪凉。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在家开空调,到单位是中央空调,连上下班的车上都是空调,毛孔始终没有开放的机会,这就不符合夏天的“养长”之道。在起居方面,也是尽量开泄得多,收敛得少,因此可以睡得晚一点,但要起得早一点,情志方面尤其不能生闷气,不能“憋着一口气”,要么就不要生气,要么就想办法发泄出来。值得一提的是,夏天大自然的阳气最足,因此可以好好利用这些阳气,通过三伏天灸祛除体内的陈寒痼冷;同时由于人体阳气都发散在体表,内里反而虚寒,因此夏天不应该进食生冷的食物,尤其冰镇的食物对脾胃损伤最大,所谓“冬吃萝卜夏吃姜”,反而应该温一温脾胃,肉类也应该少吃,因为脾胃运化不足,肉类不易消化。

《内经》原文:夏三月,此为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秋三月,秋气之应,养收之道

经过了夏三月的繁盛,从立秋开始,一切都要收起来了,人体也要有所收敛。起居方面,我们要早睡早起,情志方面,我们要把野了一夏的心神收回来,不能再乱发脾气了,运动也应该少一点。这一方面是要顺应秋天“收”的天气,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躲开秋天的肃杀之气对人体的伤害。大环境不好,我们就应该夹起尾巴避避风头。此时酸甜爽口的水果最应时,因为酸味食物也可以帮助人体更好地收敛,同时应该注意补肺,运动虽然少了,但是可以多做深呼吸,清一清肺气,多吃一些补肺的食物,如山药、麦冬、雪梨、杏仁猪肺汤等。

《内经》原文: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

冬三月,冬气之应,养藏之道

立冬开始,天地之气不仅要收,更要闭藏起来,就像大雪封山、河水结冰一样,植物的营养都藏在根部,动物也躲到洞里冬眠。人也要封藏起来,晚上早早上床休息,第二天也要等到太阳升起后再起床。有什么想法策划,也要藏着掖着。从这个角度讲,冬天就尽量不要运动了。饮食方面,冬天可以多吃一些肉,因为冬天的时候阳气内藏于脏腑,脾胃功能比较强,可以很好地消化,且有情血肉之品可以很好地滋补身体。冬天就应该穿得暖暖的,懒洋洋的,多吃滋补之品或膏方,这样来年春天才有生发之力。

《内经》原文: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

总之,大自然是有节拍的,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我们的生命也是有节奏的。肿瘤患者如果让人体的节奏与大自然的节奏和谐共振,达到“天人合一”,就一定可以借助大自然的力量,强身健体,更好地帮助身体的康复!

【团队主要成员出诊一览表】

【医学指导】

张海波,医学博士,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师从国医大师周岱翰、朱良春、郭子光、李士懋及广东省名中医刘伟胜教授。中国中医科学院中青年名中医;首届广东省杰出青年医学人才;广东省“千百十”工程人才培养对象。世中联肿瘤精准治疗专委会、整合肿瘤专委会副会长;中华中医药学会肿瘤青年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肿瘤精准与整合治疗专委会主任委员;广东省医院协会肿瘤分子靶向治疗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肿瘤康复与治疗专委会副主任委员;美国肿瘤临床协会(ASCO)会员,中国肿瘤临床协会(CSCO)青年委员。

【本期作者简介】

朱燕娟,中医内科学博士,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恶性肿瘤,尤其是肺癌、消化道肿瘤、妇科肿瘤等常见肿瘤的治疗,在10余年的临床实践和科研中,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多次在国内外高水平杂志上发表研究论文,并在学术会议上作研究报告。

END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