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的一半是情感的,书房的一半是精神的。希望大家都能与书相伴,芳华永驻。”在“半城雨•红色书吧”揭牌仪式上,霞山区作家协会主席高琳颇有感触地说。
“半城雨•红色书吧”是继“绿苑•半城雨公益书吧”“红舫•半城雨公益书吧”后,霞山区作协携手有关单位打造的第三间公益书吧。
“半城雨”从书吧到文化品牌的演绎和转变,见证着阅读种子在港城湛江的不断茁壮成长。
落在心灵上的雨
说起“半城雨”的由来,高琳滔滔不绝起来。
“我一直很钟意‘半’这个字。之前在阅读中得知,曾国藩最喜欢的一句座右铭,是来自李密庵在《半半歌》写过的‘花未全开月未圆’。这也潜移默化成为我对待人生的态度——凡事留半,也可精彩。”
来自北方的高琳还发现,湛江不时会出现“雨下半城”的景观,南北半晴半雨极富诗意,也给了热爱诗歌的她取名的灵感:“阅读是一场落在心灵上的雨,如果书吧也能这样润物细无声就好了。”
筹办公益书吧,一直是高琳的心愿。2018年,她创建“半城雨文化沙龙”,不定期开展国学经典、历史文化、读书分享等多种形式的读书分享活动。“当时沙龙在读者中的口碑和反响很好。不少文艺爱好者都希望能有固定场地,让沙龙能更好地举办下去。”高琳回忆说。
时间来到2021年,湛江市园林管理处想要在霞山绿苑公园搭建阅读场地,联系上霞山区作家协会后,双方一拍即合。去年7月30日,“绿苑•半城雨公益书吧”由此诞生。
“绿苑•半城雨公益书吧”所处地段绿树掩映、水榭环抱,优雅清静的阅读环境成为附近不少居民茶余饭后的好去处。“进入书吧不可以玩手机”被写在书吧大门的“温馨提示”上,40平方米的阅读室成了远离喧嚣、走向思考的心灵驿站。
目前,“绿苑•半城雨公益书吧”已通过捐书活动获得赠书4000余册,其中岭南师范学院教授宋立民捐书1300余册:“‘独乐乐不如众乐乐’,让自己的藏书去寻找‘燃烧点相同’‘震动数相等’的读者,实在是一件乐事。”
书吧内收藏的本土作家作品深受青睐,不少市民都选择在休憩之时走进书吧。《湛江市志》《湛江市政协志》等“大块头”更为湛江人读懂足下这片海滨热土打开了窗户。
此外,依托霞山区作协的作家资源,书吧每月举办一次“半城雨”读书会,有时也走进如霞山税务局等机关单位,逢周六日还有会员日作协会员则在开展交流。迄今,霞山区作家协会举办了14期半城雨文化沙龙,8期读书会。
其中,最令高琳印象深刻的是,草根作家龙成泮做客书吧,分享了90万字长篇小说《野花魂》的创作经验:“他的著作几经波折才送到我们手中,细读之后书吧不少会员都被其中的文字所打动。能够挖掘到这位扎根乡土的本土作家,很难得。”
从书吧到文化品牌
以书吧为载体,阅读的种子在湛江开始萌芽。
万事开头难,有所延续也并非易事。今年7月,坐落在霞山红舫直播基地的“红舫•半城雨公益书吧”揭牌,由霞山区作协和霞山区总工会、红舫直播基地共同打造,是集本土文化、红色文化、特色书籍展阅、读书会交流、文化沙龙的多功能书吧。
“对于公益书吧来说,资金、场地、人力缺一不可。前两家书吧的建成,是对‘半城雨’团队最大的肯定。”高琳还提到,在运作书吧的过程中,结识了不少阅读爱好者。他们有的加入了书吧读者群,成为志愿者,有的则进入讲师团,期待举办主题读书会,和更多的读者分享阅读经验。
就如“半城雨”这个名字所喻,墨香如雨润泽着这座滨海之城。
随着第三间公益书吧的落地,“半城雨”从书吧向文化品牌转型的道路越发清晰,目前该名称已顺利申请知识产权保护,今后将会成为涵盖书吧场所、文化沙龙、读书会、阅读活动的新兴文化品牌。
“‘绿苑’主打宣扬本土文化和活用作家资源,‘红舫’侧重于大众文化的推广,‘红色书吧’则紧扣主题,为读者带来更多的红色故事。”说到三间书吧日后的运作方向,高琳用“各具特色、互相补充”来概括。
迄今,霞山区作家协会举办了14期“半城雨”文化沙龙,组建了300多人的读书会,115人的文化志愿者,25人的文化讲师团,不定期开展读书文化、美食文化、红色教育、新媒体文化等多种形式的文化沙龙活动和读书活动。
比“半城”更远
毛姆写过,阅读是一所随身携带的小型避难所。在筹建书吧之余,如何让阅读走进更多湛江市民的日常,成为“半城雨”团队思考的方向。
滑动手机屏幕,整齐划一、排版优美的视频一字排开。高琳向笔者展示她主理的“栀子读书”视频号,文案、拍摄、剪辑、后制都由其一手操办。
“在筹建书吧的过程中,我发现不少市民都存在‘不知道读什么书’的疑惑。创建视频号正是为了让大家能走进好书,让阅读这件事,通过直面的解读,更深入读者内心。”高琳说。
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积极探索与实践,今年8月,高琳获得首届南国书香节“阅读推广奖”个人奖,“栀子读书”的累计阅读量也已超过300万。
阅读也像一束光,聚集起越来越多的文艺爱好者。目前,“半城雨”团队有5人义务负责书吧的运作,坚持下去并不容易。从选址、购书、上架,到日常清洁、管理、活动组织都离不开一份份殷切的热情。
“半城雨”书吧办公室主任罗红波是当中一员。“有活动的时候,我会提前半小时来到书吧,煮水泡茶、摆水果盘,热情招呼嘉宾、会员们。能够为阅读这件事出一份力,是每位阅读爱好者的幸运。”她笑着说。
书香,要比“半城”更远。此前“半城雨”便到霞山区税务局举办阅读分享活动,越来越多的单位也向其抛出绣球。此外,“半城雨”也尝试走出霞山,积极筹办在经开区、赤坎区的新书吧,探索更创新的阅读活动模式。
“文字是有力量的,阅读更像一个凝聚力量的过程。”高琳说。半城半雨,墨香相伴,以“半城雨”为窗口,阅读的力量正在港城发光发亮。
【半城雨公益书吧地址】
绿苑•半城雨公益书吧
地址:霞山区人民大道南30号(霞山绿苑志愿者服务站)
红舫•半城雨公益书吧
地址:霞山区东新路22号东山花园南区3号2层
半城雨•红色主题公益书吧
地址:霞山区人民大道南66号第二间铺
【记者】陈思亮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