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文化,湾区精彩。
——广州——
绘冠南天——粤藏宋元书画特展
展期:8月19日—11月27日
地点:广东省博物馆三楼专题展厅
展览汇聚了广东省博物馆、故宫博物院、南京博物院、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广州艺术博物院、佛山市博物馆、汕头市博物馆共8家文博机构宋元书画及相关文物50余件/套,其中一级文物达一半以上。“绘冠南天——粤藏宋元书画特展”是近年来国内少见的宋元书画特展,也是广东文博机构首次举办的宋元书画主题展览。今年5月,展览已获选为广东省文物局“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陈列展览精品。
展览以“粤藏宋元书画”为引线,首次汇集了岭南地区文博机构庋藏的宋元书画珍品展出。广东省博物馆藏陈容的《墨龙图》、赵孟頫的《行书陋室铭》等宋元书画珍品倾囊而出;清代吴荣光、孔广陶收藏过的宋拓王沇本兰亭序,潘仕成收藏过的南宋张即之行书《台慈帖》重回故地;广东人最早的两件传世书法作品刘昉题跋、白玉蟾草书《足轩铭》首次回家;吴南生捐赠的《群峰晴雪图》《平沙落雁图》卷粤博相聚;恽寿平题跋、容庚检点珍藏最得意者的“黄公望山水半幅”《溪山图》隆重登场。
广州图书馆“阅读成长计划2022”优秀成果展
展期:11月4日—11月20日
地点:广州图书馆
眼睛凝望不及的地方,阅读可以。听,是阅读的声音,它经由山水,沁入耳畔;看,是阅读的脚步,它经由光阴,叩开心门。黄叶翩翩,霜露漫漫,“阅读成长计划2022”优秀成果展如约而至。
阅读是历史的回望,是文脉的传承,更是梦想的启示。2022年,广州图书馆以“阅读·传承·梦想”为主题,举办各类活动1200场次,吸引了超过96万公众参与。
“阅读成长计划2022”展览将公布“悦读童行”阅读攀登计划小状元、各挑战赛年度优秀名单及“签·约世界”2022青少年书签设计交流活动获奖名单,汇集展出阅读攀登计划、“签·约世界”2022青少年书签设计交流活动、阅创空间·小小创客等活动的优秀阅读成果作品共计302份。
心灵手巧绘童心之“遇见岭南 遇见华夏”
展期:10月31日—12月31日
地点:广州图书馆
经常见到家长一手拖着书篮,一手拽着小朋友狂奔冲入亲子绘本阅读馆,一头扎进书海里帮小朋友选书的场景。如果恰好没有找到座位,或是一时不知道要看什么类型的书时,不妨放慢脚步、放缓心境,适时驻足亲子绘本阅读馆玻璃橱窗的展览连廊,也不失为一种别样的亲子阅读体验。亲子绘本阅读馆橱窗展以绘本阅读为起点,艺术创作为阅读的延伸,结合传统节日及相关活动成果不定期策展,以期让小读者在阅读、观展中汲取养分激发创作灵感,通过原创绘本、手工、插画等形式展现儿童创作天赋,同时向我们传达少儿丰富的内心世界。
自秦以来,岭南地区经过两千多年岁月流转、政权更迭、重划建制的积淀,形成特有的以岭南文化著称的美食、风俗、人文及艺术瑰宝。岭南人更是注重文脉的保护和传承,岭南文明流经一代代岭南人的血液汇入庞大的华夏文明血脉。本次橱窗展以”遇见岭南 遇见华夏”为主题,展出往届少儿原创绘本展活动的优秀成果,及以扎染、醒狮、纸伞、团扇等彰显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手工作品,将少年读到的广州、岭南、华夏展现的淋漓尽致,更是少年阅读的一种外显和升华。
——深圳——
既向未来,不问東西——赵天奇个展
展期:11月5日—12月17日
地点:白境艺术空间
赵天奇在本科、硕士研究生学习阶段就致力于研究数据与材料媒介在绘画中的综合应用,以此为基础创作了大量的实验性作品,在众多展览与制作中逐步完善知识结构和绘画技艺。毕业这几年,他持续在社会实践中拓展,体现着这一代青年人在融合绘画和数字技术进行艺术创作上的热情、执着与精进。赵天奇在图像技术的综合运用上有着极其坚定的信念,其程度更像是一种执念,也正因如此,使得他在研究过程中不断求索进行着修正,不断完善与精进。
“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你我皆为星辰之子,每一个细胞都书写着整个宇宙的历史,当你凝视自己,也望见了宇宙的轮廓。”这是王勃与卡尔·萨根的回响。古今中外,有志者总能将自我与大道相连。而作为画家,便是以画悟道,赵天奇将自己创作时的思考融入这次展览,期待以点带面交织所带来的全新可能。
余生记:李姝睿×杨光南×张雪瑞
展期:11月5日—12月17日
地点:红树林画廊
受19世纪美国诗人、小说家和文学批评家埃德加·爱伦·坡(Edgar Allan Poe)创作的短篇小说《大漩涡底余生记》(A Descent into the Maelstrom)的启发,有了这次展览“余生记”。
《大漩涡底余生记》讲述了一位水手在航海过程中不幸被卷入有名的莫斯柯叶大漩涡,并在惊心动魄中死里逃生的经过。小说中采用的倒叙、多重视角等文学手段被挪用到本次展览中。李姝睿、杨光南、张雪瑞的创作在这一脉络下,记录不同个体在特殊时刻对于自然、城市与生活中的日常所进行的深度剖析与转译。
张雪瑞在抽象绘画中展现出对色彩的高度敏感——一种紧密与自身感知体系的融合,而“光点”般的跳色打破着人们观看的惯性,让意识的跳跃成为“出逃”的可能。杨光南的参展作品通过对空间进行干预的方式呈现,不仅延续了自其所受到的传统雕塑语言的训练,更利用轻巧且坚韧的艺术语言风格,借助镶嵌、折叠、积累、拼贴等方式阐释城市空间中日常化的切身体验。而李姝睿以对绘画中不可或缺的两个元素——光与色彩的研究——去发现此刻,个体在时代环境下的需求与精神状态,同时也并未忽视让作品与广义的集体意识形态相关联。
雕塑状态 A World of Sculpture
展期:11月5日—12月18日
地点:欧古轩艺术空间
“雕塑状态”是在当代雕塑领域的一次学术性探讨的尝试,以此开启对于“雕塑”这一概念更为多元的理解与多方位、多角度的阐释。展览试图通过传统的与新生的雕塑媒介、综合材料绘画、综合材料装置、行为图片、影像等作品的创作方式来引发“何为雕塑”的话题探讨。本次展览所集合的21组艺术家涵盖了60年代、70年代、80年代以及90年代出生的群体,从业的时代背景以及从业经历各不相同,并且都在自身擅长的领域拥有丰富的经验与独特的样貌。
从专业背景上来看,将雕塑专业出身的艺术家与非雕塑专业出身的艺术家并置,也是力图为公众提供多角度的对于“雕塑”一词的创作使用与理解。本次展览所涉及的物料媒介不拘一格:泥土、木头、陶土、红砖、青铜、黄铜、不锈钢、铁、天然漆、树脂、牛角、琉璃等等,技术方面除了传统的手工造型以外,还有3D打印新技术的运用,如此,显示出了“雕塑”一词在物理维度的诸多可能性。从观念上看,“雕塑状态”所聚焦的是一种“状态”,这意味着塑造的过程与完成的结果并存。在这个意义上讲,“雕塑”的存在不一定是一个实体,它亦可成为一个不可见的经过。从雕塑的结果上看,除了诞生三维立体的作品之外,艺术家如何塑造一种“状态”,是否一定需要通过传统的造型手法去完成一件“雕塑”,这个话题在当代艺术的语境中也存有巨大的表达空间。
从文献看香港——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深圳图书馆馆藏香港文献展
展期:11月9日—12月8日
地点:深圳图书馆
本次展览是今年读书月重点主题活动——“当奇迹之城遇上东方之珠:深圳·香港的文化对视”系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深化粤港澳大湾区城市间的文化交流与合作,深圳图书馆立足香港特色馆藏,通过专业馆员系统爬梳整理而成“从文献看香港”展览,让市民读者在重温对香港的美好记忆中,进一步增进文化认同感和凝聚力。
本次展览采用“图文展板+文献展示+多媒体播放+互动打卡”等多元形式,展览章节共分为东方之珠、历史寻踪、城市脉动、经典记忆、魅力风情、香港回归25载6个部分,包含展板110幅,文字约4.2万字,图片400余幅,现场展出有代表性的文献100余册。展览内容详实丰富,涵盖香港城市发展、政制、司法、经济、文化艺术、医疗、创新科技、风俗、地名、美食、风物等方面。在互动环节,市民读者可以在留言板上写下对香港的深情表白,或是在结合香港街景、香港特色交通等元素设计的合影打卡点拍照留念。参与互动有机会获得精心设计的创意便签本、书签等文创产品。
逍遥无游——鲁珊作品展
展期:11月10日—11月20日
地点:深圳美术馆
展览展出的是鲁珊近些年的创作成果,这些作品既是美术馆对于本土艺术家的一次梳理,也是艺术家对于自己阶段性的总结。本次展览分为两个主题,一个是“飞鸟”系列,另一个是“胜境”系列,两系列虽然创作时间有所不同,但都是鲁珊在反复体验媒介、形式和观念的过程中,基于日常生活的感悟的物化和艺术表达,可以说,无论什么主题,她的作品最终描述的都是个体的内心世界,此次展览展现的亦是一个艺术家个体情感的叙事空间。
当作品创作服务于自己的内心时,隐蔽情绪向油画语言转译的效果只需要自我证成,既不用太过在意画的内容,也无须过度关注技法。因此,鲁珊作品的题材是极其单纯的,一处远山、一只飞鸟、几株草木;采用的技法也是最能传达内心情绪的“表现主义”。形式感成为她作品的最大特色,呈现在我们面前的这些鲜明、夸张的色彩,斧劈般的笔触,是她通过情绪公式的推导,转译神秘、敏感、孤独等情绪的结果。
欣幸的生活——中国当代名家油画大展
展期:11月12日—11月25日
地点:海上世界文化艺术中心 4F 视界厅
此次展览汇聚学院现实主义油画的经典之作,出自建国以来的当代油画名家之手。这些珍贵的作品描述了生活中具有现实意义的块面,传递出对美好的深刻理解,希冀引发观众在当下深入感知生活之美。一百件中国当代油画大家的艺术创作,将建国后的岁月组合再现,抒发73年来从天光破晓,乘着黎明与汹涌波涛,踏浪而来的意志与感情。展览将呈现“岁月”、“人们”、“山河”三个展区,展厅特别设置自由的观看动线、凝视的聚焦点以及停驻的区域,让观众更加投入、松弛地融入作品意境,感受一百幅画作中的澎湃与恬淡。
《欣幸的生活——中国当代名家油画大展》希望通过这一百件重要的大家作品,网织出对当下文化艺术的整体性诉求。从“油画”到“中国油画”,体现出中国文化借鉴、吸收、融合外来文化的强大的生命力。我们希望展览的思路、陈列以及对作品的解读,勾勒出中国油画创作的盛况。
光廷Temple of Light ——世界级光影艺术展
展期:2022年11月12日—2023年2月26日
地点:深圳欢乐海岸创展广场
“光廷Temple of Light ——世界级光影艺术展”将于11月12日在深圳欢乐海岸创展广场拉开帷幕,展览将持续三个半月。两大主题“MUTATION·无尽变幻”“UKIYO-E VISIONS·浮生幻影”,由法国新媒体艺术家团体DANNY ROSE创作,运用数字投影技术,结合空间、音乐,对经典名画进行二次创作及AI艺术家通过对技术、人工智能等不同领域艺术界限的探索为观众打造一个前所未有的剧场体验。
基于人工智能AI建模创作的数字多媒体作品,从平面线条的无限延展到立方体的构成,以至最终幻化为烟雾的物质自身连续变化,观众将沉浸在一个虚拟而又无比真实的奇妙空间中,为我们对物理和虚拟世界的理解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
——东莞——
日常-书写的情感:高大理×付毅兵
展期:2022年11月5日—2023年2月5日
地点:华南美术馆3F
展览旨在借助两位艺术家所创造的图示图像为观众得以与灵魂深处的山水、生活相逢相契。在艺术家高大理身上,观众可以看到绘画媒介与精神之间搭建的一种关系。尤其是近几年创作的《黑白纪实风景系列》作品中最直观的是运用线条这一简单而又高级的造型语汇,表达其内心最原始、最朴实、最直接的感情和情绪,能明显体会到艺术家的画笔在掠过画布时,将空间的界限与秩序,时间的流动与静止完整的凝聚在画幅上。在文化不断融合的时代,艺术家通过大量的思考、创作、实验在寻求形式美感和表现方式的同时以近乎观念的态度不断追求艺术所能传递出的更多可能性。
付毅兵的作品大部分以风景为主,大到日月星辰,山川河海,小到一草一木,一花一鸟都能用画笔表达诗意之境,传达他对生命的感悟与艺术的思考。体现了他对物性的充分发挥,最终留下的只有符号与痕迹。付毅兵的艺术作品早已超越了摹写自然,对对象把握的阶段,艺术家有自己的视觉,也创造了自己的眼力,不断用之前没有用过的眼光来看自然,创造出了一种“野”性的抒情。书写表现与具象符号相结合的绘画艺术形式,艺术家无疑为观众创造了绘画语言探索的一种范例,同时具有着重要的启发性。
物像与心象——柳旭日艺术巡展
展期:11月9日—11月23日
地点:岭南美术馆
本次展览共展出柳旭日先生50余件不同时期的油画作品,展示了艺术家在油画创作实践中的风格嬗变。其早期作品偏于写实,近年来注重研究中国水墨写意理念与西方造型色彩的结合,形成了独具艺术感染力且个性鲜明的自身艺术符号和绘画语言。岭南美术馆历来关注本土艺术家与世界的连接,在柳旭日的作品中,尤其能看到这种印记。艺术家把感受到的外部世界的变化和现实生活的变迁,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孕育起关于世界的图像,并且努力用艺术表达中国故事与外部世界的桥梁,用自己的语言述说中华文化的情感。在中法绘画的融合中,艺术相互汲取营养,由此增加了心灵的交流与沟通,这或是物像与心象的一种诠释。柳旭日是个具有强烈气质的艺术家,他掌控着形式本身的概念,将其释放在间隙和流动打断的色彩爆燃的漩涡中,继而打破了稳定性及其表面组织的限定。然而,这种看似无序也是有序的一部分,因为画面结构的导引,使我们回到了图像的本质。
——佛山——
精神家园——卢禹舜作品展
展期:11月10日—11月30日
地点: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勒流街道黄连社区画家艺术村展览馆
南方秋收的季节,岭南广府腹地佛山迎来了“精神家园——卢禹舜作品展”,中国国家画院院长、著名画家卢禹舜先生带着自己独具魅力的40余幅精品力作,来到顺德黄连画家艺术村举办展览。本次展览是佛山文艺界的一项盛事。
卢禹舜先生的作品,既有宏大宽广的叙事视野,又有鞭辟入里的探幽意趣,处处透出对于自然和生命的哲思,充分体现出“致广大,尽精微”的艺术追求。卢禹舜先生的艺术创作,将自然物象融汇于文人精神和哲学思索而得,是在中国传统文化底色上的当代性艺术建构与呈现,是对中国画在新时代多元性发展的独特探索。如何在根植脚下土地进行传统视觉描绘的基础上,增强时代特征与人文气质,构建一个具有当代视觉表征和意象表达的“精神家园”,推动当下包括岭南水乡题材绘画在内的岭南广府主题文艺创作出新出彩,以及岭南广府文化创造性转换、创新性发展,推进地区文化自信自强,需要佛山文艺工作者持续深思和实践。“精神家园——卢禹舜作品展”带来的启示,有着现实的借鉴意义。
半城山水满城绿——佛山生态文明建设宣传展
展期:11月12日—11月30日
地点:佛山市城市展览馆一楼多功能厅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佛山探索出一条制造业大市转型升级的生态文明建设之路,用实际行动绘就新时代美丽佛山的“绿水青山图”。由佛山市自然资源局主办的半城山水满城绿——佛山生态文明建设宣传展,将通过小切口展现大变化,用四大篇章生动展现佛山生态文明建设那些事。
佛山全面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不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本次展览以“旗帜高举·绿色征程”“佛山实践·生态华章”“全民共享·生态之趣”“风劲潮涌·谱写新篇”四个篇章,浓缩展现了佛山生态文明建设亮点,带领市民多方位了解全市生态文明建设重要部署、“山、水、林、田、湖”有机融合的城市形态、万亩千亩公园建设和河心岛生态修复成效......展览现场,市民可收获看得见、摸得着的喜人变化与成绩。一组组图文、一项项数据,将佛山的绿色底蕴集中呈现在了广大市民眼前。
——珠海——
“青春之城.活力之都”中国画.油画作品展
展期:10月30日—11月30日
地点:珠海规划展览馆
这次展览是第二届珠海艺术节的重要主题活动之一。展览得到了全国美术界的积极响应和热情参与,共收到全国各地投稿作品4377件。评选委员会秉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初评选出332件作品进入复评,最终评选出160件(中国画80件、油画80件)入选作品。这些入选作品紧跟时代,积极向上,既充分展现了新时代新气象,展现粤港澳大湾区的勃勃生机,又突出呈现了当代美术的多样性与创造性,在挖掘传统题材基础上体现了新的创作理念,表现了作者的现代审美,是一次高水平的美术展览。
——香港——
艺苑寻珍——列支敦士登王室收藏名品
展期:2022年11月9日—2023年2月20日
地点: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
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香港故宫)正与列支敦士登王室收藏联合举办“艺苑寻珍——列支敦士登王室收藏名品”特别展览,展览的策展团队从三万多件的藏品中,挑选了逾一百二十件珍品展出,种类涵盖油画、版画、挂毯、雕塑及装饰艺术等,通过这些精美绝伦的艺术杰作,观众一方面可了解列支敦士登亲王对艺术的热爱及收藏喜好,亦可从中探寻中国与欧洲过去几个世纪以来,在艺术和建筑领域上的交流。
这批在香港首度展出、传承逾四百年的列支敦士登家族珍藏中,焦点展品来自两位十七世纪巴洛克时期的欧洲著名画家鲁本斯(Peter Paul Rubens)及范戴克(Anthony Van Dyck)的经典杰作,展览呈献了这两位巨匠合共三十六幅代表作品,包括《马尔斯与雷亚.西尔维亚》、《鲁本斯之女——克拉拉.塞雷娜.鲁本斯像》,以及《玛利亚.德.塔西斯像》等名作,也是香港历年来对这两位大师名作最大规模的展示,可谓非常难得。
血浓于水:香港历史建筑中的家国情
展期:11月9日起
地点:香港文物探知馆
香港一直与祖国风雨同舟、血脉相连、休戚与共,由国家文物局和香港特区政府发展局合办的「血浓于水:香港历史建筑中的家国情」展览现正在尖沙咀文物探知馆举行。大家可通过历史建筑和相关文物,回眸百多年间香港与内地同胞血浓于水的感人往事。展览展示约140件与香港历史建筑相关的文物、图片、影片及模型,介绍辛亥革命之后,清朝遗臣南来香港,与本地绅商携手为保存中华传统文化而劳心劳力,有些绅商更捐钱捐地,兴建大楼。重点展品包括孔圣讲堂「阐扬圣教」牌匾、香港达德学院修业证明书、光绪帝为褒奖东华医院赈济华北地区旱灾的善举而御赐的「神威普佑」牌匾;中国银行香港积极协助募集及转交海外华侨华人抗日的外汇捐款和实物;安放在香港大会堂纪念龛内的东江纵队港九独立大队阵亡战士名册等。
草间弥生:一九四五年至今
展期:2022年11月12日—2023年5月14日
地点:M+博物馆
“草间弥生:一九四五年至今”是著名艺术家草间弥生在日本以外的亚洲地区举行的最大回顾展,展出逾200件来自亚洲、欧洲及美国的博物馆主要藏品及私人藏品、M+藏品及草间弥生的个人收藏。展览由M+副总监及总策展人郑道炼及独立策展人吉竹美香共同策划,以全新眼光诠释草间弥生逾七十年的创作生涯,并邀请观众一同发掘艺术启发变化的力量。这次回顾展呈现了草间弥生作品中蕴含的核心美学元素,凸显贯穿当中的关于生与死的哲思,以及她对相互连结的追求,并探讨草间弥生如何成为全球文化偶像,创作出今天引人入胜且极具影响力的作品。
“草间弥生:一九四五年至今”按时序及主题出发,展出草间弥生创作生涯最早期到最近期的作品,审视她在日本、美国和欧洲等地所发展的艺术创作。展览共分六个主题,分别为:无限、积累、全面连结、生物宇宙、死亡、生命的力量,涵盖多种媒介的作品,包括绘画、装置、雕塑、素描、拼贴、流动影像和档案资料。
南都记者 周佩文 实习生 马含章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