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路 巾帼有担当!一起来关注番禺种植场里最美“农姐姐”的故事

番禺融媒
+订阅

她们,坚定而执着,为身边人带来满满的正能量;她们,勤劳而奉献,用凝聚汗水和心血的成果回报社会;她们,自信而睿智,为番禺农产业发展作贡献。巾帼不让须眉。近年来,番禺石楼镇涌现出越来越多的种植“女能手”,她们自立自强、艰苦创业,用勤劳的双手铺就了自己的致富之路, 为乡村振兴贡献了巾帼力量。近日,记者通过实地采访,了解她们的创业故事。

陈淑芬

实干创新的“最美新农姐姐”

在石楼镇海鸥岛的藤香阁水果种植场内,一位捧着新鲜水果,带着草帽,面带甜美笑容的妇女,就是前段时间刚获得“最美新农姐姐”称号的——陈淑芬,她是石楼镇海鸥岛人,与丈夫共同创业研究无花果种植。经过夫妻努力后,2017年在海心村成立了藤香阁水果种植场。在微风的吹拂下,藤香阁清香甘甜的水果香气迎面扑来,在阳光的照射下,种植场内的无花果显得格外诱人。

陈淑芬采摘无花果

收获满满的一篮筐果实

石楼镇妇联走访藤香阁

陈淑芬获得"最美新农姐姐"称号

据悉,藤香阁以种植无花果为主,2019年被评定为区级示范家庭农场,同年被评定为市级示范家庭农场。为了进一步加快种植场发展,石楼镇妇联积极与农业技术服务中心多次到现场走访调研,积极宣传省妇女创业小额担保贷款贴息项目的惠农帮扶政策,耐心听取了陈淑芬对申请贷款贴息项目的规划和资金使用的意向,鼓励其将事业做大做强。2021年,藤香阁水果种植场在石楼镇妇联的指引下,成功申请了贴息贷款30万元,如何最大化利用这笔资金,种植更多优质的无花果呢?陈淑芬与丈夫经过商量后,决定多次走访其他种植场,虚心学习请教前辈,并结合自己的实际,创新了种植思路,最终修建了一个可以让四季都能结果的棚——无花果温室棚。

据陈淑芬介绍,自从有了温室棚种植场后,一年四季都可结果收成,经济收益翻了好几倍。“温室棚种植与常温种植方式有很大区别,温室棚内设有循环种植系统,以及防虫鼠蚁的设备,冬暖夏凉的设计改变了无花果的生长环境,在常温种植下无花果会有很多损耗,而且要等到6至12月份才有收成,但是我们采用温室棚种植后,可以达到一年四季都能长果。”陈淑芬介绍道,她在2022年还被市妇联评为乡村振兴巾帼致富带头人“最美新农姐姐”。“把藤香阁做大做强、让更多农村新女性参与到科技兴农的行业中来,一直是我的梦想,如何发展更多分支产业也是我目前所思考的问题,今年,石楼镇妇联让我去参加了广州市乡村振兴巾帼致富带头人培训班,在增长见识的同时,还丰富了我的创业就业思路,获益良多!”陈淑芬说,在受到培训班的启发后,她目前正投建一个孵化基地,用以引进澳洲银鲈鱼种。希望此项目能带动更多养殖户参与其中,为更多的姐妹带来就业、创业机会。

黄秋梅

学无止境的“石榴姐姐”

她是德记水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经理,也是一位种植好手。她在自己创业致富的同时,不忘村里的姐妹们,经常与周边种植户妇女沟通,充分发挥“巾帼脱贫”作用,共同提高种植水果的技术水平,使种植产业迈向新台阶,她就是黄秋梅。

黄秋梅,是土生土长的石楼人,1995年参加工作, 2003年,在石楼镇农办技术人员的大力推介下,黄秋梅了解到台湾珍珠石榴的生长特性—抗咸能力特别强,病虫害少,易于种植和打理,特别适合海鸥岛地区的土地和水质种植。而且石榴还具有帮助消化,降血脂等功效,是一种健康食品。于是黄秋梅与丈夫租赁海鸥公路旁60多亩农田种植台湾珍珠石榴。在石楼镇农办的支持和指导下,该石榴种植园已成为引进的优质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之一。

黄秋梅与丈夫研究水果种养情况

为了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和技术水平,真正成为种植经营业中的行家里手,黄秋梅积极参加各类培训班,长期接受番禺林果服务中心和镇农办的技术指导,虚心求学,起早摸黑悉心耕作,认真做好果树淋水、施肥、防病、虫害等工作,通过几年的辛勤劳动和刻苦钻研,总结出种植石榴的成功经验。他们种植石榴果形靓、产量高,果树从开花到结果只需三个月左右的时间,一年可收成3造,每造亩产约1300斤。2018年德记石榴获得“中国优质农产品”称号,成为石楼镇特色农产品品牌。

随着石榴产量递增,经济效益的提高,带动了社会效益。石榴园长年聘请就近的村民做工,为当地村民提供了就业机会,与农民共同致富。石楼镇妇联还经常组织经验分享会,让黄秋梅与周边种植户妇女沟通,充分发挥“巾帼脱贫”作用,共同提高种植水果的技术水平,让石楼种植产业再迈向新台阶。

虽然黄秋梅屡获殊荣,但她的创业道路可不是都一帆风顺的,黄秋梅说:“2020年刚好遇到了新冠肺炎疫情,我们的水果全部滞销,资金周转遇到了极大的困难,人工、饲料的费用我们都支付不了。当时我很气馁,石楼镇妇联在得知情况后,积极开导我们,并指引我们申请贴息贷款,最终这笔资金申请下来后,缓解了部分经营压力,经过一系列的调整后,现在果场经营已经慢慢恢复了正常。”

如何不重蹈覆辙,在疫情之下稳中求进,是黄秋梅与丈夫一直思考的事情,最近夫妻俩发现蔬果、蔬菜销量较好,他们还将部分资金租赁了十多亩地用来发展不同类型的种植业。“今后我们计划发展多元化的生产业务,继续开拓水果市场,开拓不同的销售渠道将产品销出去。改变以往单一的经营思路。” 黄秋梅说道。

曾俊仪与曾俊峰

初心不改的“巾帼种植姐妹花”

千山花开万树香,唯独无花不竞芳。在清流村的东林果园里,一颗颗成熟的无花果挂满了枝头,空气中弥漫着无花果的香甜气息,“这颗果子有点烂了,不能要了,这颗果子摸起来手感刚好,可以留着……”只见这对“巾帼种植姐妹花”曾俊仪与曾俊峰正忙碌着身影,打着配合,一个负责采摘,一个负责看果子的情况。

姐妹俩采摘果子

记者获悉,在这块26亩地中,除了种有无花果外,还种有沙梨、释迦果、桑果以及大树菠萝等多种水果,看着现在水果能有如此收成,两姐妹欣慰地笑了,原来早在2008年,姐妹两个家庭得知无花果的种养价值高、收益可观后,大家就一起商讨种植无花果,经过几年的谋划和准备, 2016年,曾俊仪(妹妹)与曾俊峰(姐姐)姐妹俩来到了清流村并租赁了这块土地,从零开始了她们的创业之旅,回想起当初来到这里的场景,曾俊仪不禁感叹道:“我们这一闯就是6年,原来我们姐妹俩都不是做种植这一行的,我和俊峰姐从小在城市中长大,初来到清流村种植时什么都不会,但我们从没想过放弃,既然不懂就学嘛,失败就重来,现在回想起来,我们所坚持的一切都是值得的。”

石楼镇妇联走访了解农场情况

由于姐妹俩一切从零开始,在种植起点上也比其他种植户低,因此她们付出的时间精力也更多,吃的苦头也不少,曾俊峰和记者表示,她们在种植第一批无花果时,刚好遇到了龙舟水,果子都被淋坏了,看着大量废掉的无花果,心情非常失落,并想到第二批也会遇到同样的情况吗?这时曾俊仪第一时间安慰了曾俊峰,“当时妹妹鼓励我,说既然选择了做农业,我们就一起坚持下去,看看我们能走多远吧。虽然第一批无花果被雨水淋坏了,并不代表第二批也会遇到坏天气,我们只要总结种植经验总有好收成的那一天。” 曾俊峰说,两个月后,大家重振旗鼓再次种植了一批新的无花果苗,这一次她们总结了上次失败的经验,并根据天气情况,及时做好应对措施,最终取得了良好收成。如何种植一种香甜软糯可口的无花果,是姐妹俩一直探索的问题,“我们所种植的无花果坚持不喷农药,因此它们会很新鲜,也很容易坏,如果采摘到了坏的无花果,我们宁愿把它拿去喂鸡或者埋地施肥,也不会卖给顾客。” 曾俊仪说道。由于姐妹俩一直坚持“保证让每位顾客手里拿到好果”的原则,让她们收获了大量的好评和回头客。每逢节假日游客们会前来此地采摘水果,享受农家乐的乐趣。姐妹俩向记者表示,所有经验里最实用的莫过于坚持用心种植,用心经营,在种植行业里,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姐妹俩配合采摘果子

黄丽谊

用柔肩挑重担的种植“女强人”

“妇女能顶半边天”,这句话用在石楼镇观龙岛亲子采摘园种植能手黄丽谊身上恰到好处。记者来到采摘园时,天空下起了伶仃小雨,在遥远处只见身穿深色雨衣的黄丽谊,正一手拄着拐杖、一手跟工作人员比划着,说到关键时,行动不太方便的她甚至还走到了农地里实操。举手投足间,透露出这位女强人坚忍不拔的性格和顽强的意志力。在找到一个安静的地方后,黄丽谊向我们讲述了她的创业故事。

据悉,该采摘园共有90多亩地,并种有苹果枣、牛奶草莓、燕窝火龙果、脆皮柑橘以及无花果等多种水果,节假日时会有不少亲子团前来此处农家乐,黄丽谊回忆说,最初这里的占地面积只有2亩,“采摘园是从2019年的时候才建成的,经过我3年来的努力,这里从占地面积2亩发展扩大到90多亩,目前种植了 20多个品种,以销售无花果、释迦果为主。”黄丽谊说,2000年初,她生活困难,连吃饭都成问题,看着母亲去卖花,一天能挣二三十块,于是她也卖起了花,天刚亮就背着女儿,提起5个大桶来到南沙、东涌等地摆摊卖花,从日出摆到了日落,傍晚休息一会后继续摆摊到晚上。

黄丽谊采摘果子

黄丽谊与员工一起采摘

这摊一摆、花一卖就是18年,为了增加自己的收入,让子女过上好生活,黄丽谊四处寻求方法,最终在一次机缘巧合下,她接触了种植业,并开始从“卖花”转向了“种果”。 “刚开始我接触这行的时候头都大了,什么都不会,有一次我还喷错了药导致果子全毁了,后来经过区、石楼镇农办以及镇妇联的大力帮助和指导后,我积累了很多经验,水果种得越来越好,场地也越做越大,非常感谢他们对我的帮助!”    

黄丽谊采摘新鲜果子    

当记者问起黄丽谊坚持做种植的原因时,她的眼眶不禁湿润了起来,“因为我每次看到自己种植的水果在一天天长大,很有满足感、成就感,看到硕果累累的那一刻,内心是非常愉悦的,想着这工作能提高自己的收入给子女过上好生活,不管多苦多累我都能坚持下去。” 黄丽谊说,今年7月份收成不太好,刚好又发生意外,导致崴伤了脚,卧床休养时,她的心思一直在采摘场上,“虽然我在休养,但我每天都会打电话去安排员工的工作,从未停歇下来,很多顾客朋友知道我崴伤了脚,特地前来探望关心我,给予我鼓励,这无疑是对我的肯定,我也更加坚定了要继续经营下去的信心。”

由于黄丽谊有着18年的卖花经验,早就培养了她吃苦耐劳的性格品质,虽然现在她的脚还没完全康复,但她认为做每一件事情要亲力亲为才能做好,因此,天刚亮她就会拄着拐杖来到农地中,功夫不负有心人,现在的她收入比以前高了,又找到了自己真正的兴趣爱好,她表示,非常满意现在的生活。在接受完采访后,只见黄丽谊继续拄着拐杖走向了农地中检查……

还有很多巾帼种植能手的故事等待我们去挖掘,她们的精彩人生绝不止步于此,她们通过自身力量带动周边村民一起增收,让大家在小康路上不掉队,为乡村振兴贡献巾帼力量。“我们都在努力奔跑,我们都是追梦人。”这句饱含深情的话充满力量,激励怀揣梦想的人砥砺前行。她们把一颗热心扎根在农村,肥沃的农地上,是她们追梦的身影。

文/图:番禺融媒记者杨璐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