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养牛蛙,致富“顶呱呱”

南方+ 记者

近日,在郁南县东坝镇大坪村勇记牛蛙养殖场,养殖专家正在指导养殖户科学喂养牛蛙。近1米深的蛙池内,一只只健硕活泼的牛蛙浮游在浅水中,传来蛙声一片。

养殖场幼蛙池。

“如今牛蛙成为餐饮市场的‘宠儿’,我们这些牛蛙都有了订单。现在年总产牛蛙45万斤左右,按照每斤牛蛙价格8到10元计算,预计年总产值可达400多万元。”近日,郁南县东坝镇大坪村勇记牛蛙养殖场负责人杨育武乐呵呵地给记者算了一笔账。

郁南县东坝镇大坪村勇记牛蛙养殖场内共有71个蛙池。

牛蛙的市场前景好,郁南的气候条件适合养殖牛蛙——这是杨育武来这里投资的主要原因。他是广东汕头人,2014年便在汕头启动牛蛙养殖项目。“在选择牛蛙养殖基地上,我首先想到的是自然条件。”杨育武说,牛蛙要求养殖场附近水源充足,水质无污染,养殖场所处地环境需安静,交通便利方便运输,所以大坪村非常适合牛蛙生长,养殖出来的牛蛙品质自然更加优良。

养殖场引进的为澄海牛蛙种苗。

据悉,养殖场占地20亩,共有71个蛙池。牛蛙饲养周期基本控制在4个月,每年养殖2批次,长到250克后便推出市场销售。“牛蛙根本不愁卖,我们现在就已经与省外很多销售商签订合同了。”事实证明,杨育武的选择没有错。他说,牛蛙主要销往上海、南京、广州、深圳等地区,省外订单约占80%以上,除此之外还供应本地的农贸市场、饭店等。

牛蛙从培育种苗,再到蝌蚪阶段、幼蛙阶段、变态成蛙阶段,需要经历4个月才出售。

王勇是牛蛙基地的合作股东之一,他每天都会在蛙池里照看这些“宝贝”。“养殖场聘请了养殖牛蛙的专家对我们进行培训,掌握了养殖技术以后,我们自己也可以发展牛蛙养殖,实现在家门口就业。”他说。

据了解,该养殖场遵循农民自愿入社原则,积极吸纳周边农户进行入户养殖,以“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合作模式,形成产供销一条龙的经济联合体,从而促进三方互利共赢。

长势良好的牛蛙一般在250—300克之间,有的可达500克。

为推动牛蛙产业绿色发展转型升级,杨育武表示,未来除了扩大养殖规模,带动周边更多村民实现就业致富外,他还将致力打造牛蛙预制菜产品,实现牛蛙由活蛙流通向农产品工业化、食品化、标准化迈进,打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让牛蛙这款“网红水产品”成为预制菜的新风口。

【南方日报、南方+记者】王谢思齐

【通讯员】周艳婷


编辑 李婉芬
校对 陈大钻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