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江乡镇治理有新招!选取8个镇街作为基层治理现代化示范点

南方+ 记者

日前,廉江市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印发《关于巩固深化乡镇街道体制改革打造基层治理现代化示范点的实施方案》,选取罗州街道、新民镇、河唇镇、石岭镇、石角镇、良垌镇、安铺镇、长山镇,作为基层治理现代化示范点,全面提升廉江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现代化水平。

先行先试的8个镇街,将有效整合各方力量,充分发挥当地优势、融入当地特色,不断提高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进一步深化巩固乡镇体制改革成果,因地制宜、稳妥推进,共同打造文明和谐的美丽廉江。

总库容达到12亿立方米的鹤地水库。

良垌镇

全力推进三产融合发展

以乡镇体制改革为契机,良垌镇将进一步建立健全镇村治理体系,着力构建“一园三区”现代化产业体系,高标准规划建设良垌河圩镇段“一河两岸”工程。同时,以红色文化为引领,开辟红色文化旅游精品线路;以特色农业为依托,开辟绿色文化旅游精品线路;以蓝色海洋为背景,开辟滨海文化旅游精品线路,全力推进红、绿、蓝文化产业示范带建设。

良垌镇中塘村。

借助良垌“红色文化”,该镇将深挖当地传统“古色”,以“文化+产业”的模式融合良垌一二三产业,让文化成为融合的“催化剂”,拉动产业振兴抱团式发展。借助良垌“特色产业”,该镇将发掘传统文化,讲好荔枝和茶故事,将文化融合产业带发展,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创新电商赋能,全力推进三产融合。借助良垌“蓝色海洋”背景,该镇将深挖历史文化,盘活生态宜居和乡风文明,发展蓝色经济带。

“我们还将强化村企合作,以创新赋能三产融合。”良垌镇有关负责人介绍,该镇将深入贯彻落实廉江市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双选”三年行动计划,搭建村企合作平台,加大扶持力度,促进资金、资源、人才、经营模式等要素向基层汇聚。做好土地流转,助力乡村振兴示范带的建设,发挥基层和两新党组织党建引领作用和良垌镇各合作社的种植优势与品牌优势,切实加强合作社与农户的共同合作,提高流转效率。同时,招商引资打造产业发展平台,通过以农引商、以商助农、农商共赢的方式,让各地客商感受廉江镇、村两级乡村振兴成果,让更多的企业投身良垌的产业发展中,赋能良垌乡村振兴产业高质量发展。

石岭镇

破解治理难题加快产城融合

“石岭镇将以提高政府管理服务水平、方便群众办事创业为导向,通过完善交通枢纽建设,打通石岭镇经济发展大动脉、推动旧工业园区扩容增效,加快老旧产业转型升级,主动对接市区发展规划。”石岭镇有关负责人介绍,该镇将探索产城一体化发展模式、不断巩固人居环境整治成果,深挖当地红色文化,进一步推进产城融合发展,打造宜居宜业工业重镇。

目前,石岭镇正在推进《廉江市石岭镇乡村振兴战略五年规划》编制工作。该负责人表示,石岭镇将坚持大力实施“现代农业提升工程”,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由镇委、镇政府的指导下,委托专业单位结合石岭未来规划书,设计石岭农业发展“四步走”工程(城镇建设用地整治—农业空间整治—生态保护和修复—振兴发展),将投资建设共5个智慧农业产业园,率先实行农业种植规模化、专业化管理,“一平台一中心”配套项目建好后一并投入使用,打造农业科学化、智能化、产业化一体,实现由小变大、由大变强。

立足石岭镇现有农业资源,该镇将加强对廉江市德盛生态科技有限公司、龙湾智慧科普农业产业园、源源红种养有限公司、廉江市橙乡人家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等品牌农业公司的交流指导,大力推动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新模式,进一步发展观光旅游农业。同时积极引导农业大户、养殖大户发展生态农庄、家庭农场、产业化联合体等新型经营主体,采取“公司+农户”方式发展壮大“果园鸡”产业,为廉江鸡产业提供原材料保障,宜业乡镇,为助推石岭镇产城融合创造新特点。

石角镇

破壁垒推进边界社会治理

“我们将进一步打破行政区域壁垒,用红色理念推进边界社会治理,携手广西陆川古城、清湖镇,博白县文地镇及化州市平定镇,开展党建联建,构建粤桂边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石角镇有关负责人介绍,该镇将致力破解边界治安环境复杂、容易出现治理“堵点”“难点”的问题,推动边界镇民生联促、平安联创、发展联动、文化联谊,打造粤桂边党建联建中心和粤桂边半小时经济、商贸、生活、文化圈,推动区域协同发展。

在上述粤桂边五镇党建联建基础上,石角镇将建立健全相关工作机构,完善相关服务机制,提升智慧服务能力,建设粤桂边五镇大服务体系,打造五镇服务大格局,推动粤桂五镇民生共促、发展联动、文化共融、群众幸福感提升。

建立健全服务机构方面,石角镇将规范建设镇公共服务委员会,统一指挥、统筹协调辖区和粤桂边五镇公共服务领域工作,统筹推进粤桂边五镇服务机构、服务平台服务工作的联系和合作,实现粤桂边五镇服务机构服务事项的无缝对接。同时,建立粤桂五镇产业共兴工作室、文化共融工作室、民生共促工作室等机构,推动五镇发展联动、文化联谊、民生联促。

建立健全服务联动机制方面,石角镇将完善公共服务委员会及各工作室会议研究机制、协商机制、联动机制、指挥响应机制、智慧服务机制等工作机制,保障公共服务工作运行顺畅高效。

建设智慧服务平台方面,石角镇将在推动粤桂五镇在现有服务平台基础上,建设镇、村二级产业共兴、文化共融、民生共促服务微信群等服务平台,实现工作事项及相关信息的高效处理,确保服务工作快速响应,事务事项快速落实落地,打造粤桂边良好的服务环境。

安铺镇

文化赋能打造活力古镇

作为“广东四大古镇”之一的安铺镇,将不断创新基层治理格局,强化凝聚奋进力量,通过“古色+红色+绿色+美食”文化赋能,进一步增强古镇魅力、激发古镇活力,打造古镇品牌,努力把安铺建设成为宜商宜游宜业宜居的现代化滨海名镇。

“我们将发挥安铺独特的历史文化、自然生态优势,依托古镇资源,弘扬传统文化精髓,推进文旅融合发展,建设兼具岭南特色、滨海风情、康养休闲功能的北部湾特色小镇。”安铺镇有关负责人介绍,该镇立足本土红色文化,从红色资源的挖掘、保护和利用方面全链条发力,打造用活一批现有红色资源,盘活一批潜在可塑红色资源,进一步营造全镇红色文化氛围,不断擦亮安铺“红色名片”。

绿色文化赋能。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安铺镇将全力构建绿色文化新体系,确立全新的生态道德意识、环境道德观念和绿色人生观,以绿色文化引领绿色发展。

美食文化赋能。安铺是美食名镇,曾荣获“广东旅游美食之乡”“广东年糕之乡”“中国十大最具影响力美食名镇”等称号。该负责人表示,安铺镇将借助特色美食,挖掘美食文化,不断促进三产融合发展。

“我们正加快建设安铺镇食品工业产业园。这个产业园总占地面积740亩,其中年糕月饼产业园占地121.63亩。”该负责人介绍,安铺镇还将打造若干条特色美食旅游线路,把安铺白切鸡、安铺鱼生粥、安铺糯米鸡、螺锥肉煲豆腐头、安铺年糕、簸箕炊、跳鱼煲酸菜、红螺蒸蛋、牛肉干等特色美食连成一线,通过美食带动消费,消费带动产业,不断促进各行各业加速发展。

罗州街道

建设“四治”融合“首善之城”

“罗州街道将依托廉江智慧政务系统建设和‘雪亮工程’、智慧警务、智慧交管等建设成果,广泛利用数字化技术与综合治理委员会、公共服务委员会、综合行政执法委员会等统一指挥协调工作平台,充分发挥‘大工委’作用,进一步破解辖区内治理主体协调不畅顺、问题处置‘慢拖拉’的问题。”罗州街道办有关负责人介绍,该街道将运用智能化治理手段创新自治、法治、德治与智治有机结合机制,继续擦亮其“全国基层城市党建示范点”招牌。

自治强基在罗州街道打造“四治”融合“首善之城”的过程中占比颇重。该负责人介绍,罗州街道将以社区党组织为龙头,划分网格单元,充分发挥社区社会组织力量,完善自治制度,推动形成多元参与的自治格局。

增强社区组织动员和服务能力方面,街道将明确政府管理权和居民自治权边界,推进社区职能转变,充分发挥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基础作用,健全社区管理和服务机制。充分发挥其在社会服务组织、社会服务企业、驻社区单位之间的桥梁纽带作用,实现社会组织从“被动管理”走向“自我管理”。

在健全村规民约等自治规则方面,街道注重加强村规民约建设,全面完成和修缮村规民约修订工作,不断发挥村规民约的引导和约束作用,全力推进移风易俗,整治婚丧陋习、天价彩礼、孝道式微、老无所养等不良社会风气。

推动支持和发展志愿服务组织方面,街道将在各社区推广“胜哥工作室”经验,建立社区调解队,引进离退休干部、党员担任志愿者,确保工作室运行有序。为扎实开展“三社联动”,实现工作无缝对接,全面支持与培养“双百社工”参与本土服务,通过建立社会工作服务站,鼓励支持社会组织、志愿者入驻社区开展工作,鼓励网格员、调解员等一线工作人员参加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全力推动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基层治理水平。

长山镇

打造民富业兴边界示范镇

“以乡镇体制改革为契机,长山镇将进一步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利用山多、水美的自然资源,一手抓生态建设,一手抓特色现代产业发展。”长山镇有关负责人介绍,该镇将以茶产业为抓手,通过多渠道提升富民能力,不断提升当地群众的生活水平,努力打造机制活、生态美、产业旺、百姓富的边界示范镇。

以广东茶叶产业园为依托,长山镇将集中资源做大做强茶叶产业,充分发挥“李屋—长郊—茅田—谷邦—石湾”茶叶产业带优势,逐步消除县道两边近11公里的速生桉,改种茶叶,着力打造一条融茶叶种植、加工、品尝、观光、休闲、体验为一体的“十里茶廓”茶叶产业带,同时坚持以建设茗皇特色茶乡为依托,全力打造茗皇特色茶乡。同时坚持“品牌强农,特色强镇”的产业发展思路,深耕茶产业文化,建设“茶香·古韵”茗皇品牌展示厅,将长山各品牌茶叶、茶产品及特色手工艺产品纳入展示架,鼓励茶企业从传统的店铺经营模式逐步转变为O2O经营模式,利用线下推广与电商直播相结合的销售模式,打通产品销路,打响“长山品牌”。

围绕“党建+集体经济+特色农业”的发展模式,长山镇很将充分发挥鸿盛农业综合体龙头作用,扩大高良姜、沃柑、荔枝、黄皮、芒果的种植规模,丰富种植品种,力争每个季节都有不同水果采摘。同时以俊威为龙头,建设茶叶-油甘果综合产业园,在茶山套种油甘果,力争三年内油甘果种植规模突破3万亩,同时大力发展雪茄烟叶种植、优质水稻种植,盘活闲置土地,增加农民收入。

构建数字农业发展体系方面,长山镇将充分发挥驻镇帮扶工作队在资源、资金等方面的优势,加强于专业科研院所及大型农业企业合作,搭建长山农业数据库,利用大数据对本地土壤土质、气候变化、市场动态等进行监测、分析,为各村特色农业发展提供数据支撑。

新民镇

激发基层活力共建美丽圩镇

作为城郊镇的新民镇城乡接合部较多,可接受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但容易出现治理“死角”。对此,新民镇将以服务村居民为导向,通过镇街体制改革进一步激发活力。

“我们将与廉江市区一起谋划全面发展,规划500多亩工业园带,承接城南、城北两个街道相关产业,同时深入推进‘创文街长制’、村社区村规民约、精准网格化治理,努力提高村社区治理的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新民镇有关负责人介绍,通过这一系列措施,该镇将致力构建富有活力和效率的新型基层社会治理体系,把新民镇打造成廉江新城区。

优化产业布局方面,新民镇将重新对全镇产业结构进行布局,积极承接廉江中心城产业转移,加快形成“一核四区”产业布局,全面融入廉江城区发展,共享城市优势资源,步入城市化、工业化和现代化发展的轨道。

新民镇圩镇核心区将着力打造镇驻地聚集核心区,高标准推进美丽圩镇建设,进一步补齐圩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全面提升圩镇宜居宜业水平,以人气聚集带动产业发展,拓宽群众就业渠道,为乡村振兴添活力增动力。

此外,新民镇东部片区将突出山水田园好风光,西部片区将以发展医疗健康服务和养老产业为支撑,中部片区将突出旅游产业延伸,南部片区则将积极发展培育绿色工业产业,促进新民工业产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

河唇镇

依托乡土文化促农文旅融合

“河唇镇将以乡土文化为核心,充分发挥河唇镇拥有青年运河红色文化教育基地等众多特色文旅资源和当地较多特色美食的优势,制定各类规划和发展纲要,不断加强文化内涵建设。”河唇镇有关负责人介绍,该镇将推进鹤地银湖观景塔等一系列农旅示范项目,着力打造“杨桃沟—农耕文化产业园—鹤地水库”为主的旅游观光带,打破以往农村旅游“土味浓”“格调低”“景点残”的固有形象,依靠示范带动,连点成线,织线成面,以农文旅融合为引擎,全面推进河唇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在河唇镇委、镇政府主导下,该镇委托专业设计公司结合河唇党建引领文旅融合“222111”工程规划(两中心两基地两条街、一园一绿道一广场)、河唇现代农业产业“一园一带”规划(万亩杨桃沟农业产业园和花卉基地、番石榴基地、黄皮果基地、牛油果基地组成的农业产业带),设计河唇乡村振兴连片连线特色示范带,坚持科学谋划、整体布局可持续发展,为河唇文旅融合发展大局理清思路。

通过“示范带动,以点带面”的工作方法,河唇镇将深入激发农村渴望发展、乡村希望振兴的强大“内生动力”。重点推进鹤地银湖观景塔、新屋仔十里花卉一条街、河唇鱼头汤美食街、杨桃沟农业产业园、良塘番石榴基地、风梢黄皮果基地、白藤牛油果基地等示范项目,依靠示范带动,连点成线,织线成面,以文旅融合为引擎全面推进河唇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全媒体记者】李廷睿

【媒介助理】许筱倩

【通讯员】张思燕

编辑 吴东俊
校对 吴荆子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