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互联网传播传统文化“出圈”,多首潮汕籍青年原创歌曲走红

南方+ 记者

日前,《中国好声音2022》(以下简称“好声音”)总决赛正式落下帷幕。在“好声音”以一曲《红头船》火出圈的汕头小伙子王以诺,也已经开始自己音乐之路的另一段旅程。这些年,潮汕籍青年在原创歌曲创作领域多有“出圈”,他们用自己的青春和汗水,为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而努力。

王以诺与导师李克勤

1998年出生的王以诺,毕业于肇庆学院音乐表演专业。由于父母是潮剧演员,他从小对潮剧潮曲、潮汕文化耳濡目染。古港、老街和茶铺,这些日常的生活点滴成为了他汲取灵感的源泉。《胶己》《不被定义的风》和《后生兄》等多个原创作品均反响不俗。

王以诺在台上表演

王以诺在台上表演

“去樟林古港看一看红头船,在小公园感受民国风情,再泡上一壶工夫茶……”王以诺经常在社交平台发布潮汕的美景美食。谈到为什么选择《红头船》,王以诺坦言,是为了唱出潮汕先辈外出奋斗的精神,以此激发年轻人对家乡故土的责任感,并传播家乡优秀传统文化。

樟林红头船

得益于网络的发达,许多民间歌手得以为人熟识,例如郑皓丹,因为创作多首潮语歌曲,很多年轻人认识了他。毕业于广东工业大学的郑皓丹,既是一名大学教师,也是一个音乐制作人、歌手。1999年10月创作潮语歌曲《有闲来食茶》,2008年2月以艺名潮州阿舍发表单曲《湘子桥》。

“在这个喧嚣的互联网时代,更应该潜下心来搞音乐。”郑皓丹认为应该多从别人身上学习,深入了解传统文化精髓,才能为创作打下坚实基础。在他看来,推广传统文化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用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方式,更能引发共鸣。

90后青年蔡兆在大学期间,参加由星海音乐国乐系教授黄唯奇组建并带领的“岭南鼓乐团”。毕业后,为了延续这份热爱,他回到家乡加入了汕头市爱乐民乐团。机缘巧合之下,民乐团成立了爱乐民乐团青年乐队,蔡兆也作为二胡演奏员继续服务于青年乐队。

蔡兆和他的乐队在传播传统优秀文化之路也并非一帆风顺。他告诉记者,由于在演奏潮州音乐这方面,青年乐队还只是在摸索和学习阶段,尚未成熟。对演奏技巧、变奏手法、曲调韵味等把握上,均有一定程度的欠缺,再加上潮州音乐多数是在原乐谱的基础上采用“二度创作”的方式,这些问题摆在眼前,曾让乐队成员们犯了难。

然而,他们并没有选择退缩放弃,而是决定迎难而上。他们摸着石头过河,苦心钻研,结合更多创新的、丰富的创作手法和演奏技法来完成作品,创作了《潮乐潮团,焕新潮流》等优秀作品,增强了潮州音乐乃至民族音乐传承的生命力。

【记者】沈丛升 实习生 佃键淳 江炜婷

编辑 辜继漫
校对 曾慧雯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