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9日,2022第八届巴伐利亚中国日•德国因戈尔施塔特-中国佛山智能制造创新合作论坛通过视频连线的方式举行。
活动邀请来自因戈尔施塔特(下称“因市”)与佛山的政企代表,就文化发展、智能制造等领域展开交流、发表主旨演讲,双方围绕“德国和佛山企业在智能制造领域的合作和机遇”进行深入对话。
在对话环节,中德双方围绕智能制造深入探讨。佛山市外事局供图
在德国的RNA数字解决方案公司,大约有1/3的员工来自中国。RNA数字解决方案公司总经理丹尼尔·霍夫曼说,如今在各个行业都可以看到数字化解决方案的应用,在此过程中公司需要大量优秀的员工,而中国人对新技术热情高涨,展现了非常高的专业素养。
伊之密副总经理兼CTO周俊认为,数字化转型是不可逆转的浪潮,相对于传统企业而言,数字化基因强大的企业将具备更强的创新能力和灵活性,未来也会有更广阔的成长空间。
作为制造型企业,伊之密在发展过程中对数字化转型有着迫切需求,所服务的客户本身也有数字化转型的需求。
“我们在数字化转型中,基于企业的管理流程,在研发端、生产制造端、销售端等做到标准化和流程化,再结合企业战略发展需求和特点进行数字化转型和升级,以此增强企业应变外部环境变化的能力。”周俊说,更重要的是,要从整体战略规划的角度,构建企业的信息化体系。
TAKTOMAT公司总经理诺伯特·霍夫斯塔特介绍,公司早在2006年就与中国建立了合作关系,随后很快便决定在中国寻找合作伙伴推广业务。“我们前期在中国的业务主要集中在大型的汽车生产企业,我们与佛山的联系就是大众汽车。中国有着雄厚的专业人才储备力量,非常期待之后双方进一步扩大合作领域。”
广东华兴玻璃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秘书罗金昆介绍了公司与德国企业开展的合作。
“我们与德国的企业联系很密切。”罗金昆说,中国的民营企业在发展壮大的过程中,要吸收全世界各地的优秀技术。近年来,在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过程中,华兴玻璃与德国的西门子公司合作,共同努力将传统行业玻璃市场提升到智能化水平。从目前合作效果看,无论是质量还是效率,或是公司的运营水平都有大幅提高。
德国工商大会广州首席代表马廷坤回顾了自己在中国的工作历程,他如何看待智能制造对中国和德国的影响?
“中德两国在全球范围内都是制造强国,在智能制造领域也发挥着非常关键的作用。”马廷坤说,中国印发了《“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设定了“到2025年70%的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基本实现数字化网络化,建成500个以上引领行业发展的智能制造示范工厂”这样的目标,令人印象深刻。与此同时,德国的制造商也正在向智能制造技术进行大规模投资,包括汽车、机械制造等。
“在中国和德国,智能制造都被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智能制造也将为制造业带来明显的影响。”马廷坤说。
【南方日报记者】王蓓蓓
链接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