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软弱涣散到凝心聚力,看汕尾城区南汾村“变形记”

南方+ 记者

“这一年我们村基础设施得到了提质改造,村庄生态环境更宜居,我觉得不只是外在的改变,我们内在也有提升,我们的村“两委”及党员干部的思想观念和工作作风也发生了转变。”脚踩新铺的宽阔柏油路、看着家门口一新的环境,汕尾市城区红草镇南汾村村民老叶忍不住称赞。

2021年村级换届以来,由于上届村“两委”班子老龄化严重,按照“一升一降”原则,换届后村“两委”班子平均年龄下降。但由于年轻缺乏管理经验,村“两委”干部配合不到位,导致村级管理混乱,同时在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方面的经验较少,导致村集体经济发展缓慢,乡村振兴打不开局面。

在汕尾市城区委、区政府和红草镇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南汾村通过整合返乡干部、驻村干部、村“两委”干部、基层党员等资源力量,多轮驱动的举措解决发展过程中碰到的问题。如今,这个下辖8个村民小组、总人口近8000人的村子俨然旧貌换新颜,村级管理科学有序,村民正奔向蒸蒸日上的新生活。

针对班子成员年轻缺乏经验这一问题,南汾村党支部书记林俊平表示,村党委在充分酝酿讨论后,向红草镇党委推荐继续由经验丰富的干部任职。同时,积极开展“传帮带”工作,让村“两委”干部知道做什么、怎么做、怎么做好。

对于村务管理,南汾村通过加强“两委”班子培训力度,村组干部分批分期重点进行培训,让村干部“长知识、富脑袋”,着力提升村干部能力素质。与此同时,南汾村按照“四议两公开”要求,在整治中把党务村务清单化、列表化,有关事项做到及时公开,并完善村民共建共享共治,着力提高村级治理水平。此外,南汾村还深入开展党员民主评议,及时处置不合格党员,纯洁党员队伍。

如何推动基层党建工作实现新发展?南汾村以乡镇机构改革为契机,结合网格化管理,南汾村党委进行了优化调整,下设3个党支部、6个网格党小组,把党组织建在网格上。同时,通过加强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打好“选育管用”组合拳,大力培育优秀年轻干部,完成村党组织书记和村支书后备干部备案,引导外出党员返乡建设,为党组织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持。

与此同时,南汾村还深入实施“平安细胞”工程,持续完善村组网格架构,加快推进“民情地图”推广应用,一年来,上报有效网格事件448宗,结案率100%。同时,建立健全村组联动机制,组建了村级“一中心四平台”服务治理队伍,对照红草镇“一中心四平台”架构,对应设置公共服务、综合执法、应急救援及综合治理四支治理服务小组,精细化打造基层治理新局面。

“南汾村的经济以农业为主,兼以海水养殖业,以虾蟹、牡蛎等为主要海水养殖项目,主要农作物品种有水稻、番薯、花生、龙眼、荔枝。”林俊平介绍,针对村集体经济发展缓慢问题,南汾村强化“头雁”经济思路,组织村、组干部到先进村参观学习,并整合资源发包出租鱼塭虾池,实现村集体年收入92万元。

值得一提的是,南汾村在做好调研基础上,以辖区内4处红色资源为支撑,推进打造南汾村红色教育基地,推动生态游、乡村游、红色游等农旅融合特色产业发展,实现经济发展提档升级。谈及未来规划,南汾村第一书记蔡伊靖表示,现已经聘请第三方公司做好规划,将结合“莲山丽水”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规划打造南汾村农贸市场、文体公园、乌石莲山古驿站、滨水休闲漫步道等项目,这些也将成为增强村级集体经济实力的有力筹码。

【记者】彭骏

编辑 吴思旻
校对 陈大钻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