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外科 权威科普
颅咽管瘤是位于鞍区或鞍旁区的生长缓慢的中枢神经系统良性肿瘤。颅咽管瘤是起源于颅咽管的上皮细胞或Rathke's囊的残留(造釉型)或由原始口凹残留的鳞状上皮细胞化生而来(乳头型)。颅咽管瘤可从垂体-下丘脑轴的任何一点发生并沿此轴发展,肿瘤可从位于蝶鞍到大脑的第三脑室,大约50%的肿瘤起源于第三脑室底水平的漏斗和/或灰结节区域,主要向第三脑室发展。
颅咽管瘤科普
01
病因
颅咽管瘤有两种组织学亚型:
●—种是儿童常见的造釉型肿瘤,类似于口咽部的牙釉质形成肿瘤;
●另一种是鳞状乳头型肿瘤,主要见于成人。
造釉型
造釉型颅咽管瘤与体细胞CTNNB1基因((编码β链蛋白)突变相关。CTNNB1基因突变使β链蛋白稳定性升高,进—步激活WNT/β-链蛋白信号转导通路。
基于这种分子和组织水平的特点,CTNNB1基因突变被认为导致了造釉型颅咽管瘤发生。
乳头型
乳头型颅咽管瘤中常发生BRAF V60OE基因突变,从而导致了MAPK通路的活化,促进肿瘤发生。
02
典型症状
颅咽管瘤通常是生长缓慢的肿瘤,起病隐匿,往往在症状出现后1~2年才被诊断。
常见的症状表现包括内分泌功能障碍、视觉障碍和颅高压等症状。
内分泌功能障碍
颅咽管瘤常导致内分泌功能低下,如甲状腺功能减退、直立性低血压、身材矮小、尿崩症、阳痿、闭经等,但少数情况下也可能出现部分内分泌功能的亢进,如儿童性早熟、成人肥胖等。
视觉障碍
经典的双颞侧偏盲是由于肿瘤压迫视交叉引起的,但也有可能出现同向性偏盲、盲点和伴有视神经萎缩的视乳头水肿。
颅高压症状
当肿瘤体积增大到一定程度产生的占位效应阻塞了室间孔、第三脑室或导水管后可引起继发性脑积水,患者可出现头痛、恶心和呕吐等颅高压的症状。
其它症状
包括化学性脑膜炎(由囊肿破裂囊液进入蛛网膜下腔)、癫痫、儿童学习成绩差或成人情绪不稳和冷漠。
03
相关检查
影像学检查
造釉型颅咽管瘤的典型影像学表现为鞍内/鞍旁囊实性的钙化肿物。可发生在鞍上(约占75%)、鞍上和鞍内(约占20%)和鞍下(约占5%)。
在磁共振成像(MRI)平扫像上,实质部分(包括钙化组织)和肿瘤囊壁,尤其造釉型颅咽管瘤,在T1像上可呈现从低信号到高信号各种信号。在T2像上,由于钙化部分分布不均匀,通常也呈现高低不同的多种信号。是否有钙化通过磁共振成像(MRI)检查不可能准确的判断。
实验室检查
下丘脑-垂体轴激素,即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促黄体生成素和促卵泡激素,应与皮质醇水平一起测量,并对血清和尿液渗透压进行评估。
病理学检查
在组织病理学上,肿瘤细胞小,呈上皮细胞样,常形成许多微小囊性腔隙。其他发现包括透明的钙化结构、胶原蛋白、成纤维细胞、异物巨细胞和偶见胆固醇结晶。
其他检查
对于颅咽管瘤患者而言,视敏度和视野评估是描述视力缺陷的必要手段(如视野缺陷,中央暗点等)。此外,观察视盘以排除视乳头水肿,必要时进行视觉诱发电位检查。
04
鉴别诊断
鉴别诊断可考虑以下四个主要方面。
先天性病变
蛛网膜囊肿和拉氏克裂囊肿。
其他肿瘤
垂体瘤、转移瘤、脑膜瘤、表皮样或皮样囊肿、下丘脑-视神经通路胶质瘤、下丘脑错构瘤、畸胎瘤。
炎性病变
嗜酸性肉芽肿、林巴细胞性垂体炎、结节病、梅毒和肺结核。
脑血管病变
颈内动脉瘤或前交通动脉瘤、动静脉畸形。
05
治疗
—般治疗
目前,尚无有效的方法和药物预防颅咽管瘤的发生。
当患者不能接受手术治疗和放射治疗时,一般治疗方法主要是维持患者内分泌功能正常以及水盐电解质平衡。
药物治疗
由于个体差异大,用药不存在绝对的最好、最快、最有效,除常用非处方药外,应在医生指导下充分结合个人情况选择最合适的药物。
目前,尚无有效的药物治疗颅咽管瘤。
手术治疗
颅咽管瘤手术按入路分为:
●显微经颅入路;
●内镜经鼻入路。
颅咽管瘤的生长位置可以位于鞍内、鞍内-鞍上、鞍上和三脑室为主。根据肿瘤与下丘脑的关系可以分为三级:
●0级肿瘤主要位于鞍隔下,未侵犯下丘脑;
●1级肿瘤推挤或压迫下丘脑,下丘脑仍可辨认;
●2级肿瘤侵犯下丘脑使下丘脑不可辨认。
根据肿瘤不同的位置和与下丘脑的关系采用不同的手术入路,原则是在保留下丘脑功能和视神经功能前提下制定手术策略,最大程度切除肿瘤。
内镜经鼻入路
内镜经鼻入路在头面部无手术切口,手术通道经过鼻腔、蝶窦、鞍结节和蝶骨平台,沿肿瘤生长轴线手术,内镜可以抵近观察,多数肿瘤都在直视下完成切除,手术通道不经过大脑、不跨过视神经和血管间隙手术。
●优点是对大脑、视神经和颈内动脉等重要结构干扰少,相关结构手术中损伤的机会小,相关并发症减少;
●缺点是脑脊液鼻漏伴随颅内感染的风险大于经颅手术。
此入路适用于0级和1级,即位于鞍内、鞍内-鞍上和鞍上的颅咽管瘤。
显微经颅入路
显微经颅入路包括翼点入路、单侧或双侧经额底大脑半球间入路,经终板和经胼胝体穹窿间入路,经皮层侧脑室入路等。
●此入路优点是发展历史悠久,手术技术成熟,适用于切除巨大的、向鞍旁和三脑室发展,或主体位于三脑室的肿瘤,也就是适合1级和2级,即位于鞍上和三脑室的肿瘤。
●缺点是有手术切口(在发际内,并不影响容貌),手术是在大脑间隙和视神经和血管之间进行操作,有损伤这些结构的风险。
放/化疗
放射治疗科可延缓颅咽管瘤的复发,短期内控制肿瘤具有一定的疗效。对于多次复发、不能根治、年龄较大或难以耐受手术的患者可进行放射治疗。
专家介绍
专
家
介
绍
张勇
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
神经外科主任医师/学科带头人
南方医科大学、暨南大学及南华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
世界颅神经疾病医师联盟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首批认证神经外科专科医师
广东省医疗行业协会神经外科管理分会主委
广东省神经外科医师分会常委
从事神经外科临床一线工作30余年,擅长复杂的脑动静脉畸形切除、复杂的脑动脉瘤夹闭、颅底巨大复杂的肿瘤切除、颅内静脉窦旁脑膜瘤切除、垂体腺瘤经蝶窦手术、听神经瘤及三叉神经鞘瘤手术、岩斜及颈静脉孔区肿瘤切除,颅颈交界区畸形矫正、高颈段脊髓肿瘤切除、脊柱退行性病变及内固定术等。
专
家
介
绍
王墨
副主任医师
医学硕士
广东省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分会委员
广东省医疗行业协会神经外科管理分会委员
2019年在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内镜中心进修学习。擅长神经内镜技术,微创治疗垂体腺瘤、颅咽管瘤、脑膜瘤、脑积水、脑室内病变、脑脊液漏修补、视神经损伤,以及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舌咽神经痛等疾病,对各类重型颅脑损伤及脑出血后神经促醒治疗有丰富的经验。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