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观看视频
山口抗日武装起义旧址——陈氏宗祠
“玉湖溯派,乐岭分支”,这幅对联承载着山口村陈氏慎终追远、不忘源流的情怀。
这里是化州市同庆镇山口村委会山口村的陈氏宗祠。这座宗祠始建于清末,为一座三进,砖瓦木结构建筑,墙壁上“军事化、民主化、科学化、生活化”的革命标语,勾起了抗战烽火的岁月。
说到山口村的革命历史,不能不提到陈可楷。
陈可楷出生于书香门第,父亲陈溥霖是位重节操、淡名利的读书人。陈可楷天资聪颖,加上父亲的谆谆教诲,从小就品学兼优。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陈可楷在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感召下,决心投身到抗日救国斗争中去。他在山口陈氏宗祠创办了山口小学,除教授文化知识,还传播马列主义和抗日救国思想,先后培养了李寿南、李雅南、李卡等一批抗日积极分子,发动各阶层人民团结起来,坚定抗日救国的信心和决心。
1942年,中共化县特派员陈醒亚派共产党员董子湘到该校任教,与陈可楷、陈春英、陈珍等人利用寒暑假组织抗日救亡活动。1943年春,日本侵略军占领雷州半岛,广州湾沦陷,陈可楷根据党组织指示,把抗日武装斗争的宗旨、措施化为动员人民的政治口号,写在山口小学的柱子、校门、课堂和走廊的墙上,以激励有志之士起来抗日。
1945年1月16日,陈可楷、李寿南遵照中共南路特委指示,率领群众和游击小组200多人在陈氏宗祠门前举行抗日武装起义,起义队伍攻克庆和乡公所,缴获枪械、弹药一批;开仓分粮,烧毁反动档案,乡民一片欢腾。起义部队编入化东南抗日起义队伍,陈可楷任第四中队队长,李寿南任指导员。
1月24日,陈可楷率部在梅菉浅水双塘儿村收缴地主武装时,在浅水埠头遭国民党自卫队突袭,陈可楷被捕,押解到高州监狱,任凭敌人对他威逼利诱和百般折磨,都未能动摇他坚定的革命意志,2月1日,陈可楷从容就义,时年32岁。
如今,山口村陈氏宗祠有一部分已改建为学校。山口人民在宗祠中设立了革命纪念室,缅怀山口为革命牺牲的烈士。无论是宗祠还是学校,都承载着爱国爱家的精神,继承了陈可楷教育救国的遗志,陈可楷等英烈树立的丰碑,永远是山口人民的光辉榜样。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