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刻不成屋,有刻斯为贵。”古建筑木雕刻是一种中国民间艺术工艺,工匠们在木上雕以图案、花纹,风格古典而清雅,为中国古建筑增添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湛江民间建筑木雕工艺源远流长,现存的一些古庙宇、祠堂、学宫及居民建筑,仍保留不少民间传统的木雕,尽管年代久远,仍能看出其精湛工艺。
在湛江市南三镇,至今仍流传着古老的建筑木雕工艺。
一刀一木,凿刻建筑上的“艺术”
取材、刨光、打磨、设计作画、凿刻、打胚、打磨修光……经过多道工序,一根木头在工匠手中呈现出一个个生动的图案。眼前这个正在一刀一凿雕刻的南三镇尾兴村村民,是湛江市级非遗南三古建筑木雕刻传承人林进和。
林进和正在设计雕刻木雕作品。
“小时候,我的玩具就是木头块,就是在这样的环境影响下,我对木雕有着一种独特的情感。”林进和是林氏木雕第三代传人,受做木雕工作的父亲影响,林进和从小热衷于画画,对古建筑木雕刻有着浓厚的兴趣。
“古代建筑木雕属于实用木雕类,雕刻工艺有镂空、线刻、薄雕、浮雕、高浮雕等,不同地区的雕刻工艺也有所差别。”林进和介绍,广府派木雕刻工细腻、形象生动、立体感强,广泛应用于园林寺庙、亭台楼阁、厅堂建筑装饰,具有极强的艺术性、实用性和装饰性。
南三古建筑木雕图案丰富多样,以精致的木雕刻作为点缀后的建筑,更具古朴典雅、富丽华贵的韵味,处处渗透着传统文化底蕴。林进和的古建筑木雕刻具有丰厚的传统和鲜明的民族色彩,艺术风格独特。对每一个雕塑人物的衣着帽子、动作特征、手中物件都精心设计,每一处横梁、每一个屋檐都融合着中国传统文化和建筑美学。
匠心雕刻,刀尖上传承非遗
“要做好木雕,首先要用心挑选木头,木头要好木雕才能做得好。”在林进和看来,雕刻是个精细活儿,不仅需要敏锐的洞察力和熟练的技艺,还需要耐得住性子。
“从设计构图到开料勾画放大到木材上,从粗凿、细凿、精凿到修光打磨,自始至终无不需要匠人的一丝不苟,一件造型复杂的木雕刻,要用到五十多种凿刀,一个多月甚至几个月的精雕细琢。”林进和说。
社会发展,时代变迁,传统木雕工艺也在不断革新,适应时代的需求。如今,78岁的林进和还在为古建筑木雕刻技艺的发扬和传承不断努力着,他与他的家人们一直在思考着如何让更多年轻人加入这个行业,让古建筑木雕在这个追求个性化的时代里越走越远。
林进和正在为工人讲解古建筑木雕刻技法。
“在我的心中,我把手艺人理解为‘守’艺人,古建筑木雕刻是几千年来工匠们用毕生血汗和智慧创造出来的建筑工艺,应该一代一代传承下去,把这门手艺发扬光大。”林进和说。
【撰文/摄影】杨证民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