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五大赛||理论结合实践,清溪镇第二小学垃圾分类这样做

清溪政法
+订阅

  “我们再来复习一遍,东莞的生活垃圾主要分为哪几类?”

  “四类,红黑绿蓝!”

  在今年的东莞垃圾分类演讲比赛东南临深片区海选赛中,清溪镇第二小学(以下简称“清溪二小”)师生组团来参赛,现场认真准备的场景,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机会,总是给有准备的人,师生们的努力,也换来了学校两人入围复赛的好成绩

  “作为清溪镇唯一入围复赛的学校,我们感到非常荣幸,为老师和孩子们感到骄傲。”谈起入围复赛,清溪镇第二小学德育副主任林英才如是表示。

  垃圾分类不是说说而已

要实打实地去践行

  校园则是垃圾分类宣传教育的重要阵地

  对此,清溪二小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让垃圾分类成为师生

  在校园里生活的一部分

  为了营造浓厚的垃圾分类氛围,清溪二小在校园的公共区域都设置了四色的分类垃圾桶,并贴上了分类指引,要求广大师生按要求进行分类投放,并指派专人监督和指导。每个月,开展多种形式的主题活动:以垃圾分类为主题的国旗下的讲话、邀请垃圾分类专家学者开展知识讲座、利用班会主题课组织学生学习垃圾分类相关知识并开展实践……通过不间断的“充电”,让大家增强对垃圾分类的认识。

  其中,在主题课上,由各班班主任为学生宣讲垃圾分类知识,垃圾的处理及去向等,同时为同学们解答疑问。“为什么有些骨头丢其他垃圾,有些骨头丢厨余垃圾?”“鸡蛋壳、核桃壳、榴莲壳是什么垃圾?”“树叶是什么垃圾?”……面对提问,老师一一回答,现场氛围十分热烈,学生们也通过学习和实践兴致高涨。

  正是由于对垃圾分类工作的重视,清溪二小已连续几年组织师生参加东莞垃圾分类演讲比赛,均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今年,在收到通知后,学校第一时间就组织了师生参加比赛,并认真进行准备。

  “我们首先让师生充分了解关于东莞市垃圾分类的相关知识和有关要求,接着再根据比赛要求梳理了自己的感悟和经验,形成演讲稿,加以练习。”林英才介绍,为了在比赛中表现得更好,选手们还在赛前进行了多次排练。值得开心的是,结果还算令人满意,其中,学生朱雅莉和她的指导老师彭思婉一同入围复赛。

  目前,清溪二小全校师生们基本都懂得了垃圾分类的必要性,并初步养成了分类习惯。林英才表示,学校下来将会更加深入地开展垃圾分类工作,让环保意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以学生的“小手”拉起家长的“大手”,助力东莞垃圾分类落地见效。


  来源:清溪政务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