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阅读】汕头市图书馆带你阅读中国百年文学经典图画书

汕头市图书馆
2022-11-04 09:47
+订阅

面对经典文学,刻板的学习方式和过度的诠释往往会适得其反,当孩子在学习这些经典之前,我们做出适当的引导,或许能让其更好的感受到经典文学的魅力。

《中国百年文学经典图画书》系列,将文学经典中的景物还原再现,恰好把我们的想像画入眼睛,画进了记忆。文字与图画的相得益彰,赋予了经典更多的活力,能让孩子更好的阅读。

01

《风筝》

鲁迅/文 何谦/图

寂寥的北京的寒冬时节,天空有一两只风筝浮动,我,回想起家乡风筝时节的往事——风筝。“风筝”既是风筝,其实又只是一个象征,它也可能是别的一个什么玩意儿。一个令孩子神往的游戏。一个人的童年,是有多少神往、着迷的“风筝”的。一个只有文字的著名故事,被放在了图里;文字里的春日和冬日被颜色染出,文字的心情、表情或是灰暗跃出,或是明媚绽开,阅读的感觉就更加场景化,尤其是孩子,他们清晰“看见”了,看见北方,看见南方,甚至看见鲁迅的那个绍兴。

02

《荷塘月色》

朱自清/文 何谦/图

在这篇散文里,作者融情入景,为我们描绘出一幅月色下的荷塘的美丽景象。这本图画书文字部分基本保留了原文中写得最美的句子。例如“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等。而书中的图画部分正是为了帮助孩子们更好的理解文本而创作的。何谦老师是一位充满童趣,热爱自然的画家。他用各种深深浅浅的绿给孩子们描绘出了一幅幅充满童话色彩的月色荷影。满画页的构图模式、略带抽象的画风也贴合了孩子们的视觉特点,将如流水的月光、曲曲折折的荷塘、阴阴的树色描摹得淋漓尽致。

03

《匆匆》

朱自清/文 廖长根/图

《匆匆》对于时光流逝的概念,孩子通常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建立。而朱自清先生的名篇《匆匆》,是描摹时光的最好文字,将这种让人切身而难以言表的感觉表现得淋漓尽致。

本书保留了朱自清先生的原文,采用文字配图的形式来展示,目的是为了让孩子能直观地看到时间是怎样悄无声息地过去,同时书中贯穿了以一天之内时间的流逝作为主线,以此让本书更具有图画书的特质和完整性。文字与图画中的细节相应对照,相信孩子一定能够深入的理解何为时光匆匆,也能帮助他们建立起相应的时间概念。

04

《社戏》

鲁迅/文 张弛/图

本书是鲁迅先生作品节选。原文很长,而且文中有颇多对现在的孩子们来说较为生僻的词句。因此编辑在进行文本改编时,依据儿童的年龄特点和本文的教学重点对一些生僻词句进行了删减,或者将其改编成易于孩子们理解的文字。而对孩子们最感兴趣的看戏和吃豆的部分,则保留了最多的篇幅。文中的另一个重点一充满水乡特色的景物描写:如豆麦的“碧绿”;远山的“淡黑”;月光的“皎洁”;渔火、灯光的“红”;航船的“白”等等,书中并没有保留文字的描写,而是收纳了张驰绘制的一幅幅简笔淡彩的图画。把文章所要展现出的充满诗情画意的农村儿童生活画面表达的淋漓尽致。

05

《春》

朱自清/文 梁科栋/图

这篇散文文字如春季攒发的新花,精神又挺拔活泼如春日新竹、新生幼儿,可谓文质兼美。用来改编成图画书,更是满纸烟霞,令人心旷神怡。《春》原文不长,也没有晦涩的内容,所以编辑在改写时全部保留了原文。在图画上,画者梁科栋采用了最适合表达春意的水彩画。《春》描述的是春光,孩子们则是祖国真正的春天。从精神上来说,二者天然就是契合的。给孩子们读《春》,还需要什么理由吗?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