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联储加息不止,外贸企业应如何应对?

289财经热点
+订阅

北京时间11月3日,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在11月议息会议上加息75个基点,将联邦基金利率的目标区间提高至3.75%—4%。自今年3月以来,美联储已连续六次加息,累计加息375个基点。本次也是美联储年内连续第四次加息75个基点,走出了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最陡峭的加息路径。美国联邦基金利率水平已升至2008年1月以来最高位。

美股三大股指收跌

美联储当天结束为期两天的货币政策会议后发表声明称,近期支出和生产出现温和增长,就业增长势头强劲,失业率保持在较低水平,但通货膨胀率居高不下,反映出与新冠疫情相关的供需失衡、食品和能源价格上涨以及更广泛的价格压力,俄乌冲突及相关事件为通胀带来额外上行压力。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会后表示,恢复价格稳定可能需要在一段时间内保持限制性的政策立场。美联储将继续坚决致力于将通胀率降至2%的目标,坚持紧缩政策直至通胀目标达成,并预计持续加息将是适当的,甚至还强调“终端利率水平将高于此前的预期”。

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鲍威尔在华盛顿出席新闻发布会。新华社发

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鲍威尔在华盛顿出席新闻发布会。新华社发

美联储接连加息的举措使得借贷成本不断上升,并加剧了美国经济衰退风险。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指出,从美股近期公布的三季报也可以看出,美国衰退的风险正在加大,多家已经公布三季报的科技股业绩出现了比较大的下滑。

截至当日美股收盘,三大股指集体收跌,其中受利率影响最严重的纳斯达克综合指数跌幅最大,收跌3.36%,跌幅最小的道琼斯指数亦跌去1.55%。

标普500指数11个板块均跌超1%,其中,信息技术/科技板块跌3.47%,电信板块跌超3%,房地产、原材料、能源板块至多收跌超2.6%。大型科技股也集体大跌,苹果跌3.73%,微软跌3.54%,谷歌跌3.79%。债市方面,美债收益率再度走升,其中,10年期美债收益率重回4.1%,2年期美债收益率收于4.6%之上。

美加息或将延续,但步伐放缓

展望后市,美联储加息节奏是否将持续?恒生银行(中国)首席经济学家王丹表示,美联储本轮加息可能延续至明年二季度,按照现在加息的幅度,将联邦基准利率调至5%左右水平。

“到明年二季度,国际市场能源紧缺的状况会有改善,能源价格进一步回落,美国的通胀水平回落到5%左右,实现实际利率接近于零,届时美联储有可能会停止加息。不过,美联储政策一贯保持动态,若劳动力市场工资上涨的压力增大,也可能延长加息周期。此外,美联储还需更多考虑加息对全球经济的影响。”王丹说。

美国华盛顿的美联储总部大楼一角。新华社发

美国华盛顿的美联储总部大楼一角。新华社发

“通货膨胀、就业市场、经济衰退风险等都是美联储需要竭尽全力权衡的关键点。明年初美联储是否会停止加息,需要权衡利弊,相机抉择。”杨德龙表示。

目前市场分析普遍认为,本轮美联储加息周期已经进入到下半程甚至尾声。信达证券宏观团队研究表示,“进入四季度,美国通胀回落速度或将加快。通胀变局之下,美联储加息仍会延续,但幅度可能收窄。”该团队指出,美国核心通胀变局或已临近,美国通胀可能进一步转变成单轮驱动,而核心通胀的驱动力或将逐步衰竭。

企业对待外汇波动更加理性

美联储持续快速加息,对全球金融市场带来多重影响。王丹表示,一方面,欧元、英镑、日元等一揽子主要非美货币对美元明显下跌;另一方面,美元升值导致美国资本回报率变高,国际资本回流,担忧对土耳其、阿根廷等相对薄弱的经济体带来债务危机。此外,与美元汇率挂钩的港元等货币“被动升值”,导致部分地区房贷利率上涨,企业借贷、投资成本上升。

今年以来,美元指数屡创20年新高,在11月3日重回112高位。近期,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在7.3水平附近波动,今年以来对美元贬值,但对其他主要货币有所升值。

9月23日,瑞朗对美元汇率最低跌至约11.3比1,创下历史最低纪录。新华社发

9月23日,瑞朗对美元汇率最低跌至约11.3比1,创下历史最低纪录。新华社发

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公布的人民币汇率中间价显示,11月3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7.2472,相比一年前(2021年11月5日)的6.3980水平,下跌约13.27%。不过,人民币对欧元汇率中间价报7.1153,一年来对欧元上涨约3.72%;人民币对英镑汇率中间价报8.2587,一年涨幅约4.40%;人民币对100日元中间价报4.9,一年涨幅约13.83%。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表示:“我们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今年以来,得益于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以及我们近年来坚持实施常态化货币政策,人民币对一篮子货币相对稳定,对美元有所贬值,但对其他主要货币有所升值。未来,将坚持市场在汇率形成中的决定性作用。人民币汇率将继续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稳定,人民币币值和购买力将保持稳定。”

“2015年汇率改革以来,国内货币市场日趋成熟并与国际接轨,市场参与者能够及时获得有效信号。这些年企业在双向波动的外汇市场里成长,面对汇率变化更加理性。”王丹说,“我们观察到,外贸企业更加理解央行坚持汇率中性原则,提前采用套期保值工具对冲汇率波动,或利用银行的贸易融资工具应对国际贸易的账期问题。不少企业已经摒弃了‘通过汇率波动赚钱’的思维,转向汇率中性的管理,这是逐渐成熟的转变。”

【记者】唐子湉 周美霖

编辑 彭正子 李江萍
校对 洪江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