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的道路,正越走越宽。
11月1日,珠海度假村酒店,百余人的会场座无虚席。这里正在召开2022珠海民营企业家座谈会。会场最前列,是两排面对面的座位:一侧,坐着珠海四套班子的主要领导;另一侧,坐着董明珠、董凡等13位珠海企业家代表。其身后,还有近百名来自各行各业的民营企业家们。
如此高规格、大规模的政商互动,珠海近年来少有。会议结束的当晚,珠海全城亮灯,优秀民营企业家的头像登上了各大地标——以一座城市的名义向企业家致敬,珠海释放的暖意直抵企业家“心坎”。
“企业与政府,是‘鱼’和‘水’的关系。民营企业能在珠海发展,是件很幸运的事。”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说得很动情。
“高景选择在珠海生根发芽,是与珠海这颗南海明珠,就实现民营经济新飞跃目标产生了共鸣。”高景太阳能创始人徐志群说,得益于珠海的全力支持,企业才能在短短两年时间内,迅速跻身行业前列。
企业强则产业强,产业强则珠海兴。在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和多重超预期因素冲击下,过去一年,民营企业遭遇的困难前所未有。华为创始人任正非的“严冬论”,引起一片共鸣。但在珠海,回望过去一年,企业家的底气和自信前所未有。
比金子还珍贵的信心背后,是一座城市的信念:在这里,“产业第一 制造业优先”的口号化作了实实在在的行动。锚定目标、全新出发的珠海,打出了漂亮的“组合拳”,也激荡出解放思想的迫切、背水一战的抉择、舍我其谁的担当。
近日,2022年前三季度珠海经济数据出炉:珠海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864.07亿元,同比增长2.1%,展现了经济发展的韧劲。
来之不易的GDP增速背后,是工业经济的全力支撑——前三季度,珠海全市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093.49亿元,同比增长8.3%,增速排全省第2位,分别高于全国、全省增速4.4、4.9个百分点。同时,工业投资保持强劲增势,增长66.1%,增速高于全省50.5个百分点。
这是“产业第一”交出的最新答卷,也是城市与企业互相成就的生动注脚。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这是一盘很大的棋,珠海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当珠海政商两界以及社会话语都聚焦“产业”和“创新”之时,让人寄予厚望的崭新局面大幕拉开。
“产业第一 制造业优先”,是珠海在复杂而痛苦的自省中,做出的抉择。之所以如此旗帜鲜明,在于珠海深刻地认识到:工业不强,产业根基就不稳,高质量发展也就难以实现。
“我们的总体经济结构和质量,工业经济占比太低。”
“珠海的人口和经济体量已经不足以支撑房地产业的进一步快速发展。”
“没有强大的工业,服务业不可能繁荣。”
“必须要明确这组辩证关系:有了强大的实业,自然就有强大的服务业需求,服务业也才有扎实的服务对象,也才有充足的发展空间和用武之地。”
在民营企业家座谈会上,珠海市委书记吕玉印对在座的企业家们推心置腹,数度脱稿,分享“产业第一”战略背后的思考与谋划。
这是对一座城市的系统梳理和反思,这也是对城市潜力的充分挖掘。
2021年12月27日是一个重要节点。这一天,珠海召开第九次党代会,鲜明地将“产业第一”放在了未来5年工作总抓手的第一位。
高手出招,刀刀见骨:
2022年3月,珠海市投资促进中心正式更名为珠海市招商署,由市政府直属管理,从市级层面统筹全市招商资源。通过推进“战略性投入+市场化运作”招商模式,珠海组建起“市+区+国有企业”的团队招商组合拳。
如今,一支超过2000人的招商队伍,奔波在产业招商的路上。前三季度,珠海新增签约亿元以上产业项目415个,协议投资总额2094亿元。
4月,珠海召开全市产业发展大会,发布“1+5+3”产业发展系列政策,提出全力实施好“产业立柱”“招商引资”“园区提升”“强核赋能”“要素保障”“服务流程再造”六大攻坚行动。珠海明确:要围绕“4+3”支柱产业体系,力争2025年全市工业总产值突破1万亿元。
5月,《珠海经济特区工业用地控制线管理规定》出台,严控“工改居”“工改商”,加大“工改工”支持力度。这是珠海首次通过特区立法严格管控工业控制红线,也是全国首部专门规范工业用地控制线的地方性法规。
6月,5.0产业新空间建设热潮开始涌动。一批按照“低租金、高标准、规模化、配套好、服务全、运营优”标准建设的产城一体空间体系在珠海崛起。
金山软件。
按计划,珠海将在今明两年统筹建设2000万平方米的产业发展新空间,其中新建1000万平方米的产业新空间,改扩建、提升既有厂房1000万平方米,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拓展新空间。
座谈会现场,吕玉印也为5.0产业新空间做起了推广。
“按照以往的投资流程,一个项目从拿地到报建,再到开工、投产,往往需要2到3年的时间。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早一年投产,或许就可以快速抢占市场。”吕玉印说,5.0产业新空间可为中小企业提供个性化厂房定制,同时,其完善的配套服务,也满足了产业工人的美好生活需求。
按照要求,一个标准的5.0产业新空间配套,需在5分钟生活圈内解决85%的生活生产配套需求,包括吃、住、行、衣、娱等。
元朗食品联席董事长兼总经理伍素萍现场“种了草”。“如何解决蓝领工人的生活配套一直是我们的难题,5.0产业新空间全方位为企业解决了后顾之忧,让我们更加有信心留在珠海,继续将企业做大做强。”
实际上,这些部署,也正对应了2022年珠海政府工作报告中的一句温暖承诺——“让广大在珠海的年轻人、产业工人、新市民‘有业有住有家’。”
这是包含了诸多美好而充满期待的一句话,是朴素的梦想,是无数人的期待,更是一座城市的决心。让广大的产业工人,让城市的奋斗者,有机会、有能力、有意愿在珠海安居乐业,以珠海为家。如今,承诺正在逐步转化为现实。
机遇是抢回来的,成绩是干出来的。“万亿珠海”目标的推进,最终要依靠谁?
吕玉印说得很明白:“推动珠海实现快速发展,离不开民营经济的发展和壮大。珠海未来的发展,也必将为广大的民营企业家提供更加广阔的舞台和发展机遇。”
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一座城市的宝贵财富,更是城市发展的活力之源。
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珠海民营经济单位数达36.75万户,占全市商事主体数近92%,贡献了全市近50%的地区生产总值、60%以上的税收、近85%的城镇就业岗位,撑起了珠海经济社会发展的“半壁江山”。
选择在11月1日召开民营企业家座谈会,珠海也别有深意。
2018年11月1日,全国民营企业座谈会在北京召开,强调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要不断为民营经济营造更好发展环境,让民营经济创造活力充分迸发。
格力电器。
此后,多个城市陆续将11月1日定义为“企业家日”。其中,深圳最先行动,2019年在全国率先法定设立“深圳企业家日”。
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日子里,向深圳看齐,一场全城致敬,折射出珠海尊企重企氛围的不断升温。背后是珠海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构建亲清政商关系的追求。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
新的时间坐标下,珠海如何为广大民营企业家提供更广阔的空间和施展拳脚的舞台?如何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如何加快塑造“大企业顶天立地,小企业铺天盖地”的企业“雨林”图谱?这一次座谈会给出了答案。
——强化政策支持,坚决落实各项减税降费和惠企政策,加快专项资金拨付和各级奖励政策兑现,坚持“一产一策”“一企一策”;认真落实市领导挂点联系机制,主动入企、实地对接,不断提高政策知晓度、覆盖率,打通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
——强化要素保障。精准聚焦民营企业用地、水电、融资等实际困难,全力保障要素供给。加快建设5.0产业新空间”。加大金融支持力度,落实好财政贴息、专项债券等政策,鼓励金融机构对民营企业信贷支持,着力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优化营商环境。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确保所有民营企业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整合优化政府各部门工作流程,重构项目建设审批服务机制,创新实施专班工作法、一线工作法等机制,不断优化招商项目落地闭环管理服务。
——加强法治保障。进一步强化法治理念,加强行政指导和程序制度建设,优化执法流程,量化行政裁量权,从源头上防止权力任性,坚决杜绝侵害企业合法权益的行为。严厉打击侵犯民营企业合法权益和财产安全的违法犯罪行为,完善涉法维权机制,畅通维权受理渠道。
“要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努力打破各种各样的‘卷帘门’‘玻璃门’‘旋转门’,在制度设计和政策实施上坚决杜绝任何形式的歧视不公,确保所有民营企业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吕玉印强调。
格力电器。
珠海的态度掷地有声:要拿出勇气和魄力,大胆细致地推进各项改革,为民营经济厚植发展沃土。错过就是罪过!
一石激起千层浪。一场座谈会,也激发了一次全城热论。
在优渥的土壤和良好生态下,企业如何发展壮大?新时代企业家精神的实质是什么?在“产业第一”的浪潮中,如何实现城与企的良性互动?珠海的企业家们拿出了自己的决心。
“企业家精神就是敢创新,真务实,永进取,乐共赢。”健帆生物董事长兼总裁董凡说,健帆生物扎根珠海20年,从一个亏损小厂成长为年产值超30亿的行业龙头企业,靠的正是这股精神。“创业创新一定要有价值观的选择和坚持,我们的使命是为了治病救命,正是这个使命感,支撑我在创业征途中遇到各种困难险阻的时候,能够坚韧的挺过去。”
健帆生物。
董凡说,目前健帆集团正全力在高新区和金湾区建设四个新的研发和生产基地,全力打造肾病医疗全产业链。“我们有信心通过三年的努力,在珠海这片创业‘沃土’上实现产值过百亿、利税超十亿的跨越式发展,做出珠海‘产业第一’号角声中的健帆实践。”
“格力电器在过去10年中,从一个空调企业成长到全产业链家电企业的成长,再到将装备板块关键核心部件掌握在自己手上,其中最重要的是收获了核心关键技术,收获了自主培养的人才。”
董明珠表示,企业在顺势发展中,要坚定守正创新、精益求精、拼搏实干的新时代企业家精神,立足中国、眺望世界,“我们也愿意和所有珠海企业一起创新,用我们的创新和技术,助推更多珠海企业走向世界。”
徐志群则认为,企业家要拥有立足社会、顺应时代的初心,勇于开拓、敢于创新的决心,以奋斗为本、用心经营的实心。“目前,珠海基地三期工作在稳步推进中,高景太阳能将实现50GW产能目标的承诺,并融入珠海产业发展浪潮,为打造千亿级光伏产业集群添砖加瓦。”
高景太阳能。
珠海欧比特宇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颜军表示,在珠海“产业第一”的号召下,欧比特将充分发挥自身技术优势,依托“珠海一号”卫星星座强大的数据采集能力,创新发展应用,为珠海集成电路产业及大数据产业发展发挥技术引领作用。
欧比特。
“金山作为国产软件排头兵和传统文化弘扬者,将发挥三十余年技术立业的优势,不忘初心,在产业发展、科技创新等方面,与珠海深入合作,积极营造创新环境,激发创新活力,为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贡献力量,为珠海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珠海金山办公软件有限公司总经理龚道军说。
政企同心,锚定“产业第一”目标不放松。以这样的定力和节奏前行,珠海高质量发展之路必将大道向前。
【文】沈梦怡
【摄影】关铭荣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去南方+听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