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十一”购物陷阱,千万别中招!

惠州青年汇
+订阅

10月31日晚8点

“双十一”大幕正式拉开

是的,它又双叒叕来了!

一不小心

就参与了上千亿的大项目

有网友说

今年“双十一”商家简直完全

不给退款留机会

商家的发货速度能

“擦出火星”

大家买买买得开心

骗子也在暗自欢喜

各大商家早早开始狂欢预热:

挑战赢红包、预付抵现金……

各种造势信息席卷而来

这个时期

骗子开始瞄准

掉以轻心、麻痹大意的小伙伴了

冒充客服的人打着各种幌子

先加微信QQ

接着以花式理由要求转账

扫二维码、退款等等

然后你的血汗钱

就这样被他骗走啦!!!

“双十一”前后电信网络诈骗频现

民警教你见招拆招

▼▼▼

NO.1

网络购物诈骗

案例

王同学在某二手平台看中一款手机,与网店客服谈好价格后,对方称当天系统交易故障,要求添加微信直接交易,并承诺给王同学再打95折,王同学同意了,添加对方微信后将4600元钱转给对方,对方表示收款成功即将给王同学发货。三天后,王同学依然未收到手机,此时再到微信上联系当时的卖家时,对方已将他拉黑,由于直接微信交易,并未在网站上产生订单,王同学也无处投诉,无奈报警。

警方提示

网络购物一定要在正规的电商平台上进行,切勿绕过第三方平台监管,直接转账交易!

NO.2

冒充网店客服退款诈骗

案例

李女士接到自称某电商平台客服的来电,对方称因买家购买的外套材料甲醛超标,可退货退款,并要求添加微信处理退款事宜。通过微信扫描对方发来的二维码,买家进入一个钓鱼网站,填入了自己的银行卡账号、密码和验证码后,分两次共计支出6750元人民币,后又以扫码充值Q币的方式分三次给对方QQ号充值QQ币共计6350元人民币后发现自己被骗,被骗金额共计13000元人民币。

警方提示

遇到这类诈骗,请大家一定要认真核实对方身份,可以联系电商平台客服或在线联系网店客服确认是否有退款或者批发商账户。电商平台的官方客服不会添加你的微信好友,一切操作请在平台进行;对方一旦让你操作“转账”或者“借呗”这类借贷产品,统统不要理会,验证码和各类密码更要小心保管,不要点开对方发来的退款链接。

NO.3

冒充快递客服诈骗

案例

陈女士在网上购买了一件衣服。过了几天,买家未收到货却先接到陌生来电,对方自称是快递公司的,称买家的快递丢失,可以赔偿,加对方微信后返还。买家当即添加了对方微信,对方称退还的赔偿金和保险金需要买家提供账号及银行验证码,并按对方提示操作进入了某网贷平台。就这样,买家在毫无提防的情况下在该平台贷了3000元并存入自己的账户。买家见账号内多了3000元,误以为是对方转入的赔偿金,于是马上扣除网购的81元后转了2919元给对方。后来其发现不对劲,通过微信联系对方时,结果发现已被对方拉黑,才发觉上当受骗。

警方提示

网购后接到此类电话,请大家一定要认真核实对方身份,可以联系快递公司官方客服或在线联系网店客服确认是否快递真的有所损坏无法送达。

NO.4

冒充购物网站客服诈骗

案例

赵先生接到一自称是“某购物网站客服”的电话,告诉事主因为工作人员操作失误,给事主开通了一个会员,将每月扣除500元,对方详细说出了事主最近在APP上购买的物品,说出其地址、电话,并告诉事主如果想把这项服务取消,可以直接通过电话转接到银行经理。之后银行经理就上线了,银行经理说,这项服务会直接在支付宝里扣钱,为了停止服务需要对事主的支付宝账号进行锁定,并问事主支付宝有没有绑定银行卡,事主说绑定了,银行经理就让事主向提供的银行卡号转一笔钱,会用这笔钱进行锁定,并且还会把这笔钱还给事主。事主就转入了8.07元,不久后,银行经理就又将这8.07元转了回来。之后自称“农业银行经理”的男子用一个手机号拨打了事主的电话,让事主把手里所有的钱都转给他,这样方便进行账号锁定,事主就将手里有的49980元都转向了对方提供的一个新账户里,这一次骗子并没有返还事主并且让事主将借呗花呗里的钱都转给他,事主这才发现被骗随后就报了警。

警方提示

接到此类电话,大家如果心存疑虑可直接联系电商平台网站官方客服,切勿随意给陌生人转账。

NO.5

调整额度诈骗

案例

许先生收到一条“XX银行”的短信,称事主的信用卡额度可以提高20000元,短信里有该银行提额的网址。于是事主就点击了短信中的链接,进入界面后点击“信用卡提额”选项并填写了身份信息、电话号码及银行卡号等信息后,提交了申请。隔天事主就接到一个自称“XX银行”客服的电话,对方称事主的提额申请已经通过了,但还需最后一步操作——将“XX银行”发送的验证码告知客服验证即可。信以为真的事主立马将收到的验证码告诉了“客服”,对方告知事主提额成功后,便挂断了电话。 然而,事主收到信息显示卡里剩余的5000元额度,居然也被刷走了。

警方提示

首先,银行不会要求客户提供私密信息,持卡人如接到电话或短信要求提供卡片信息、个人身份信息、验证码等私密信息,可通过回拨信用卡背面的银行客服电话进行核实。

NO.6

网络贷款诈骗

案例

张女士接到一个声称自己是做快速贷款的陌生电话,可以提供“低门槛、无利息”的贷款服务。事主贷款心切,迅速在对方的引导下填写了申请信息。事主发现自己申请到了10万额度的贷款,但却迟迟不能提现。对方告诉事主,需先行支付0.6个点的包装服务费,才能产生订单号。事主不明情况,随即通过微信扫码支付的方式转了600元。但是,事主又查询到其贷款金额因为账号输错被冻结,对方又让事主缴纳了3000元保证金……之后,对方又以个人征信有问题需缴费清除不良征信、网上消费记录不足需补刷为由,让事主付款。最终,事主再缴纳了一系列费用仍旧没收到放款,才意识到被骗了。

警方提示

正规贷款不会在放款前收取手续费、税费、保证金等费用,遇到通过网络、电话等推销贷款并要求先支付各类费用的贷款,一定是诈骗!

同时,多地消保委提醒大家:

NO.1

理性消费不囤货。

预售商品的定金较全款低很多,消费者在低价的吸引下冲动消费,付尾款时才发现资金消耗过度,或自己根本没有需求。双11优惠虽多,但过度消费也会造成浪费。

NO.2

牢记规则防损失

消费者应关注预售商品的销售规则,提前领券、凑单,避免错过尾款付款时间造成损失。根据活动规则,已付定金未支付尾款的,若非商家责任,消费者无法单独退回定金。

NO.3

留存凭证善维权

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需注意保存商家宣传承诺,尤其是商品详情、预售折扣赠品、直播画面等易于更新迭代的信息,选择正规平台和有资质的商家进行购物,及时联系平台客服处理纠纷,积极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此外,消费者应当关注各种优惠措施

是否有适用范围

是否有金额限制

是否可叠加使用

以及售后服务等方面

参与预售活动的

还要明确定金和尾款的支付时间

及金额、商家的发货时间

双方的违约责任等重要事项

面对非法推送促销短信

可保存证据并拨打12321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热线电话)

进行投诉、举报

积极维护个人信息安全

遏制非法推送商业信息行为

团团在此提醒您

网络金融交易

一定要警惕再警惕!

本文由惠州青年综合整理

来源 |  武汉市反电信网络诈骗中心、东莞反诈、

中国青年报、江苏省消保委、江苏新闻、

青年湖南、天府新青年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