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防治红火蚁?云安农技专家来支招

南方+ 记者

红火蚁是一种极具攻击性的凶猛蚂蚁,是世界公认的百种最具危险入侵物种之一,也是我国重大农林检疫性有害生物。为加强红火蚁防控,切实降低红火蚁的危害,近日,云安区高村镇水美村组织召开红火蚁防治培训会,邀请云安区农业农村和水利局主任钟伙明到会指导培训。

培训会上,钟伙明从红火蚁起源发生、识别、蚁巢特征、生活习性、危害分布、被叮蜇后症状、叮蜇后处理方法、如何防控及药物防控技术等方面入手,对红火蚁的识别普查和监测防控进行了全方位的讲解,并现场发放《红火蚁防控技术》宣传手册及杀蚁饵剂,使参会人员对红火蚁的发生规律和危害特征有了进一步了解,增强了防范意识。

培训会后,钟伙明带领参会人员走到户外,进行现场指导及施药示范。同时,呼吁镇村干部联动,加强宣传,加强排查巡查预警,引导群众科学防范,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如何防治红火蚁?

主要采用饵剂诱杀为主、粉剂和灌巢灭杀为辅的化学防治技术。

饵剂诱杀技术

饵剂诱杀是通过工蚁间的交哺习性将药剂传给并杀死蚁后,但作用效果相对缓慢,一般在施用后3—5天才开始发生作用,7—10天可达到较好防效。一般在红火蚁蚁巢密度较大、普遍分布,或诱集到红火蚁数量较多、但活蚁巢密度较低的发生区。施药时,直接按照饵剂产品推荐剂量将饵剂撒施在蚁巢0.5—1.5米范围内。

●注意事项

切勿扰动蚁巢,地面应干燥,避免雨或晨露后施用;尽量避免阳光直射,保存与运输时切忌将饵剂与其他药剂、粉剂、肥料混放。

药剂灌巢技术

药剂灌巢是将触杀性药剂的药液浇灌到蚁巢内,通过接触传毒杀死红火蚁,作用效果迅速,但污染环境,防除不彻底。主要针对人体健康、重要设施等受到严重威胁、急需尽快处理的发生区域。灌巢前,勿惊扰蚁巢,先在蚁巢外围撒施一圈药液,形成隔离带,其次用药液淋湿蚁丘表面外壳,将药液慢慢倾浇在蚁巢上,并渗透到蚁巢底部。

注意事项

药剂灌巢时要保证药液量充足,每巢用药量10—20L,但在水源保护区、水产养殖区等避免使用。

粉剂灭巢技术

粉剂灭巢是采用触杀性药粉并通过接触传递杀死红火蚁工蚁,作用速度快,但防除不彻底。主要针对人体健康或重要设施等受到严重威胁、急需尽快处理的发生区域。施药时,先用工具破坏蚁丘外壳,待工蚁大量涌出后,迅速将药粉均匀撒施于工蚁身上,使尽可能多的工蚁接触到药粉,通过带药粉工蚁与其他蚁之间的接触传递达到灭杀效果。

注意事项

不宜在较大风力天气时进行,应避免在水源保护区、水产养殖区附近用药。

“二步法”防控

在红火蚁大面积发生且蚁巢难查找的地区,采用饵剂撒播方法,将一定量的饵剂均匀地撒播在发生区域内,或间隔分区施药,10—14天后检查活蚁巢,再对残留的红火蚁蚁巢进行单蚁巢处理。

【南方日报、南方+记者】杨再佳

【通讯员】江铭君

部分资料来源于广东省农业农村厅

编辑 李婉芬
校对 洪江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