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读龙岗|这个客韵小镇“最龙岗”

南方+

落日余晖,岸绿水清,龙岗河碧波荡漾,河岸石阶上商铺热闹非凡,繁茂的行道树下不时响起散步群众的笑声。

再过一会儿,灯光将在河流两岸、龙岗老街商铺和百年围屋鹤湖新居渐次亮起,附近沿街的“老字号”档口炊烟此起彼伏,食客来往间,一座小镇的烟火气息渐渐氤氲。

图源ShenzhenWeekly。

图源ShenzhenWeekly。

这是龙岗区重点区域——龙园客韵文创小镇的剪影。这个位于龙岗河、龙西河、回龙河三河交界处,坐拥龙岗河、龙兴寺、鹤湖新居、龙岗老墟等自然和历史文化景观的片区,承载了“最龙岗”的标识,流淌着充满特色的城区温度。

如今,将历史娓娓道来的龙岗河畔、古围屋间,一座将打造为滨水城市样本的客韵小镇正助力龙岗酝酿无限可能。这个浸润当地乡风的老龙岗片区,在历史风云中打磨出质地厚实的印记,更将在城市更新、产业进驻和IP升级中,为龙岗的客韵文化注入更多元的内涵。

恢宏气派的门楣上,“鹤湖新居”四字潇洒飘逸,右侧小字题云“嘉庆二十二年岁次丁丑仲秋月吉国”,距今已是两百年有余。

这座始建于清乾隆年间的鹤湖新居,是全国最大的客家围屋之一,也是深圳现存300多座客家围中保存最完整、最具代表性的一座,被誉为“客家文化的活化石”,堪称深圳客家围屋的“第一豪宅”

 李长伟摄。

李长伟摄。

而围屋中的半圆形月池,连通了附近的小溪和龙岗河,由此形成一潭活水,将鹤湖新居连接入龙园客韵文创小镇片区,与龙园、龙兴寺、龙岗老街相呼应。

再驻足,可听阿卡贝拉的悦耳吟唱在古朴巷道中余音绕梁,闻见咖啡的香气飘荡于这个百年围屋中,历史传统与现代摩登相聚在鹤湖新居,是今年10月龙岗公共文化空间艺术周的奇妙景象之一;

“下一站,双龙。”伴随着播报声,三号线抵达终点站。从南洋骑楼到客家围屋,九街十八巷里蕴藏着各式各样的风格建筑,200多年历史的老墟镇静静伫立。人流涌动处,江记串烧、原路口炸油糍等口耳相传的老字号,寄托着“老龙岗”最温暖的记忆......同时,龙岗街道正全力推进城市更新,将龙岗老街打造为高品质、高颜值的城市家具示范样本街。

图源ShenzhenWeekly。

图源ShenzhenWeekly。

图源ShenzhenWeekly。

图源ShenzhenWeekly。

这是龙园客韵文创小镇绽放客韵魅力和创新生态的缩影。

在这里,无论是小桥流水的龙园、老店林立的龙岗老街,还是客韵悠长的鹤湖新居,正充分利用自身的生态本底优势和历史文化资源,依托城市更新,重新梳理城市文脉,吸引特色文化商业入驻,改造龙岗河“一河两岸”,整体提升龙园公园,“擦亮”龙兴寺、老墟镇、鹤湖新居等客韵名片,打造富有片区特色的历史文化新区。

市民登上小围龙栈桥,跟随桥梁走势在树林中穿梭,感受客家传统围龙屋的设计风格,还可以在桥上观赏寺庙、河口、河滩等景观......这是未来修建好后的龙岗河干流碧道一景。

小围龙栈桥效果图。

在龙岗区“一芯两核多支点”发展战略中,作为“支点”之一的龙园客韵文创小镇将以龙岗河为依托,以鹤湖新居、盛平都市生活配套等为基底,打造成为以客家文化和滨水生态为本底的“客韵新城”。

其中,龙岗河两岸的前景尤其值得期待,这里将以国际标准推进“一河两岸”规划建设,打造深圳市“五河一湖”示范性碧道中独具自然与人文特色的一条,通过串联沿岸6个活力节点群,拓展滨水界面,为市民休闲、游客到访提供便捷的基础服务设施和富有人文关怀的亲水体验。

同时,龙岗河将大力发展“夜间经济”,引进商贸服务企业,打造龙岗河网红夜游高地,推动休闲与美食、文化、旅游有机融合,激发消费潜能。

“龙岗街道将依托龙园片区历史文化资源,重点发展文化产业、产品展销、智能制造、观光工厂等‘旅游+文创+科创’融合产业,吸引特色文化产业入驻。”龙岗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将依托龙岗河天然优势及两岸商业,引入高能级文体设施,策划一系列公共活动,创造24小时活力滨河空间。

“未来,龙园片区将通过引入国博分馆等,形成区域性文化漫游路径,打造地标性文化集群。”龙园片区负责人表示,通过对历史文化空间进行活化,对客家文化基因进行重振,客韵小镇将打造龙岗文化新展厅,构建客家文化和滨水生态交织、历史人文与现代都市相融的人居典范区。

客家文化水岸博物馆效果图。

一条魅力人文之河缓缓流动之处,以“滨河碧道+城市文化集群”为典范的深圳滨河时代3.0城市更新样本指日可待。

【统筹】凤飞伟

【撰文】郑伊灵

【摄影】朱洪波,部分源自网络


编辑 程德坤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