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豹猫、白鹇、龙虾花、紫纹兜兰等野生动植物,也许不少市民会感到陌生。随着我县生态环境质量的不断提升,不少野生动植物选择在博罗“安家”,曾经遥不可及的罕见动植物也逐渐走进了我们的生活当中,成为构建生态多样性的重要一环。
鸟类对环境、气候变化较为敏感,是监测环境、气候变化的重要指示生物。它们的繁衍和迁徙,也是生态环境是否优良的一个风向标。随着生态环境日益向好,博罗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增至25科34属51种,重点保护野生动物23目50科120种,处处呈现出人和鸟欢、和谐共生的美丽画面。
天不言而四时行,地不语而百物生。随着生态环境的改善,偶遇罕见动植物已不再是科考人员的“专属福利”,普通市民也有机会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10月15日,有市民在“环罗浮山”乡村振兴示范带的油茶种植基地内偶遇一只白色狐狸。只见“小家伙”并不怕人,遇到车辆也不闪躲,反而是慢悠悠地拖着长长的尾巴在丛林边散步,边走还边打哈欠,十分悠闲。种种惊喜的发现也让市民坚定保护环境的决心。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也成就了生态之美。随着我县保护生态环境力度不断加强,不少珍稀野生动植物野外种群数量得到恢复与增长。罗浮山省级自然保护区目前就已记录到动植物物种2000余种,物种数量日趋丰富。
走进罗浮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各类天然药用植物、孓遗植物等物种频频出现在眼前。据保护区管理处林业高级工程师邓华格介绍,最新科考研究发现,目前保护区内新增植物品类200多类,包括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紫纹兜兰等。不仅如此,据红外摄像机拍摄记录显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豹猫、“林中仙子”——白鹇、“鸟界西施”——红嘴相思鸟、“鸟中大熊猫”——白眉山鹧鸪等等均活跃在保护区内。
让人惊喜的事情并不仅仅发生在保护区内,日前记者探访了麻陂镇石角水村,发现这里有龙虾花的身影。据悉,被称为“植物活化石”的龙虾花是一种极为珍稀的植物,对生长环境要求很高。如今它不仅能存活在野外,更有村民通过移植的方式在大棚内成功栽培出龙虾花。它的出现,恰恰是对我县生态环境的一种肯定。
接下来,我县将加大环境保护力度,继续守护绿水青山,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家园,谱写出一曲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华章。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维护生态安全,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保护环境并不仅仅是政府部门的职责,更是每个人都应该自觉履行的责任。我们每个人都要自觉呵护一草一木、一虫一鱼,减少能源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