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农家书屋“开”进清远连山少数民族古村寨

文明清远
+订阅

“离家近,有空就带小孩过来看看绘本,在书屋门口刷脸就能开门了,很方便。”33岁的蒙女士说,女儿今年刚上小学,晚饭后她就带女儿来看书,培养阅读兴趣。近日,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永和镇蒙洞村的数字化农村书屋开放使用。

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蒙洞村的乡村面貌和村民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为丰富民族地区群众的文化生活,营造更加浓厚的全民阅读氛围,市委宣传部以蒙洞村为试点,把智能化、数字化的农家书屋“开”进少数民族古村寨里,实现农家书屋与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基层图书馆分馆共建共享、互联互通。

01

数字赋能,让阅读成为享受

除了传统的阅读区,数字化的书屋还设置了AR探索地球、趣味投影、互动阅读等体验区,轻轻一点桌子上的地球仪,一只恐龙就投影到幕布上,使农家书屋变得生动有趣起来。

“这是我们书屋体验区配置的地球仪AR探索,只要点一下地球仪上的地点,这个地点的相关地理知识就会形象、立体地出现在眼前,孩子们觉得特别新奇。”书屋管理员唐珍介绍,AR地球仪配有丰富的地理知识,让少数民族村寨的孩子们在书屋就能看世界。

“自从农家书屋有了AR探索地球和投影阅读互动后,我家大孙子最近放学就和小伙伴们往书屋跑,电视也不看了!”村民罗莲芝说起书屋非常高兴。

02

智能管理,提升服务效能

蒙洞村农家书屋采用24小时无人值守管理模式,全天候给村民提供阅读服务。村民可通过人脸识别进出书屋,免费自主阅读。

今年96岁的壮族老党员蒙聪堂,在管理员的帮助下录入身份信息,以后他就可以通过面部识别出入书屋。

“书屋安装了远程监控,一旦发现紧急情况,村管理员可以在5分钟之内赶到书屋处理。”村党总支书记蒙财宇介绍,由于无人值守,农家书屋安装了远程监控和报警系统,方便管理人员解决突发情况。和一般的农家书屋相比,数字化书屋虽然前期投入成本比较高,但能够节约大量的人力成本,方便村民随时阅读。

03

共建共享,助力文化振兴

蒙洞村农家书屋以“书屋+”的模式实现资源共建共享、互联互通。农家书屋既是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阵地,也是开展宣传宣讲和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的阵地,又可以用作村民议事的场所,让村民在乡风文明的环境中逐步推动形成基层治理新格局。

蒙洞村吸纳本村的道德模范、最美家庭、热心村民等人员作为志愿者,组建志愿队伍,建立“群众需求台账”,在农家书屋开设国学小讲堂、非遗传承、农业种养技术等课程,同时定期宣讲党的政策方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移风易俗等,逐步形成以群众需求为导向的基层文化服务新阵地,弘扬乡风文明。

党的二十大召开后,蒙洞村党支部第一时间组织本村党员到农家书屋一起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现在农村生活条件好了,多亏党的政策好,有这么好学习环境,我们作为党员要多读书看报,及时学习党和国家的政策和会议精神。”研究生毕业的党员蒙美芹说道。

很多村民会自发帮忙整理书屋,共同维护阅读环境。从老旧的图书室,到新颖的数字化农家书屋,少数民族地区的阅读环境在不断改善,“书香味”在大山里越飘越浓。

END

素材来源:清远日报、清远发布

文/图:洪会强 通讯员 杨晓蓉 彭积捷

编辑:肖阳

校对:夏汉华

编审:田芳

编委:钟志宏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