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车了吗?”“什么时候通?”“航展前能通吗?”
再过一周,第十四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下称“中国航展”)就将开幕。开幕前夕,一条大桥的通车与否,牵动着珠海市民的心。
最新消息显示,连通珠海东西城区的第三条交通通道——香海大桥,其主线支线全线完工,项目处于最后验收阶段,相关审批手续已报送。
香海大桥。 南方+ 钱文攀 拍摄
香海大桥、洪鹤大桥……熟悉珠海的网友会发现,不知从何时起,“航展前通车”似乎成为珠海诸多重大交通项目“约定俗成”的工程节点,航展举办期间能否使用、好不好用,也成为检验这些新通道的标尺。
连续举办20几年,中国航展缘何成为珠海交通基建的“追风对象”?国际大展前的通车,能为城市带来什么?珠海又该如何用好盛会效应,避免“航展热”如一阵风刮过?
谈起航展与交通,老航展人都忘不了,1996年首届航展举办时,交通瘫痪、“看航展、送车展”的初印象。当时,因经验不足,未区分专业观众与普通观众,因许多前来商贸洽谈的人士被淹没在人群中。“航展堵”成了后来的多届航展中致力破解的一大难题。
近年来,珠海在航展举办期间推行“公交化”,开通航展专线、开辟专用通道,让普通社会车辆为航展让道,让民众通过公共交通前往,航展的交通拥堵情况得到了一定改善。
不过,航展举办地位于珠海西部地区,与主城区之间隔着磨刀门水道,在2020年洪鹤大桥通车前,东西部主要往来的通道只有珠海大桥一条路。架起连通东西部的交通路网,不仅是办航展的短期周期性需求,也是连通东西部地区、促进珠海区域协调发展的长远需求。
当前,珠海着力构建“八横十一纵”高快速骨干路网,以期通过交通路网的完善,让珠海人突破距离界限向西进发,选择到“西区工作,西区居住。”交通工程的推进,需要明确时间表、划定工程期,而两年一届的航展盛事,则逐渐成为珠海重大交通工程的进度标尺。
南方+ 钱文攀 拍摄
另一方面,交通项目之所以选择航展作为节点,除了有工作计划因素外,一定程度上还出于对社会传播的考量。
航展期间,海内外媒体聚焦珠海,城市曝光率陡然增加,在一个全民高度关注的社会事件中,城市重点交通工程的建成投用,无疑会吸引大众目光,成为城市宣传的良好注脚,还能产生与之相关的大量社会经济活动。
事实上,航展前“通车热”的现象,也并非近年才兴起。
早在10年前,珠海就有将航展作为推动交通工程竣工的工作传统。2012年10月,在珠海市预防道路交通事故联席会议上,市公路局向媒体通报了市政府7个重大交通项目完成情况,明确珠海机场高速公路等项目,基本能实现航展前部分通车或临时性通车。
近几年,珠海建成或在建的重大交通项目众多,也有不少立下了“航展前通车”的目标。这些项目是否都得以如期完工?
香海大桥正是将节点设在本届航展前,此前已明确将于航展前具备通车条件。香海大桥2015年立项,2016年开工建设,2022年7月磨刀门主航道桥合龙,大桥建设历经7年时间,是珠海人翘盼已久的一条东西大通道。
南方+ 钱文攀 拍摄
按照计划,香海大桥将在航展前达到通车条件,通车后即收费运营,收费标准为每标准车公里0.6元。假设从人民西路的明珠收费站出发到斗门湖心路,主线通行费用为12.17元。
时间再往前推,洪鹤大桥与鹤港高速一期,则是定下了第十三届航展前通车的目标。
洪鹤大桥直接连接着珠海主城区与航展展馆所在地金湾区,从大桥出发,行车20分钟即可到达珠海机场。大桥于2020年12月正式通车,因第十三届航展由原定的2020年延期至2021年举办,最终赶在了航展前。然而,2022年7月9日,洪鹤大桥正式联网收费后,持续有市民反馈“收费贵”问题,依然选择珠海大桥通行。由此,珠海大桥车辆“回流”,高峰期拥堵问题再次袭来,洪鹤大桥也未能如预期般承担起东西部交通的分流作用。
洪鹤大桥 南方+ 钱文攀 拍摄
在洪鹤大桥之后,鹤港高速一期全线,则卡在了第十三届中国航展开幕的前一天,于2021年9月27日通车。此外,第十二届航展前,机场东路完成改造,前山大桥拓宽工程。从效果来看,航展“交通热”,的确为一大波交通项目竣工助推了一把。
“航展热”“通车热”是盛会带来的周期性现象,而在这种表象背后,是城市不断涌动的基因,以及借势起飞的期许。
航展盛会,首先带来的是相关产业的兴起和蓬勃。例如,成立于2008年底的珠海市航空产业园,是广东省唯一经批复正式成立的航空产业基地,目前已引进总投资超百亿元的数十个航空要素项目,聚集中航通飞、摩天宇、利捷、翔翼、瀚星等20多家重点航空企业。
南方+ 钱文攀 拍摄
依托中国航展和航空产业园这一金字招牌,珠海得以与大批优质航空企业和项目结缘,在龙头企业带动下,又吸引一大批上下游产业链的中小企业相继落户,为珠海航空产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会展业方面的数据较为可观。2016年第十一届航展为珠海带来的直接经济效应为19.22亿元,间接经济效应为31.71亿元。在这一个航展年中,珠海会展业总体经济效应134.04亿元,占全市GDP的6.02%。相比之下,无航展举办的2017年,珠海会展业总体经济效应126.57亿元,占GDP比例为4.94%。
此外,参展人群在会展举办城市的消费能力不容小觑,数十万的观展人群,庞大的人流量,对交通、旅游、餐饮、住宿等相关产业带来的收入都十分可观。
而航展的“交通热”,则有望带动相关区域的连片发展。当前,珠海正在构建东、西“双城”架构,磨刀门水道上,5条交通大动脉铺展延伸,其中香海大桥即将通车,珠海大桥、洪鹤大桥已经投用,珠海隧道、金海大桥全力建设中。
鹤港高速 南方+ 钱文攀 拍摄
这些交通主干道连通的区域,金湾航空新城、斗门湖心新城、南屏华发商都等商住一体综合式大型社区拔地而起,周边配套也日趋成熟,如今,航展展馆所在地金湾区的核心区域正成为珠海西部新的城市中心。
此外,交通对于城市房地产而言,有着传统的“地段说”。一条全新的城市道路周边不乏充足的土地资源,是房地产开发商重点关注的区域。以往,航展开幕时间几近房地产“金九银十”销售旺季,参展游客的庞大数量成为开发商“水到渠成”的目标对象,这在客观上也将促进交通项目周边的房产市场发展。
历时20余年,中国航展也成为珠海交通的一个特殊窗口。航展背后的“交通热”“产业热”“城市热”,是一场国际展会对城市发展的推动力。
南方+ 钱文攀 拍摄
然而,客观审视,两年一次的盛会,带给城市的更多是周期性的热度。高光过后,“航展热”“交通热”能否带来“城市热”?如何让热度的周期性变为持续性?如何将盛会效益发挥到最大化,助推城市腾飞?都是摆在城市管理者面前的必答题。
新一届航展即将开幕,珠海将再次进入航展时间,期待新一波热度之后,珠海更加冷静思考、写好答卷。
【采写】南方日报记者 吴冠霖
【摄影】南方日报记者 钱文攀
【统筹】梁涵 吴志远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