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关乳源一六镇:小秸秆栽培大产业,赤松茸种植促增收

南方+ 记者

“开展回收农作物秸秆的工作不仅能让农业公司获得栽培材料,也能让村民获得一定的收入,还能促进农业循环种植、绿色发展,这真可谓是一举三得!”日前,一六镇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队长苏益松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欣喜地说。

10月25日,韶关市乳源瑶族自治县一六镇发布《关于开展回收农作物秸秆的通知》,在全镇范围内开展农作物秸秆回收试点工作。该通知一经发布,便得到了镇上农户的踊跃支持,农户纷纷将田间地头的秸秆送往指定的回收点进行回收。

据悉,目前含水量不超25%的农作物秸秆每吨回收价格可达400至460元。农户将田地里价值低微的秸秆送去回收,不仅能获取一定的额外收入,还能省去许多处理秸秆的功夫。同时,农作物秸秆回收工作的开展也能够切实解决农村秸秆焚烧带来的森林火灾等问题,能够高效促进农作物秸秆资源循环利用,提高秸秆综合利用价值,实现农业的绿色发展。

“我们公司回收农作物秸秆主要是用作赤松茸的栽培材料,种植一亩赤松茸可以处理近20亩水稻的秸秆。”韶关市三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朱细星说。据介绍,赤松茸种植是利用水稻、玉米、花生等传统农作物秸秆、山边野草等为原料种植的新项目,种植1亩赤松茸可以产鲜品赤松茸3000到5000斤,产值3万到5万元,同时还可产5吨以上的有机肥,真正做到变废为宝、增产增收。目前该公司赤松茸种植大棚面积25000多平方米,年产量达500万斤,年产值将近5000万元,且常年聘请30多名村民参与公司生产,每年为村民增收60多万元。

据苏益松介绍,赤松茸种植时间为每年10月至次年4月,这段时间恰好是农作物收成后的农闲和春耕生产之前的“空档期”。这样的生长规律使赤松茸具有“不与人争粮、不与粮争地、不与地争肥、不与农争时”的特点,十分有利于发展绿色农业的循环种植模式,值得大力推广。农户也因其不会影响田地中原有作物的正常耕作,可以达到两全其美的效果,纷纷前往一六镇考察、调研、观摩学习赤松茸的种植技术。通过与乳源瑶族自治县委、县政府各部门联合组织有意愿村民参与赤松茸种植培训1000多人次,带动全县9个乡镇上百户村民参与赤松茸种植。

为了推动农业产业绿色发展,促进农民增收,驻镇帮扶工作队队员与韶关市三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实践探索了“六加”路子,即“队员+技术+农户+基地+销售+合作社+公司”,由工作队推广、协调、统筹赤松茸种植工作;由三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负责种栽培技术、苗种、销售等工作;由农户做好种植、采摘、运送等工作;户联户、村联村或镇联镇,形成基地化、规模化、产业化生产格局。种植的农户第一年,韶关市三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可免费供应种苗,种出的产品公司包收购,农户不用担心产品卖不出,让农户大胆试、放心试、用心试。

“小秸秆栽培出的赤松茸产业发展势头强劲,我们将会继续摸索出推广的新路径,努力带动农户增产增收。”苏益松说。赤松茸利用废弃秸秆栽培创新了循环种植模式,提高农户收入,促进农业产业绿色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南方日报、南方+记者】潘俊宇

【通讯员】赖南坡

编辑 李幔
校对 牟元凯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