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发挥法治保障作用?广东这个创新研讨班上 总结了这“五招”

南方法治
+订阅

广东推进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创建经验巡礼⑭

唯奉法者强,唯明法者进。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必须坚定不移地走法治化道路。

在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中,“发挥法治保障作用”被列为11个分类指导项目之一。近日,广东举办第二次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创新研讨班,来自全省21个地市和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的党委政法委相关负责人,聚焦如何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行动指南,贯彻落实全国第五次试点工作交流会、第二次全国创新研讨班和《试点工作指引(第二版)》要求,围绕如何在市域社会治理工作中“发挥法治保障作用”,介绍了当地近年来的探索实践与经验心得,形成29篇成果。研讨班上,省委政法委、省司法厅、省法学会、中山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东财经大学、广东警官学院等单位相关负责同志和专家,对加强试点创新项目经验总结和宣传推广作指导点评。

法者,治之端也。要充分发挥法治对市域社会治理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作用,确保市域社会治理在法治化轨道上运行。近年来,广东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决策部署,着力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取得了明显成效,创造了许多经验。

坚持依法决策:用依法决策引领依法治理

依法决策直接影响决策质量、关系法治权威。近年来,广东各地坚持用依法决策引领依法治理,充分保障决策在法治轨道上运行,有力防范化解各类矛盾风险隐患,提升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

为确保重大行政决策履行程序的科学化、规范化,各地相继出台一批制度。如肇庆参照国家、省规定并结合本市实际,出台了《肇庆市人民政府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配套制定出台市政府重大行政决策公众参与办法、专家咨询论证办法、风险评估办法等制度,成为我省首个建立起完整的行政决策制度体系、实现决策程序全方位全过程管理的地级市。

实践中,各地还充分发挥公职律师、法律顾问等专业群体作用。如揭阳市积极推行政府法律顾问向基层延伸,目前已实现市、县、镇三级政府法律顾问制度全覆盖,市直工作部门全面配备或外聘法律顾问,基本实现政府法律顾问制度全覆盖的目标,为重大行政决策提供机构、人员保障。同时,当地还建立了重大行政决策事项目录,全面审查重大行政决策各环节是否依法依规。

针对涉及面广、实施复杂、社会关注度高、影响巨大的重大行政决策事项,各地不断提升社会公众的参与度,提高行政决策的民主化程度。

如肇庆市通过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听证会、座谈会、实地调研、网络平台互助等形式,广泛听取社会各方面意见建议;揭阳市针对涉及妇女、儿童、老年人等特定群体,以及可能对企业切身利益或权利义务产生重大影响的决策,认真听取特定群体、企业代表的意见,鼓励公众参与社会治理、公共服务。

肇庆端州区肇阳个人调解工作室成功调解一起征地拆迁纠纷。

肇庆端州区肇阳个人调解工作室成功调解一起征地拆迁纠纷。

加强地方立法:护航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深圳市推进《物业服务企业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办法》立法工作,引导物业企业参与矛盾纠纷化解;汕头市出台《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有效解决生活垃圾分类管理中存在的管理责任不清晰等问题;汕尾市出台《稀有剧种传承保护办法》,对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良法是善治的前提。广东各地坚持民本思想,从群众“急难愁盼”出发立法,全面提升地方立法和规范性文件制定的科学化水平,为基层善治提供前提:

——聚焦治理难点,强化法治引领。针对社会治理中的痛点、难点、堵点,通过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进行破解。在全省层面,出台《广东省平安建设条例》,明确广东平安建设的8项主要任务,抓住广东省平安建设工作中存在的重点难点问题和瓶颈短板,结合实际作出一系列具有针对性的规范。深圳市则更早一步,出台了全国首部关于平安建设的地方专门立法《深圳经济特区平安建设条例》,以立法形式固化深圳市积累的政法综治工作成果。汕头市也出台了《汕头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强化法治保障促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的决定》,以法治力量推动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高质量发展。同时,汕头还有序推进《汕头市三年立法规划(2020—2022年)》,紧扣现实需求,制定出台了一批符合宪法精神、反映人民愿望、突出汕头特色、真正务实管用的地方法规。

韶关乌石镇深入基层开展法治宣传。

韶关乌石镇深入基层开展法治宣传。

——立足本地实际,推动精细立法。各地充分结合本地实际、特色,通过立法提升城市管理质效。作为广东的重要生态屏障,韶关市出台并实施了《韶关市野外用火管理条例》《韶关市皇岗山芙蓉山莲花山保护条例》等地方性法规;针对客家围龙屋修缮纠纷及征收、征用、拆迁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梅州市还出台《梅州市客家围龙屋保护条例》,建立保护名录和分类保护制度。

梅州长田镇开展村民理事会“一带一法四参与”工作法培训。

梅州长田镇开展村民理事会“一带一法四参与”工作法培训。

——广泛倾听民意,拓宽立法渠道。如江门市从2020年起,分两批共设立18个政府立法基层联系点,先后为6部法律、7部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草案收集了124条立法意见;韶关市在立法项目征集研究过程中,采取立法座谈会、调查问卷、书面征求意见和定点听取意见等形式积极拓宽公众参与面,为科学合理确定政府年度立法工作计划凝聚最大社会共识。

群众来江门新会区信访超市寻求帮助。

群众来江门新会区信访超市寻求帮助。

——多方协同合作,汇聚立法合力。如汕头市设立立法研究中心,引进法学博硕士,组建立法咨询专家库,为立法实务和理论研究提供智力支持;韶关市充分发挥人民政协的优势,深入开展立法协商;梅州市邀请人大代表参与拟订立法规划计划、法规起草、立法调研等活动,并发挥地方高校对立法工作的支持作用。

规范执法司法:不断提高司法透明度和公信力

执法司法是法治运行的关键环节,直接关系到法治尊严。全省各地创新建立立体化、全天候的市域法治监督网络,健全执法司法权力运行制约监督体系,严防执法司法腐败,努力让公平正义体现于全过程——

清远市公安机关研发“清远法制执法监督系统”对公安日常执法办案业务开展执法质量监督工作,解决执法办案过程中执法流程不规范问题,市检察机关启用“执检小精灵办案数据管理系统”对减刑、假释案件进行“体检”;

惠州市通过行政执法专项检查、案件评查等方式,加强执法监督。建立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工作质效评议机制,要求行政机关负责人100%出庭应诉。建立执法司法监督员制度,强化对政法各单位执法司法活动监督;

汕头市创新探索“双联动机制”+“多元化监督”+“全社会参与”工作模式,发挥各级人大、人大代表、媒体舆论和群众的作用,深入监督、持续监督、联动监督,仅用1年时间就扭转了黑臭水体整治滞后形势;

……

在确保违法必究的同时,针对以往行政执法工作中“重监管轻服务”,“重力度轻温度”的情况,广东各地纷纷探索打破传统“以罚代管”的模式,努力营造严格规范、公正文明的执法环境和法治化营商环境。

如广州依法探索有关责任豁免机制举措,在全国首创市场轻微违法经营行为免处罚免强制清单,并将“双免”清单作为优化营商环境的一项重要举措写入《广州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助力广州创建国家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中山市在全省率先开展包容审慎监管探索工作,公布实施多领域实施免罚清单、交通领域实施免强制清单等包容审慎监管“五张清单”。

“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线。要进一步多措并举规范执法司法,不断提高司法透明度和公信力!”这成为研讨班上大家的普遍共识。

优化法治服务:人民群众法治满意度更高

法治服务是基本公共服务和民心工程。广东各地积极创新服务方式、提升服务质量,为群众提供一系列优质法治服务,不断提高人民群众法治满意度——

在广州,该市坚持在仲裁领域创新发展,打造“广州标准”“广州模式”“广仲文化”等特色品牌,在服务“一带一路”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发挥保障作用。2021年以来,广州仲裁委受理传统案件33373件,争议金额886.5亿元;

在佛山,当地试点推行“崇法卷”网上便民法律服务,开设婚姻家庭、合同纠纷等板块,实名注册用户每周可获得3次免费律师咨询机会。截至目前,“崇法卷”提供服务注册律师500多人,提供有效服务次数1200多次;

在东莞,当地推行诉讼“一站式”服务,把人民法庭诉讼服务中心所有窗口向群众敞开服务,通办所有业务,推广“广东法院诉讼服务网”,提供线上掌上“一网通、一号通”全域司法服务。2021年该市人民法庭网上立案率超90%;

……

司法为民的法治之力,也贯穿在各类矛盾纠纷的妥善化解中。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广东各地积极开展诉源治理工作,将矛盾纠纷化解在群众“家门口”——

湛江市建设集诉源治理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服务中心,打造基层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终点站”。其中,雷州整合公、检、法、卫健、民政等37个部门的信访职能,并积极吸纳第三方社会资源进驻,打造“信访受理、集成调处、司法兜底”的闭环服务阵地。

河源市探索“庭所共建”协同治理模式,基层法庭联动辖区司法所、派出所开展“庭所共建”,构建“一站式”司法确认机制。签订《联动联调共建协议》,构建人民调解和司法调解相结合、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联动调解机制,强化法庭和司法所联动联调,促使案件达成调解,实现案结事了。

东莞市首创“社区法官助理”制度,选聘村(社区)干部参与纠纷前端预防化解,打造44个“诉源治理示范社区”。同时,联合劳动服务站,将化解劳资纠纷触角延伸到工业区、厂门口。近五年该市两级法院新收一审劳资纠纷案件占比低于涉劳动纠纷案件总数的10%。

创新法治宣传:提升全民法治意识和法治素养

法立于上,教弘于下。广东各地积极创新法治宣传教育方式,在全社会营造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环境,助力全民法治意识和法治素养的稳步提升:

——抓住关键群体,精准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如中山市根据青少年的特点和工作实际,不断加强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扎实做好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为青少年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近三年来,该市涉校刑事犯罪案件处于低发水平;云浮市聚焦领导干部等“关键少数”,全面落实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制度,全市5.9万名国家工作人员积极参加学法考试,及格率99.91%。

中山法院诉讼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为群众提供诉讼服务指引。

中山法院诉讼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为群众提供诉讼服务指引。

——结合本地文化,打造地方特色普法品牌。如汕头借助本地群众熟悉喜爱的潮剧、剪纸、灯谜等非遗艺术形式,打造了“戏古论今话德法”潮剧普法沙龙、“童心巧手剪法治”法治剪纸课堂、法治灯谜嘉年华等示范性法治文化品牌项目;茂名市大力弘扬冼夫人“好心精神”,打造“好心茂名·法治之城”普法品牌,并通过“好心文化+法治文化”形式打造17个法治文化主题公园、6个省级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等。

——创新普法形式,让普法宣传更“走心”。如广州市创新移动普法载体,将仲裁元素“搬”到广深“和谐号”列车、广州塔、珠江沿岸城市地标上,将普法内容送入更广泛的公众视野;汕尾市创作编写通俗易懂的普法宣传读本、图解挂图、动漫视频等,多方式、多渠道深入开展民法典宣讲活动。

于高山之巅,方见大河奔涌;于群峰之上,更觉长风浩荡。在下一步工作中,全省各地各部门将认真贯彻落实好党的二十大报告关于完善社会治理体系的重要论述精神,充分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加快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助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广东、法治广东。

【往期回顾】

广东推进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创建经验巡礼>>>

【记者】汪棹桴 祁雷

【通讯员】粤政宣

受访者供图

编辑 唐嘉欣
校对 黄买冰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