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外科 权威科普
海绵状血管瘤是由众多薄壁血管组成的海绵状异常血管团。外观为紫红色,剖面呈海绵状或者蜂窝状。
病理结构:
●其血管壁有单层内皮细胞组成,缺少肌层或弹力层;
●管腔内充满血液;
●可有新鲜或陈旧血栓。
异常血管间为疏松纤维结缔组织,其间无实质组织。
海绵状血管瘤科普
01
疾病类型
脑海绵状血管瘤
发生于颅内的海绵状血管瘤是一种先天性脑血管发育畸形。在胚胎大约4mm大小时,胚胎的血管发育出现了偏差,造成了海绵状血管瘤。脑海绵状血管瘤可以单发,也可以多发。这种不健康的畸形血管团容易自发破裂出血,导致临床症状,可以致残甚至导致生命危险。
肝海绵状血管瘤
是最常见的肝脏良性肿瘤。可能与先天发育异常有关
眼眶海绵状血管瘤
眼眶内海绵状血管瘤是原发于眶内最常见的良性肿瘤。该肿瘤在病理上为—种错构瘤,并非真正的肿瘤。
02
症状
海绵状血管瘤如果不破裂出血,可以毫无症状。
但是有自发破裂出血的倾向,破裂出血后根据部位不同,产生不同的症状,如癫痫、神经功能障碍和头痛。
有的患者症状很轻微,但严重者可造成患者昏迷不醒,甚至死亡。
典型症状
脑海绵状血管瘤
癫痫发作
癫痫发作是脑海绵状血管瘤最常见的症状,发作的类型多种多样,与病灶的位置有一定关系。海绵状血管瘤容易诱发癫痫,原因可能是海绵状血管瘤出血对邻近脑组织的不良刺激。
病灶周边脑组织常因含铁血黄素沉着、胶质增生或钙化,而成为致痫灶。
头痛症状
海绵状血管瘤在出血后—般有头痛症状。
局灶性神经功能缺失症状
与病灶的位置密切相关。
●如果海绵状血管瘤位于脑干,可以出现一侧面瘫、对侧上下肢偏瘫症状;
●位于运动区者,出血后可以造成对侧面瘫或上下肢无力;
●位于枕叶视觉皮层区者,可以造成视野缺损;
●位于海绵窦者可以造成面部疼痛、眼睑下垂、眼球歪斜等症状。
肝海绵状血管瘤
大多数病人无临床症状,常在体检或B超、CT检查以及剖腹手术时发现。肿瘤发展缓慢,病程可长达数十年。当肿瘤逐渐增大压迫邻近脏器时,可出现上腹胀闷、进食后饱胀、嗳气等症状。部分患者可出现贫血、白细胞总数和血小板减少,可能与瘤内血栓形成,从而破坏红细胞和消耗大量血小板有关。
巨大海绵状血管瘤在肝内形成动静脉瘘时,可引起充血性心力衰竭。极少有梗阻性黄疸,偶有蒂扭转。
大多数病例在腹部可触及包块,表面光滑,质地柔软或中等硬度,压之能缩小,有弹性感,无压痛,可闻及血管杂音。
眼眶海绵状血管瘤
位于眼眶内的海绵状血管瘤可以造成突眼。
03
相关检查
体格检查
结合病史和详细查体诊断作初步判断。
影像学检查
最主要的、最有效的检查手段。
脑海绵状血管瘤:CT可以表现为等密度或稍高密度灶,也可以有钙化。磁共振对于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很重要。不同出血时段的海绵状血管瘤在磁共振上表现有较大区别,最典型的特征是病灶周围的含铁血黄色环。一部分人毫无症状,在行头部CT或者MRI体检时就可以发现海绵状血管瘤。
肝海绵状血管瘤:超声检查是诊断该病最常用的方法。小海绵状血管瘤多为边界清楚的高回声结节,巨大海绵状血管瘤则表现为高回声和低回声相混合的图像。
眼眶海绵状血管瘤:超声检查具有典型的回声像,有定性诊断意义。CT具有定位诊断意义。
脑电图检查
有癫痫发作的海绵状血管瘤患者需要进行脑电图检查。
04
鉴别诊断
脑海绵状血管瘤应与脑肿瘤、脑动静脉畸形相鉴别。
脑肿瘤
有的脑肿瘤体积小,也可以伴有出血,需要和海绵状血管瘤相鉴别。
海绵状血管瘤CT平扫表现为无水肿及占位效应的高密度结节,可有钙化,大量出血者少见。
磁共振成像(MRI)可精确显示病灶的大小、部位,T1WI呈类似"爆米花"样混杂信号,T2WI为高信号为主的混杂信号,周围“黑环征"为含铁血黄素沉着,具有特征性。
海绵状血管瘤在强化磁共振扫描中无明显强化,而很多肿瘤在强化扫描中可以表现为肿瘤强化征。
脑动静脉畸形
脑动静脉畸形也是一种先天性血管畸形,也可以破裂出血,造成头痛症状或者癫痫发作,或者局灶性神经功能缺失。
但单从症状上二者难以鉴别。但是脑血管造影检查很容易鉴别。
海绵状血管瘤在脑血管造影上常常不显影,而动静脉畸形可以看见动静脉之间的短路、静脉早期显影。病理检查也可以很容易将二者鉴别开。
05
治疗
脑海绵状血管瘤治疗:
●对症治疗:有反复癫痫发作者可以给予抗癫痫治疗,偏瘫者需要预防并发症。
●针对海绵状血管瘤的治疗:一般主张手术彻底切除,争取根治。对于无症状者,可以观察。
肝海绵状血管瘤治疗:
包括手术和非手术治疗。根据肿瘤的大小、位置、生长速度和患者的身体情况来确定。由于临床罕见有恶变,故如无临床症状,即无需特殊处理,可定期随访。
眼眶海绵状血管瘤治疗:
肿瘤增长缓慢,并有相对停止生长的可能,且无恶性变。因此,如果肿瘤较小尚未引起临床症状,可行临床密切观察。当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多选择手术切除。
药物治疗
由于个体差异大,用药不存在绝对的最好、最快、最有效,除常用非处方药外,应在医生指导下充分结合个人情况选择最合适的药物,
针对海绵状血管瘤本身无有效药物治疗。
对于脑海绵状血管瘤:
●如果有颅高压症状,可以用甘露醇、甘油果糖降颅压治疗。
●慢性癫痫发作者需要抗癫痫治疗。
●并发肺炎者,需要使用抗菌药物。
手术治疗
脑海绵状血管瘤
针对脑海绵状血管瘤,手术切除是最主要的治疗方法,目的是消除病灶出血风险,减少或防止癫痫发作,恢复神经功能。
切除海绵状血管瘤一定要彻底,否则有复发的可能。
肝海绵状血管瘤
肝海绵状血管瘤罕见有恶变,故如无临床症状,即无需特殊处理,可定期随访。
肝海绵状血管瘤手术切除适应症:
●有明显临床症状,影响正常生活和工作者;
●直径>10cm的巨大海绵状血管瘤;
●诊断不明确,不能排除恶性肿瘤者;
●生长速度较快、短期内明显增大的血管瘤;
●有发生破裂出血可能者;
●对年龄40岁以下,瘤体>5cm,可能有继续增大者。
眼眶海绵状血管瘤
当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多选择手术切除,可根据CT进行术前肿瘤定位,行前路或外侧开眶术。
其他治疗
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伽马刀治疗),属于辅助性治疗。
对于有症状而不能实施手术切除者,可以考虑。
专家介绍
专
家
介
绍
张勇
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
神经外科主任医师/学科带头人
南方医科大学、暨南大学及南华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
世界颅神经疾病医师联盟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首批认证神经外科专科医师
广东省医疗行业协会神经外科管理分会主委
广东省神经外科医师分会常委
从事神经外科临床一线工作30余年,擅长复杂的脑动静脉畸形切除、复杂的脑动脉瘤夹闭、颅底巨大复杂的肿瘤切除、颅内静脉窦旁脑膜瘤切除、垂体腺瘤经蝶窦手术、听神经瘤及三叉神经鞘瘤手术、岩斜及颈静脉孔区肿瘤切除,颅颈交界区畸形矫正、高颈段脊髓肿瘤切除、脊柱退行性病变及内固定术等。
专
家
介
绍
林劲芝
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
神经外科&功能神经调控实验室 行政副主任/主任医师
硕士导师
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新冠肺炎疫情工作先进集体、中国国家应急医学救援队(广东)核心队员2020年支援湖北医疗队医师组组长
广东省医疗行业协会神经外科管理分会常务委员
广东省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分会委员
广东省脑发育与脑病防治学会癫痫病学分会委员会委员
广东省健康管理学会干细胞与再生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抗癫痫协会会员
2013-2014年公派赴意大利那不勒斯Antonio Cardarelli医院及罗马圣心主教Gemelli医院神经外科进修,2016年到北京首都医科大学三博脑科医院进修。
重点从事儿童及成人难治性癫痫的术前评估和外科治疗,以及帕金森综合症、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舌咽神经痛等功能神经疾病的DBS和手术治疗,采用多模态影像后处理技术进行脑网络及功能精准定位评估,对各类重型颅脑损伤、脑出血、脑肿瘤、脑血管病的开颅及微创手术治疗有丰富的经验。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