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火炬”插到南海里水:佛山国家火炬园首个外拓园区开园

南方+ 记者

佛山国家火炬园向外拓展的第一个项目落地。10月28日,熙熙攘攘的广佛交界,佛山国家火炬园人才科创加速基地(里水)(下称“加速基地”)正式开园,首批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平台、服务机构、创新团队签约进驻。

该项目由佛山人才集团(全称“佛山市人才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和南海区里水镇人民政府共同打造,是人才集团下属企业佛山火炬园创新创业园有限公司运营管理的人才科创加速器平台。

佛山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丁锡丰表示,这一人才科创加速器平台,采用了“研究院+公司”的模式,正瞄准新材料、新能源、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力,是市区联动服务招商引资、服务人才发展的一次成功探索。

佛山国家火炬园人才科创加速基地(里水)开园。戴嘉信 摄

佛山国家火炬园人才科创加速基地(里水)开园。戴嘉信 摄

首批项目签约进驻

集聚支持科创企业和项目推进生产研发

加速基地位于广东新材料产业基地内,由里水镇统筹建设,这里紧邻佛山一环的里广路出口,交通便利,其总建筑面积约10万㎡,由4栋标准化生产车间组成。

这些生产车间全部都是簇新的,均且带工业电梯的高标准厂房。它们每栋7层,每层建筑面积约2600-3900㎡,每层配备3台5吨货梯,1台客梯;层高6米,承重1吨(首层无限制)。基地周边还拥有员工宿舍、饭堂、超市、人才公园等成熟配套。

开园仪式上,首批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平台、服务机构、创新团队签约进驻。

首批项目签约进驻。戴嘉信 摄

首批项目签约进驻。戴嘉信 摄

这批单位中,高新技术企业和创新团队共有6家,涵盖了新材料、新能源、智能装备、生物科技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它们分别为广东中孚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杭州高烯科技有限公司、固态锂电池用高稳定锂硼复合负极材料项目、佛山天珩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佛山天珩机械设备有限公司、佛山天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均在各自领域具有扎实的科技创新基础。

以高烯科技为例。它是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致力于单层氧化石墨烯及其宏观组装材料的研发、生产及技术服务。其三十多名专职研发人员均来自国内外知名高校,拥有中国发明专利授权200余项、国际发明专利授权10余项、省级工业新产品10余个,石墨烯多功能复合纤维、石墨烯电热膜、石墨烯导热膜等产品已实现量产。

“佛山的工业发展水平走在广东省乃至全国前列,环境非常适合创新项目和企业发展,我们看好这里。”高烯科技负责人梁长城说,公司正加快进驻步伐。

在企业和创新团队之外,新进驻的创新平台、服务机构共有7家,分别为有研(广东)新材料技术研究院、佛山中科产业技术研究院、广东省科学院佛山产业技术研究院、广东(佛山)制造业转型发展基金(有限合伙)、广东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中心、乌克兰工业商业商会、佛山市禾才科技服务有限公司等。

按照计划,上述新进驻机构将与加速基地建立长期性、战略性的合作伙伴关系,双方合力做好服务,集聚并支持科创企业和项目推进生产研发,实现科技成果转化,形成高端产业集群。

将“火炬”插遍佛山

用5至10年在五区培育10个火炬园

随着加速基地的正式开园,佛山国家火炬园完成了它的首次向外拓展。

按照规划,依托佛山人才集团多元人才服务优势和火炬园完整的产业服务链条,加速基地将为入驻企业提供一站式人才引进、人力培训、人资外包以及产业投资、政策申报、管理咨询、科创服务、上市辅导等全方位服务。

同时,加速基地将围绕南海区“两高四新”产业导向,以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智能装备等先进制造业及其上下游配套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为主导产业,引进和培育具有国际、国内领先技术水平的产业化项目,建设应用研发和生产制造基地,打造聚焦本地产业特色的国际创新产业园区,助力里水镇高新特色产业项目聚集和产业转型升级。

佛山人才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火炬园是高新企业的聚集地,“火炬”是国家科技部用近40年打造的品牌。15年前,佛山火炬园创新创业园落户佛山禅城。接下来,佛山人才集团将推动“火炬”插遍佛山的每一个角落,用5-10年时间,在佛山五区培育10个左右的火炬园,让科技的火种遍布佛山。

佛山正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向人才高地、创新高地目标迈进。丁锡丰表示,今年8月8日,佛山大刀阔斧地开展国资国企改革,新成立的佛山人才集团,便是佛山市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刻把握人才发展推动科技创新的重要举措。

“火炬园公司要充分发挥科创运营商的优势,以更加积极主动态度,培育出一大批优秀的企业,及时将加速器运营经验总结出来、推广起来、复制出来,让这里成为企业和创业者的‘欢乐谷’,成为产业深度产业融合和经济转型发展的‘助推剂’,成为促进创业、稳定就业、发展经济的‘新杠杆’。”丁锡丰说。

“一个地方有了人才,才会发展得更好。”开园仪式上,南海区委书记顾耀辉表达了对国资在科技成果转化中发挥更为积极作用的期待。

顾耀辉说,南海正成为人才建功立业、创新创造的热土,“看好南海、选择南海”的声浪越来越强,越来越多已落户南海的人才团队和企业成为介绍人,向上下游伙伴推介南海。“国资国企是创新驱动发展的关键力量。接下来,南海区国资部门要在科技成果转化中发挥积极作用,投早投小、领投直投,努力推动更多科技成果就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延伸阅读

佛山火炬园“外拓”,首站为何花落南海里水?

15年前,佛山火炬园创新创业园落户佛山禅城。随着加速基地的开园,它完成了首次的外向拓展,在南海里水安家落户。为什么是里水?

“南海的科创发展环境可以说无与伦比,‘选种育苗’行动计划将培育出一批‘大树’,‘佛山人才团队第一股’希荻微从南海走出。”“里水有天然的区位交通优势,同时产业集聚度高。而且,里水地处广佛交界处,是广佛全域同城的桥头堡,广州优质的青年人才就在身旁。”在佛山人才集团相关负责人看来,科创项目在南海、里水落地发展,兼具好基础、好环境和好前景。

佛山国家火炬园人才科创加速基地(里水)位于广佛交界。戴嘉信 摄

佛山国家火炬园人才科创加速基地(里水)位于广佛交界。戴嘉信 摄

在此背后,还有南海、里水对于科技创新发展的需求和诚意。南海区委书记顾耀辉表示,佛山国家火炬园人才科创加速基地(里水)开园,既是里水推进产业集聚、人才引育的重要抓手,也将为南海推进人才链、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协同,不断激发产业活力提供有力支撑。

近年来,南海不断壮大和完善科创平台,深入实施南海鲲鹏人才计划,已累计引进季华实验室、仙湖实验室等高端科创平台24家,荟聚超过58万名英才、32个院士项目和87位国家高层次人才。

当前,南海区正在全力做大做强“两高四新”现代产业,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支持科技创新。按照规划,南海将在2025年前,科创投入不少于200亿元,撬动全社会研发投入不少于600亿元,构建“实验室—新型研发机构(人才团队)—企业研发机构—创新产业载体”的创新生态链,努力让各类人才在南海创业有机会、干事有舞台、发展有空间。

顾耀辉表示,未来,南海区将强化“一平台一园区一产业”模式,大力推动季华实验室、仙湖实验室等科创平台与企业对接合作,对本土科技平台所孵化的企业予以优先支持。国资国企是创新驱动发展的关键力量。接下来,南海区国资部门要在科技成果转化中发挥积极作用,投早投小、领投直投,努力推动更多科技成果就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一直以来,产业不够聚焦、科技含量不够高等问题制约里水经济发展,为了打破困局,我们一直在想办法,包括佛山国家火炬园在内,我们今年共引进4个平台,将建设30万平方米的产业载体,为里水未来发展提供强大动力。”里水镇委书记黄伟明表示,接下来,里水镇将继续做好科创人才服务,站稳佛北战新产业园“桥头堡”位置,助力南海经济高质量发展。

【撰文】何帆燕 陈梦

【摄影】戴嘉信

编辑 杨馥铫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