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条路改造后很宽敞,装上路灯,十分漂亮……”每当夜幕降临,惠来县华湖镇新地村村民晚饭后三三两两在镇前路悠闲散步、拉家常,“可不是嘛!灯一亮起来,我的心里也跟着亮起来了,现在晚上回家,再也不用摸黑走夜路了……”村民们细数着这两年来家乡的变化。
一城之美,在于精致;一城治理,在于精细。近年来,惠来县华湖镇坚持党建引领,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以服务群众、改善民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探索出一条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促乡村振兴的新路子。
建强乡村党组织筑牢堡垒
华湖镇位于惠来县中部,西北背靠大南山脉,北倚雷岭山,原镇人民政府驻地寨内村有龙潭湖,俗称“下湖”,雅称“华湖”。全镇总面积为61.7平方公里,辖1个社区、17个行政村。
华湖镇坚持突出党建引领,积极探索建立党建引领乡村治理体系,有效激活乡村治理“神经末梢”,助力乡村振兴,群众满意度显著提升。
农村要发展,农民要致富,关键靠支部。华湖镇加强村级干部队伍建设,高质量完成镇村两级换届选举工作,实现100%“三个一肩挑”和“大支委小村委”格局,圆满完成华湖镇机关企事业单位、“两新”党组织和村党委(总支)下属党支部换届工作,深入开展村(社区)“两委”班子及干部队伍分析研判,现储备有党组织书记后备干部34名,“两委”后备干部38名。换届选举工作进一步提升了基层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力,强化了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
华湖镇建立网格化治理模式,利用网格员贴近群众、熟悉乡邻的优势,积极参与到疫情防控、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人居环境整治、维护乡村和谐稳定等工作,实现乡村治理“多网合一”,助力乡村振兴新发展。通过细化网格设置,将广大党员、群众力量转化为新形势下基层治理的工作动力,按照“组织建在网格上、党员融入群众中”的原则,建立健全三级党建网格,全镇设置党建一级网格18个,二级网格62个,三级网格201个,483人党建网格管理队伍1支,党员挂钩联系户数14879户,并由党员任网格长,切实把深入群众、服务群众落到实处。同时,建立种养大户、创业能手、企业能人为主体的新型农村示范带头人队伍,发挥本土人才的引领和示范作用,定期举办交流会议,传授经验做法,帮助解决群众疑难问题。统筹社会人才力量,规范农村各类理事会,充分发挥老党员、老干部等有威望人才的作用和村规民约、道德美德的约束作用,为基层治理注入持久动力。
华湖镇盘活红色资源,筑牢文化自信,积极推动美园村澎湃旧居等红色革命遗址的保护和修缮,完成了屋顶和墙面、地板等修复工作,并对相关文物进行展示。围绕澎湃卧室旧址推进红色村全面打造,投入约490万元同步配套建设红色主题广场等设施,美园村已成为华湖镇红色主题教育基地。同时,分批次不断推进基层党组织活动阵地标准化建设,华谢、白塔、新地、东福等村已完成建设并投入使用,堡内村、池畔村重新择址新建,先春村旧址重修,正有条不紊地建设中。
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新局面
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华湖镇党委借着乡村振兴发展的“东风”,不断深化实施农村基层党建“组织兴村”工程,扎实开展党建促乡村振兴示范镇创建工作,制定落实《华湖镇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示范镇创建工作实施方案》,持续推动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着力建成一批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示范村及示范带。
城镇治理不仅要有力度,还要有温度。华湖镇通过把社会管理转化为社会治理,把单向治理转化为双向互动,把一元独治转化为多元共治,扎实推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新模式,真正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的坚强堡垒,切实把党的理论优势、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制度优势、密切联系群众优势转化为社会治理的强大效能,为基层社会治理注入“活的灵魂”。组织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和美丽家园志愿队,围绕加快创建“美丽宜居”村,持续开展“美丽家园”创建活动,定期入户开展家园美化活动。近两年来,累计开展志愿服务活动45场,镇村志愿者参加约1500人次,服务群众约5000户次。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基础在教育。华湖镇积极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加快推进赤山小学、揭阳市同仁北大新世纪外国语等学校建设;常态化开展“奖教奖学”表彰活动,累计表彰了表现突出的教职工和成绩优异的学生1000多名,发放了奖教奖学金近90万元;制定“护学岗”工作制度,维持安全稳定的校园治安环境,教育质量逐年攀升,华谢小学教学质量在全县名列前茅。
健康是巩固乡村扶贫成果的基石和前提,也是享受振兴福利的护身符,推进公共医疗规范化建设势在必行。华湖镇在全面完成村级卫生站、镇级卫生院规范化建设的基础上,与帮扶单位市人民医院联合成立健康揭阳医疗联合体,开展口腔诊疗服务,与县城医院差异化发展,方便群众就近就医,为群众节省了30%-50%的医疗费用。
放眼华湖,镇里村洁、路畅、景秀、院美。华谢村宝树园(镇级文体公园)、法治主题公园(华湖镇禁毒教育基地)以及坪田、池畔、华宅、白塔、美园、官路等村党建公园星罗棋布,华谢村谢正蒙文化园、赤山古院底蕴丰厚,顶寨古寨、堡内古寨修缮改造后重焕生机,3.9公里长的万里碧道大气磅礴,移步皆景,举目皆美。
如今,华湖镇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完善,民众业余文化生活不断丰富。惠来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华湖镇党委书记陈泽华提到,村民们一听说要进行村容村貌整治提升,都十分配合,能出力的出力、该让地的让地,“现在,看着村里的新变化,乡亲们特别满意。”
激活乡村振兴“源头活水”
乡村振兴关键在于产业振兴。华湖镇通过抓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实现源头治理、共管共治,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华湖镇作为农业镇,土壤富含硒等多种微量元素和矿物质,在地理位置与水土气候上占有较大的优势,四季均能产应季水果蔬菜。在此基础上,华湖镇大力打造“百千万”特色农业工程,形成“华湖薏米”“华湖茄子”“华湖荔枝”等农特产品品牌。
以“合作社+农户+基地”的模式创建百亩“白塔象牙茄子”基地,目前,该基地已形成规模种植,2022年4月份初迎来第一波丰收,全村一百多亩茄子基地共创收约100吨,营收利润约20万元,带动50多户本地劳动力就业;今年,华湖镇薏米种植面积2200多亩并实现正常丰收,通过振田种养专业合作社、民承种养殖专业合作社收购,为全镇薏米种植户增收1200多万元。
“今年结果的这个华湖荔枝特别红、蜜香味很浓!”华湖镇邀请市扶贫办、广东华南农业大学园艺系胡桂兵教授带队的技术团队指导嫁接荔枝优稀新品种,引进红荔来种植专业合作社参与种植,鼓励农户连片改良接种,全镇荔枝种植面积1.6万亩,已改良优良品种达3000多亩。通过积极对接网络销售平台及组团来惠的荔枝采购商,拓展农产品的销售渠道,2022年华湖荔枝产量达1.6万吨,产值1.76亿元。
在祭坑村竹树埔油甘种植基地小屋前,或大或小的油甘躺在竹编簸箕里。小屋子里,郑伯和老伴两人正忙着挑摘油甘小枝丫。有别于普通油甘的酸涩回甘,华湖镇的祭坑油甘果实硕大、甘甜回味、脆嫩多汁、口感酥脆,一时间打破了人们对油甘酸涩的认知。目前全村有10余户农户种植油甘,种植面积总共约300亩,主要有饼甜油甘、赤皮油甘两个品种,年产量可达50万斤。日前,华湖祭坑油甘已上线惠来数字农业云平台小程序。
华湖镇还积极打造具有“造血”功能的奇楠沉香种植项目,项目分期分批进行,首期奇楠沉香种植基地选址于池畔村,现已种植220亩,目前正在推进白塔村500亩的二期奇楠沉香种植基地建设。漫步村庄,左有奇楠沉香,右是碧水细柳。
目前,华湖镇18个村(社区)集体经济收入均达到5万元以上,其中有15个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0万元以上。“华湖镇通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激发乡村振兴新动能。下一步,镇党委将积极引导各村进一步盘活农村闲置资源、发展产业,壮大集体经济。”面对未来,陈泽华信心满满。
“星星点灯,照亮我的家门……”当歌词照进现实,小小的路灯,照亮的既是村民回家的道路,也是乡村振兴的前行之路。
【记者】刘晓维 林捷勇
【通讯员】张舒婷 蔡永刚 陈克毅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