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宇传感器:7年跃升“小巨人”| 发现江门价值·制造一线④

南方+ 记者

★编者按

8月6日,江门市举办“融通大湾区·同心向未来——江门市全球招商大会”。南方+江门频道特别推出“发现江门价值 共享湾区机遇”系列报道。作为该系列报道的一部分,南方+记者走进企业生产一线,讲述江门企业故事,展示“江门制造”的风采与实力,敬请关注。

今年5月,第三批第一年建议支持的国家级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企业名单公布,江门两家企业上榜,实现国家重点支持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零的突破。值得关注的是,其中一家江门市润宇传感器科技有限公司(下称“润宇传感器”)成立不过7年。

近年来,润宇传感器在多个核心环节取得了技术突破。杨兴乐摄  南方+ 杨兴乐 拍摄

近年来,润宇传感器在多个核心环节取得了技术突破。杨兴乐摄  南方+ 杨兴乐 拍摄

2015年成立,2018年升级为规模以上企业,2021年被评为全国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022年入选国家重点“小巨人”企业……短短几年,润宇传感器就实现了飞跃发展,这背后是团队“十年磨一剑”的投入和付出。

十年前,润宇传感器还没成立,前身是新会康宇测控仪器仪表工程有限公司的位移传感器业务单元。随着业务扩张,2015年润宇传感器成立。当时,进口传感器在国内占有绝对优势,国内不少生产传感器的企业依赖于国外的核心技术。

“别看这块小小的传感器,背后是多学科知识的支撑。”润宇传感器常务副总经理阮炳权介绍,为破解行业“卡脖子”问题,润宇传感器延续了母公司“技术核心化”的基因,主攻自主研发生产。阮炳权回忆,公司成立初期,营收只有一两千万元,但仍然坚定走自主研发之路,坚持优先保障科研投入。最近三年,公司的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例维持在10%左右,远远超过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标准要求的3%。

润宇传感器的生产车间。杨兴乐摄  南方+ 杨兴乐 拍摄

功夫不负有心人。这些年,润宇传感器陆续培养出“全国劳动模范”李海全、“江门市劳动模范”李和深等一批核心技术骨干;同时建成了省级基础传感器(润宇)工程中心,拥有10项发明专利、35项实用新型专利、17项软件著作权,资深传感器专业技术人员达到67名。目前,公司在敏感元件、传感器、变送器专用集成电路(ASIC)、软件算法四个方面的核心技术上填补了国内空白,实现全技术链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在细分领域全国数万家企业中实现领跑。

如今,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新发展格局加速构建,润宇传感器迎来了国产替代的发展风口,规模效应逐渐显现。去年,企业主导产品销售收入达到1.4亿元,近三年复合增长率超30%,磁致伸缩位移传感器产销规模国内市场排名第一。今年上半年,企业订单规模同比增长超35%,2022年销售收入有望达到2亿元。

阮炳权感慨:“自主研发不能立竿见影、一蹴而就,润宇传感器耐住了寂寞,苦练内功、厚积薄发,才迎来了今天的曙光。”

【采写】南方日报记者 李霭莹

【图片】南方日报记者 杨兴乐

编辑 钟惠琳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