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绿水青山中加快苏区振兴步伐,是梅州立足生态发展区定位、狠抓发展第一要务的共识。
坚持生态优先,聚焦新能源产业。近年来,梅州立足“资源+产业”模式,大力推动光伏、风电、抽水蓄能、电化学储能等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探寻可持续发展路径。
发展新能源产业,梅州重点在抓住新机遇,干出新气象。一组新能源项目数据得以窥见其发展势头:今年以来,新能源领域省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6.12亿元,同比增长149.3%,光伏项目完成投资5.03亿元,同比增长364.4%。发展新能源产业,梅州落脚点在优化产业布局,推动产业兴市。一场新能源产业大会得以明晰其发展路径:按照“系统性谋划、板块化开发、产业链延伸、清洁化应用”的思路,推动梅州市由传统能源向新能源和传统能源“双轮驱动”转变,加快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发展优势,努力把新能源产业打造成为梅州市的支柱产业。
2022年,梅州抽水蓄能电站二期项目开工建设。张炳锋 摄
应势谋新
建成光伏电站规模居全省第六
在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的帮助下,兴宁新圩镇大力发展光伏产业。今年6月,新圩镇步东村、茶星村、蓝二村公共屋顶光伏项目建成并网,预计年发电量约为28万千瓦时,年收益预计可达12.5万元,为3个村集体带来“阳光收益”。
“打开手机APP,看到光伏电量蹭蹭上涨,大家感到很开心。”兴宁市新圩镇步东村的村委干部说,村集体有收入,振兴发展有盼头。
以国家能源政策为导向,将发展光伏发电作为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实现节能减排和加快推进新能源产业的探索,在梅州大地并不鲜见。
在梅江区西阳镇,以落实乡村振兴战略为契机,西阳镇奋力打造集绿色产能和美丽宜居于一体的“光伏示范小镇”。在脱贫攻坚期间,光伏扶贫项目便成了该镇特色产业项目,每年预计可为27个村集体和220户脱贫户带来约115万元收入。
在梅县区松口镇,“柚果产业+光伏发电”的模式,既为企业降本增效,又实现了一块土地两份收益。
在兴宁市永和镇,总投资4.5亿元的100兆瓦农光互补项目列入梅州市重点项目。9月30日,该项目顺利并网发电,实现了当年签约、当年开工、当年投产、当年见效。
在平远县东石镇,利天新能源公司开创了光伏发电与矿区废弃地地质灾害治理相结合的先河,建成占地约1600亩、年均发电量5200万度、年减排二氧化碳约5.3万吨的利天光伏项目。
……
数据统计,2021年,梅州全市发电量164.42亿千瓦时,新能源发电量9.98亿千瓦时,其中光伏发电量4.9亿千瓦时,较上年增83.48%。
应势谋“新”,梅州出台《梅州市推进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总体工作方案(2021—2025年)》,坚持“集中式光伏为主,分布式光伏为辅”的建设理念,着力构建以光伏发电产业为主导,新能源产业统筹的发展格局,截至2022年8月底,梅州全市建成光伏电站规模居全省第六。
“面对梅州地区各类型光伏发电并网激增需求,我局积极主动做好新能源并网,提升全过程服务水平。”梅州市供电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为确保新能源项目有序开展,全力服务新能源项目开发主体,广东电网公司成立新能源服务中心,梅州供电局成立新型电力系统及新能源服务工作专班,负责协调落实、监控、督促全市光伏等电源、储能项目的并网办理工作。
与此同时,梅州不断加强电网规划与新能源的深度融合,持续扩大电网建设规模、完善电网网架结构,畅通清洁能源输送高速通道,提高清洁能源输送和接纳能力。
毋庸置疑,光伏发电为梅州新能源产业发展打开一个新的方向,以光伏发电为重点的梅州新能源产业逐步迈入发展快车道。
“随着国家、省、市扎实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的出台实施,市重大项目并联审批工作专班的成立运作,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的发行撬动,梅州市新能源领域发展形势持续向好。”在谈及梅州市新能源产业发展情况及下一步工作打算时,梅州市发展和改革局局长吴特宏说。
顺势向新
重点项目完成投资额同比增长149.3%
作为粤北首个“国家森林城市”和广东唯一全域属原中央苏区的地级市,梅州坚持生态优先,努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奋力推动红色苏区绿色发展,顺势向“新”。同时,在《关于促进新时代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广东省培育新能源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行动计划(2021—2025年)》等一系列政策文件相继出台的背景下,梅州发展新能源产业正当其时。
从本土资源分析,梅州光伏、抽水蓄能等资源丰富,全市年均总日照时数达1824.3小时,高于全省78.5小时,各县(市、区)都具备抽水蓄能建设条件。
以五华县为例,新能源开发利用和能源重大项目建设成为该县发展新能源产业的重要突破口,抽水蓄能电站、垃圾焚烧发电、太阳能光伏发电等绿色能源发电项目建设先后在当地启动。
9月19日,五华县举行梅州抽水蓄能电站二期开工建设动员会、梅州三渡水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前期工作启动会暨梅州五华龙洞抽水蓄能电站项目签约仪式。3个项目迎来了关键性、标志性的进展,为五华乃至梅州经济社会、绿色能源产业发展又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为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作为南方电网在广东省内建成的第五座抽水蓄能电站,国家电力发展“十三五”规划及《赣闽粤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规划》重点项目、广东省重点建设工程,梅州抽水蓄能电站的建设备受关注。
“该电站规划装机容量240万千瓦,分两期建设,其中一期工程装机容量120万千瓦(4×30万千瓦),工程总投资70.52亿元。”南方电网调峰调频发电有限公司工程建设管理分公司机电设备部副主任严继松介绍,4台机组全部投产后,预计年发电量可达15.7亿千瓦时,每年可节约标准煤17.1万吨,同时每年可为地方增加约1亿元财政收入。
凝心聚力谋项目,千方百计上项目,推动重大工程项目落地见效,是当前梅州新能源产业发展的重点与方向。
今年以来,新能源领域重点项目、光伏项目完成投资额分别同比增长149.3%、364.4%,一批光伏、风电、抽水蓄能等新能源项目建设稳步推进。
“根据发展需要,我们成立梅州市培育新能源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工作专班,组织开展产业集群发展情况调研和发展方向研判等工作,推动《广东省培育新能源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行动计划(2021—2025年)》落细落实。”吴特宏介绍,自2021年以来,约有40多家央企、地方国企和民营企业前来梅州对接洽谈新能源项目投资开发事宜。
国家能源集团广东电力有限公司看好梅州资源,计划投资约110亿元在梅县区投资建设抽水蓄能电站项目,装机总容量180万千瓦,分6台机组一次建成。项目建成后,预估年标准发电量38.7亿度,年平均产值17.5亿元,年均税收约2.1亿元。
“梅县区毗邻湾区,境内植被茂盛,山高水丰,孕育了丰富的水能资源。”国家能源集团广东电力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包放表示,国家能源集团将发挥一体化和产业链优势,积极参与梅州地区抽水蓄能、新型储能、新能源等项目投资开发和建设。
乘势求新
加快能源产业“双轮驱动”转变
作为梅州狠抓发展第一要务,坚持产业兴市的重要窗口,新能源正日益成为梅州能源结构调整的重要方向和能源体系和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抓住发展机遇、深挖产业潜力,梅州各县(市、区)立足各自资源禀赋在各自赛道上竞跑,实现赛龙夺锦,勠力推动梅州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
随着露天矿开采逐渐退出,平远县在改善废旧矿区的生态环境层面做了大胆的探索:引进广东能源集团投资约20亿元,在仁居、差干利用周边贫瘠劣地及废弃矿区进行光伏复合项目建设,项目一区规划建设容量400MW。“至2023年底实现全容量并网发电后,项目年可发电4.4亿度,年均可减少标煤使用13万吨,减少排放二氧化碳36.11万吨、二氧化硫0.27万吨、氮氧化物900吨。”广东能源梅州新能源有限公司总经理杨汉荣介绍。
在乘势求“新”中,梅州也更加意识到全市新能源产业发展仍处于“爬坡”关键期,新的发展机遇和新的挑战并存。诸多的发展问题,不能忽视。
如能源结构不合理,产业发展不够规范有序,新能源产业结构单一,存在“抢资源”“扎堆上”等现象,光伏资源集约化、规模化开发利用水平低,甚至造成资源闲置和浪费。同时,能源产业发展要素保障不足,产业链发展意识不强。一些项目选址、建设规模、用地用林等考虑不成熟、论证不充分,造成备案项目多实际落地少。产业配套不足、产业链条短成为梅州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卡脖子”问题。而且丰富的资源既没有形成产业,更没有带来其他配套产业,全市光伏上下游制造业环节仅有1家企业,引进的项目对铜箔、高端印制电路板等现有制造业的延链、补链、强链作用不明显。
看清前路,走好当下路,是梅州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10月13日,梅州全市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召开,会议主题明确,为梅州新能源产业发展鼓与呼,同时强调“热发展”下保持“冷思考”。在新能源产业赛道上既要“小步”更要“快跑”,“小步”符合“稳妥”的要求,“快跑”反映“积极”的姿态。
“分析形势、强化举措,乘势而上、抢占先机,加快培育新能源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全力推进我市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上,梅州市委副书记、市长王晖再三强调。
落实比造势重要,下雨比打雷重要,坚定不移走好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大力推进光伏、储能等项目建设,梅州提出将先破后立、通盘谋划,按照“系统性谋划、板块化开发、产业链延伸、清洁化应用”的思路,推动梅州由传统能源向新能源和传统能源“双轮驱动”转变,加快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发展优势。
相关
梅州平远税务:
开辟“阳光存折”发票专属征期
“每个季度都要开光伏发电发票,现在在家门口就可以办理,去到税务部门也是错峰办理,比以往节省了很多时间和办税成本。”在平远县大柘镇坝头村党群服务中心,前来代开发票的叶先生如是说。
近年来,平远积极推进整县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利用。居民在满足自家用电需求后,把光伏发电闲置的能源转卖给当地供电局,绿色能源转变成为居民的固定收入,光伏发电成为百姓口中增收致富的“阳光存折”。
据了解,目前全县光伏发电户超过千户,多数光伏发电户是在1、4、7、10月按季度前来税务部门开具电子发票,日期集中在4—12日,恰好与税务部门大征期重叠,且前来开票的纳税人普遍年龄较大、对电脑操作不熟悉。
“有的时候日均开票量过百。”平远县税务局第一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纳税人在大征期集中代开光伏发票,容易产生人员聚集,给疫情防控下的纳税服务工作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为此,平远县税务局联合县供电局共同探索便民利民渠道,扎实开展“我为纳税人缴费人办实事暨便民办税春风行动”,开辟“阳光存折”发票专属征期,将光伏发票纳税人的电量结算和开票时间调整为3、6、9、12月的下旬,与税务系统的大征期“错峰出行”,为纳税人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体验。
今年4月,平远在全县143个村(社区)全面铺开税村(社区)共建共治共享(下称“税村共建”)工作。为解决光伏发电发票代开纳税人“多头跑”“重复跑”的难题,平远县税务局充分借助税村共建平台增加发票代开渠道,通过开展业务培训、制作发票代开操作指南等措施,让村(社区)网格员能够正确辅导村民利用电子税务局等渠道自行代开所需发票,大幅节约办理时间。
此外,该局还携手县供电局增加领单、报账新途径,光伏发电用户可就近在镇级供电所领取电费结算单据,开具的发票可以交到就近供电所报账,打破了原来只能到县城办理的局限性,极大地便利了乡镇光伏发电户纳税人。
原标题:
兴“新”向荣
梅州探寻可持续发展路径 将新能源打造成支柱产业
【来源】南方日报·梅州观察
【记者】黄培强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