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门原来这样红②丨2000英军曾占领东门181天……

南方+ 记者

新banner

现在的福田、罗湖、盐田的大部分区域,曾被英帝国的殖民地官员觊觎过,想将之一起吞并,纳入香港。事实上,1899年5月16日,2000多英军,荷枪实弹,曾经占领了东门181天,11月13日才撤回英界。

正是本地中国人的奋力抗击,加上清政府据理力争、积极展开外交斡旋,最终成功让英国退兵。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

1

1898年6月,清政府与英国签订了《展拓香港界址专条》。1898年8月,香港政府辅政司骆克(James Haldane Stewart Lockhart)奉殖民地部大臣张伯伦之命,实地调查了新界。10月,骆克提交回英国的一份报告中,称深圳墟(Sham Chun)是边界重要的小镇,甚至是当地的经济中心和重要市场,主张将深圳墟划入英国势力范围。这样的主张,是完全违背之前两国政府约定的。

骆克呈交的报告得到了张伯伦的盛赞,被称为“极有价值”。这份报告太有名了,就是《香港殖民地展拓界址报告书》。

根据此前中英《展拓香港界址专条》的约定,新界北部陆界的走向是以沙头角海至深圳湾之间最短距离的一条直线。这个专条里还粘附了地图。深圳墟不在新界范围内。

然而,英国人的胃口很大。骆克的报告中,对深圳墟的意见是这样的:

“让一个中国城镇(指深圳)出现在英国领土边沿近在咫尺的地方,其不利之处在九龙城问题上已经有所体验,该城多年来一直是一个无止无休的麻烦和香港及中国政府间经常发生摩擦的根源。如果允许深圳留在中国领土内,历史肯定会重演的……重要的是应该将深圳纳入租借地内。”又说:“拟议中的包括重要市镇深圳、大鹏湾北部和东部陆地、深圳湾以西陆地的那条线,形成了一条沿山脊而行的自然边界。”

2

1899年3月11日,新界北部陆界的定界谈判在香港开始举行。骆克是英方的定界委员(港督卜力Henry Blake也参与其事)。谈判伊始,中方定界委员、广东省补用道王存善提出定界应以《专条》粘附地图所标示的那条直线为准。骆克则要求从深圳湾起,经深圳北面山脚到梧桐山,再到东面沙头角以北一线为界,从而将深圳和沙头角纳入租借地范围。(注:王铁崖编:《中外旧约章汇编》,三联书店1957年版)王存善对此未敢同意,于次日急返广州向两广总督谭锺麟请示。谭锺麟坚主按照《专条》粘附地图办事,拒绝让出深圳和沙头角。

说明:图为1899年3月,中英两国勘界人员在深圳墟雍睦堂汇合,勘定界限。雍睦堂原址在东门,现已拆除。

说明:图为1899年3月,中英两国勘界人员在深圳墟雍睦堂汇合,勘定界限。雍睦堂原址在东门,现已拆除。

说明:中英两国勘界人员在深圳墟合照。中方代表为广东补用道王存善(前排右一),英方代表为香港辅政司骆克(前排右二)。

说明:中英两国勘界人员在深圳墟合照。中方代表为广东补用道王存善(前排右一),英方代表为香港辅政司骆克(前排右二)。

3月14日,双方重开谈判。王存善按照谭锺麟的指示,不同意骆克的要求。骆克竟然以“拒绝谈判”相要挟。双方相持不下。骆克见在谈判桌上不可能要到深圳和沙头角,转而提出“以深圳河北岸为界……将整条河流划在英国界内”。至于“将深圳和沙头角划入(租借地)一事,留待在北京进一步考虑”。王存善在骆克的压力下,被迫表示了同意。(同上)

“讨价还价”的效果还是在的:漫天要价,着地还钱。一推一拉之间,深圳河被划出了新安县。

1899年3月19日,王存善与骆克在香港签订了《香港英新租界合同》。(注:王铁崖:前引书,第1册,第864-865页。)

《合同》规定:租借地“北界始于大鹏湾东经线114度30分潮涨能到处,由陆地沿岸至所立木桩,接近沙头角(即土名“桐芜墟”)之西”;“沿深圳河北岸下至深圳河界线之南,河地均归英界”;“大鹏、深圳两湾之水,亦归租界之内”。

按照国际惯例,通航界河上应以主航道中心线为界。骆克在勘界中,将中国大鹏、深圳两湾的大片水域全部划入香港,而且将分界线划在对方一侧的河岸上,这是实实在在的越界。对此,骆克心知肚明,在后来的相关记录中写道:“我很高兴,经过相当大的困难以后,我得以诱使中方委员同意以深圳河北岸直抵该河河源作为中英地界”,从而“完全控制了那条在《专条》(粘附地图)上没有包括在英国租借地内的河流”。

3

但是,事情并没有完,深圳老百姓还有自己的意愿。

新界本属于新安县,原来的居民们不甘于就这样接受英国统治。

《香港英新租界合同》于1899年3月19日签字,依合同约定,正式生效是当年7月1日。中英双方尚未办理移交手续,英方便于3月27日迫不及待地将警察开往大埔墟搭设警棚。4月3日,驻地警察和前来视察的港英政府警察司梅轩利,遇到了邻近上百名群众的石块袭击,警棚也被烧毁。第二天骆克便同驻港英军司令加士居率兵前往大埔墟进行镇压。新界村民聚集大埔墟山坡,“开挖坑堑、拒阻英兵”。4月15日半营英兵驰援大埔墟,并用英舰上的优势火力猛轰抗英队伍的山头阵地。抗英队伍虽顽强抵抗,但终因武器低劣、力不能及退出阵地。香港团队400名士兵慌忙举行升旗仪式。骆克亲手将米字旗徐徐升起,随后又当众宣读1898年10月20日英国《枢密院令》和港督命令。升旗仪式草草收场之后,骆克又亲自率英方勘界官员将界桩埋设在深圳河北岸。

新界人民的反抗,体现了当时的民族主义气概。骆克曾写道,抵抗者“要是有近代化武器,我们的军队恐怕就更为难了。即使如此,他们用原始武器开火的那般劲头也显示出浑身是胆”。

这次反抗事件,又给了英国人一个借口。

港督卜力借口有大批暴徒准备从北面入侵新界,决定“采取自卫行动”,出兵占领九龙城(清朝在香港唯一的飞地)和深圳。 5月16日下午5时45分,驻港英军司令加士居率2000英军越过深圳河,兵分三路占领了深圳墟及附近的村庄。

当时,英军没有遇到任何抵抗,他们解除了清朝驻军的武装,逼迫清军撤离。然后,英军升起英国国旗,举枪放了21响,用中文发布告示,宣称深圳是英国领土,实施英国法律,两广总督不再有管辖权。

英军占领深圳墟之后,还想继续向北推进,将香港的边界拓展至塘朗山、银湖山、梧桐山北麓一带。当时英国的报纸The Graphic上刊登了一幅地图。从地图上看英国人的计划是,从深圳湾东缘起,沿着塘朗山、银湖山、梧桐山北麓向东经过盐田和大小梅沙,直至大鹏半岛的西缘(图中的虚线)。这正是骆克划出的范围。但是,英军最终并未在深圳河北岸站住脚。

当时,清政府被英军占领九龙城和深圳的举动激怒,态度坚决地要求英国交还深圳。 5月21日李鸿章照会港督卜力:“中国对此事表现了极大的容忍。英国进军九龙城,驱逐中国军政官员,强令中国官兵撤出深圳。悬挂英国旗,如此种种行为出乎意表。”6月中下旬,李鸿章与英国政府代表艾伦赛在北京就撤军问题举行谈判。清政府拒绝了英国提出的罢黜积极抗英的两广总督谭钟麟,以及就新界民众抗英一事赔偿15万元的要求。最终,谈判陷入僵局。

与此同时,新安县管辖的雁田地区1000多村民组织起来抗英,之后民兵队伍快速增长到3000多人,并小规模打击英军。

最终,英国意识到向深圳河北岸扩张可能会引起反抗等一系列问题。于是,首相索尔兹伯里于10月4日通知殖民地部大臣张伯伦,要港督卜力安排从深圳撤军。

11月2日卜力下达了撤军命令:“女王陛下政府已决定自深圳撤回到先前划定的界限以内,望着即照办。应明告两广总督,望其保护占领期间为维持法律与秩序、确保生命财产安全而对英军表示友好的界外居民。在此等方面若不与本殖民地政府合作,则可能招致再度占领。”11月13日,英军撤回新界。

说明:清朝驻英公使罗丰禄报告索回深圳墟的外交斗争情况函件

说明:清朝驻英公使罗丰禄报告索回深圳墟的外交斗争情况函件

说明:英国外交大臣沙力士伯里(Salisbury)同意退还深圳墟的外交函件。

说明:英国外交大臣沙力士伯里(Salisbury)同意退还深圳墟的外交函件。

如果当时软弱的清政府再次让步,那么塘朗山、银湖山、梧桐山以南的罗湖、福田当时就会划入香港。80年后的特区可能仍然会出现,如果没有了深圳墟,特区一定不会再叫深圳。

【记者】吕冰冰

参考资料:

李飞:《红色东门 开放前沿》脚本

王铁崖编:《中外旧约章汇编》,三联书店1957年版

百度百科 史超活·骆克

刘存宽:骆克与香港新界

编辑 胡佩瑶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