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聚韶州·论稻南雄”,这里有个香米产业研究院开讲啦!
才聚韶州金风爽,秋来雄城稻菽香。10月25日,韶关南雄湖口镇承平村粮食生产示范点一片片金色的稻田中,数台收割机轮番作业,稻屑中飞溅出丰收的喜悦。当天,“粤港澳大湾区人才韶关行”系列活动之——“才聚韶州·论稻南雄”人才行活动在韶关南雄市举行。此次活动邀请了来自粤港澳大湾区的知名专家学者、团队成员参加,为南雄农业机械化、产业化、智慧化、品牌化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相关人员首先前往湖口镇承平村粮食生产示范点和南雄市乡村振兴服务中心参观考察,并现场举行华南农业大学南雄烟田香米产业研究院、南雄市乡村振兴专家工作室揭牌仪式。考察过程中,专家学者出谋划策、献智献力,为做强稻米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条,推动南雄稻米产业提档升级提出了专业性建议。
活动中,还举办了“才聚韶州·论稻南雄”专家讲座。讲座现场,华南农业大学教授唐湘如、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研究员林青山、华南理工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原副院长吴晖、广东省现代农业装备研究所副所长刘清化、华南农业大学农业农村智慧农业重点实验室主任肖德琴等粤港澳大湾区专家学者分别从香稻品种培育、产品加工、产业发展等不同角度,结合实践经验,与大家进行了深入探讨。讲座信息量丰富、启迪性强,对南雄加快推进稻米产业化品牌化和现代农业发展建设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
笔者了解到,此次人才行活动是全面落实《韶关新时代“百团千才万匠”人才工程实施意见》的一项具体举措,是引入粤港澳大湾区科技人才助力南雄发展、密切校地合作的一个重要平台,也是推动南雄稻米产业发展的一次重要机遇。
近年来,南雄市出台了《南雄市粮食生产工作方案》《南雄市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扶持办法》《南雄市特色农业产业发展“1055”行动工作方案》等政策文件,建设高标准农田48.47万亩,打造丝苗米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2021年丝苗米种植面积达44万亩,总产近19万吨,种植面积占韶关近1/3。形成“烟稻轮作”“鸭稻共作”“稻虾共作”等特色生产模式,“南雄丝苗米”被列入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成功打造出10多个优质大米品牌。并且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势头强劲,初步形成生产、加工、仓储、物流、研发、示范、营销、服务、观光等相互融合和全产业链开发的模式,成为南雄乡村振兴发展的重要产业。
南雄市相关负责人表示,南雄作为国家和省双料“产粮大县”,接下来,将始终坚持把粮食安全作为事关全局、事关长远的“一把手工程”,推动形成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工作体系,聚焦“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积极践行“人才兴粮”“科技兴粮”战略,坚决守住粮食安全底线,做强做优南雄稻米品牌,形成规模基础稳固、优势特色鲜明、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产业新格局。
专家论“稻”
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研究员 林青山
“要促进稻农增收,除了要加快丝苗米产业园硬件的建设,还要加快新品种的推广和应用,普及之后才能促进面上的品源增产。可以从软硬件结合,加以推广好的品种、好的模式并结合品牌的打造这几方面努力。”
广东省现代农业装备研究所副所长 刘清化
“建议南雄丝苗米产业在种植阶段要注意良种、良法、农机、农艺,首先要选择适合本地种植的稻米,从头到尾要减少人工,实现机械化,用合适的质保方式来达到优质、高产;收获以后的稻谷要从烘干、储备、加工一体化建设,注意全程低温,使香稻能产出香米。”
华南农业大学农业农村智慧农业重点实验室主任 肖德琴
“南雄水土环境好,特别适合稻米生产,产业优势比较突出,比如烟稻轮作这种方式也很特殊。建议当下可以用好信息技术打造稻米品牌,形成一套全面的更优异的管理方法,实现精准管控,打造生产销售全产业链帮助实现转型升级现代农业。”
【全媒体记者】唐音
【通讯员】李思番 董子龙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