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深双城联动,再度进挡提速!
近日,中国政府采购网发布了《深圳市交通运输局深广中轴城际铁路预可行性研究中标公告》。顾名思义,深广中轴城际铁路,连接的是广州城市中轴(天河中心)和深圳城市中轴(福田中心)。
记者梳理发现,广深目前在建、即将开建或者谋划建设的中心城区互联互通新通道(含城际、地铁、磁悬浮)至少已有四条,均指向一个共同的底层逻辑:构建广深中心城区一小时交通圈。
眼下,广州正全力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与深圳实现“双城联动、比翼双飞”,充分释放大湾区、先行示范区利好叠加的“双区驱动效应”。
比翼双飞
天河牵手福田,深广中轴并驾齐驱
千禧年后,从天河路商圈到珠江新城,逐渐成长为整个广州经济、金融、商务活动的新中心。一条北起燕岭公园,贯穿广州东站、天河体育中心、珠江新城、小蛮腰,南至海心沙,全长12公里的城市新中轴线一步步发展成形。
天河CBD
在100公里以外的深圳福田区,一条贯穿南北,串联起莲花山公园—少年宫—深圳市政府—市民广场—会展中心等地标的城市中轴线,汇聚了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正威国际集团有限公司等众多名企,浓缩了深圳过去40多年改革开放的成果。
研究城市格局的演变,中轴线是“纲”,抓住这个“纲”,就抓住了城市发展的脉络。放眼大湾区,广深两座超大城市的中轴线,将如何同频共振,比翼双飞?
福田CBD
如今,连通广州天河中心和深圳福田中心的深广中轴城际铁路摆上了议事日程。2021年,广州天河区GDP首度突破6000亿元,而深圳福田区的GDP也达到了5318.2亿元。依托深广中轴城际,“双城联动”有望调至“双引擎”模式。
根据深圳编制的《珠三角城际轨道深圳地区布局规划》,深广中轴城际线路起自皇岗口岸,沿线串联福田中心区、龙华中心、光明科学城、松山湖、莞城中心,终点至广州天河中心区,线路全长约121公里,其中深圳段长约44公里。
不过,相关上位规划对深广中轴城际通道方案存在差异。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的《粤港澳大湾区城际铁路建设规划》,深广中轴城际铁路仅福田至龙华段以常平至龙华城际纳规,常平至龙华城际串联福田、龙华、东莞常平,与既有莞惠城际衔接,线路全长约40公里;同时,提出新增佛山经广州至东莞城际(广州28号线),线路经佛山中心至广州天河中心,终点至莞城中心。
因此,深圳市交通运输局开展深广中轴城际铁路预可行性研究,主要目的是稳定主要技术标准和通道方案,理清深广中轴城际与常龙城际、佛山经广州至东莞城际的关系,加快协调东莞、广州以及省有关部门,做好统筹协调和用地控制。
三箭齐发
构建广深中心城区一小时交通圈
从城市中心的直连到城市中轴的直达,深广中轴城际是广深谋求构建中心城区一小时交通圈的集中反映。目前,广深两地间的铁路联系主要由广深铁路和广深港高铁承担,但均有不足。
先看城际铁路。作为国内首条实行列车公交化开行的城际铁路,广深铁路连接了深圳罗湖和广州天河两个城市中心,全程最快1小时。在2019年的日均开行列车85对,发送旅客10.6万人次,是广深两地间旅客的重要出行方式。面对日益增长的客流需求,广深铁路已独木难支。
2019年,连接广州、东莞、深圳三地的穗深城际铁路正式开通运营,正线全长近74公里,设计时速140公里。不过,北起广州新塘南站、南至深圳机场站的穗莞深城际,目前要“借道”广深铁路接入广州东站,新塘南站至广州东站班次较少,难以达到公交化运营水平。
琶洲支线“琶洲站~贝岗公园区间”贯通。
正在建设中的琶洲支线,将成为穗莞深城际铁路直接进入广州市区的重要通道。琶洲支线位于广州市东南部,自广佛环线东环的琶洲站引出,经大学城东、化龙,引入佛莞城际莲花站,全长17.6公里。未来,穗莞深城际将连接广州中心区、东莞核心组团和深圳东部滨海地区。
佛山经广州至东莞城际是另一条串联佛山、广州、东莞三市中心城区的大湾区东西向骨干通道,与深圳都市圈城际相关线路连通后,将形成联系大湾区内地经济最为发达的4个万亿级城市的“黄金走廊”,进一步牵引大湾区一体化发展。项目目前正深化可研方案,全力争取今年具备开工条件。
一路向南,面朝大海。以南沙为中心,“广深地铁”已启动谋划。去年,在广州市推进全球重要交通枢纽建设情况发布会上,相关部门首度明确,广州地铁22号线将南延至深圳。
22号线首通段开通。
中国两个并不接壤的超级城市,将首度通过一条地铁线连通,这在全国甚至全世界都无先例。目前,22号线首通段已经开通运营,定位是时速160公里的市域快线。从各方公布的规划信息看,22号线实现广深“牵手”,将以南沙为中间节点,一头连接广州中心城区,另一头联通东莞,延伸到深圳。
项目将把南沙科学城、东莞滨海湾新区和深圳市光明区科教城串联起来,这与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是走向一致的,有利于推动实现人才流通和产业协作互补。
双城联动
高铁进城加速,磁悬浮铁路启动研究
再来看高铁,广深两地市中心的高铁直连,至今仍未实现。目前,依托广深港高铁,从广州南站到深圳北站,全程约半小时,不过两个站均距离中心区较远,难以满足两市中心间的快速联系需求。
广南联络线。
为实现高铁进城,目前广州至广州南联络线“广南联络线”正在加紧开展可研报批工作,全力争取年内开工建设。项目将广深港高铁、广珠城际进一步引入位于中心城区的广州站。
另一方面,建成后的白云站将承接广州站和广州东站的全部普速客车,为高铁引入广州中心城区扫清障碍。
随着白云站、广南联络线的建成,将大幅缩短香港、澳门、深圳、珠海等大湾区重要城市至广州中心城区的时间,实现穗港中心城区1小时快速直达,也将实现广州站、白云站、广州南站互联互通,有效提升广州综合性门户城市引领作用。
为打破广深间铁路瓶颈,实现广深同城化,提升大湾区一体化发展水平,广深高速磁悬浮也被摆上了议事日程。
早在2019年,深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广深高速磁悬浮城际铁路规划研究》招标公告,明确指引投标方研究将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悬浮列车应用到广深第二高铁的可行性方案。
在广州市推进全球重要交通枢纽建设情况发布会上,相关规划图显示,广深高速磁悬浮预留线路将从广州东站引出,一路南下经南沙,跨过珠江口后进入深圳宝安和前海,最后直入香港西九龙,全长约110公里。
按照时速600公里计算,广深磁悬浮铁路投入运营后,广深城市中心的时空距离或压缩至20—30分钟,真正实现“同城化”的时空目标。
2020年10月,在广州深圳“双城联动”论坛上,广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和深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达成基础设施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为打造“半小时交通圈”,协议明确要实现两市高速铁路、城际轨道和高等级公路等多种交通方式直达互通,提出推进包括广深高速磁悬浮在内的多个轨道项目加快规划建设。
作为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粤港澳大湾区在国家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在此时代背景下,强化广州作为湾区核心引擎的辐射带动作用,实现广深两地轨道交通的多通道立体互联对于湾区的一体化发展至关重要。
【南方日报记者】谭超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