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份美味的午饭为社区长者搭建了长者饭堂;一堂堂丰富的课程撑起社区少年宫;一条条细则条例串联起村规民约……丹灶镇西联社区以长者饭堂、青少年宫、村规民约为切入点,串联起社区“创熟”工作。小视角折射大思路,小故事反映大变化。西联社区“创熟”工作流淌在社区每个角落,以激发村民“主人翁”的治理精神,助推基层治理向精细化转变,让社区治理工作取得新成效。
美味午餐为纽带 助推社区善治
“徐伯,吃午饭咯!”早上11点多,徐伯接过长者饭堂工作人员送来的午餐,打开一看,全都是喜欢的菜式。他迫不及待地品尝一口靓汤,夹起叉烧送入嘴里,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古法叉烧软糯而柔滑、汤水营养香甜,比自己做的还好吃!”梁伯津津有味地品尝着。
长者饭堂每周更新菜谱,饭菜以软糯、清淡为主,搭配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汤水,让长者享用营养均衡的午餐。自报餐后,徐伯的生活有了新乐趣,每天打开饭盒就像“开盲盒”一样,充满期待和惊喜。
长者津津有味地品尝美味午餐
西联社区是丹灶镇首个推行长者饭堂的社区,建立“社区、经济社、个人”分级分类就餐补助机制,实行补助和适度普惠相结合。西联社区开设长者饭堂一年以来,已有100余名超70岁以上的长者报餐。
“散居特困长者可免费享受用餐;低保家庭长者以及重点优抚对象中的80岁以上长者,个人只需负担每餐2元;70岁及以上长者个人负担每餐5元等。”西联社区党委书记徐世光介绍,西联社区长者饭堂委托第三方餐饮公司作为配餐中心,建立安全可靠的餐食供应和配送服务链,满足长者就餐的养老服务需求。
配餐员为长者倒出靓汤
长者饭堂是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相融合的创新之举,也是构建村民加入社区治理的有益尝试。以前陈婆婆习惯用柴木烧火做饭,时常捡柴堆砌在家门口,造成了过道拥堵、白蚁滋生等环境问题,经工作人员多次劝导均被驳回。自陈婆婆在长者饭堂报餐后,在配餐员科普中提高了个人安全和卫生意识,减少了捡柴的次数和堆砌情况;郭婆婆患有慢性病,患有脚疾行走困难,配餐员及时调整菜谱并联系社工定期开展居家护理、送上爱心拐杖。
该项目充分发挥密切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作用,也获得社区企业家、乡贤等人士关注。去年12月西联社区成立了“乐善暖心”基金,其中部分用于长者饭堂日常运营使用。据悉,该社区还将推进长者学堂项目,让长者享受老有所学、老有所享的幸福晚年。
社区少年宫 家门口的文化教育
在“乐善暖心”基金的支持下,西联社区还建设了丹灶镇唯一一家由社区基金帮扶的半公益少年宫。今年九月份,西联社区少年宫正式试运营,是集科普、阅读、文娱为一体的青少年课外活动场所,开展各类思想教育、文化艺术、科技体育、实践体验等活动,为青少年的成长提供一个良好阵地,丰富他们的个人学识和涵养。
西联社区少年宫多类图书供青少年阅读
试运营阶段,该少年宫设有器乐、舞蹈、美术、语言艺术、书法等兴趣班,吸引了社区青少年报名参与,以文化和艺术熏陶提升文化素质和气质,形成了崇德向善、积极健康、文明和谐的良好氛围。值得一提的是,辖区内青少年持身份证报名可获取优惠价格。
西联社区少宫将打通团结、教育、引领青少年“最后一公里”,为全年龄段青少年打造的一个安全舒适、亲近自然的生活环境,既能满足儿童在社区内安全游戏和户外活动的需求,同时也为家长提供互动交流、休息陪伴的亲子乐园。
徐世光表示,西联社区少年宫以提高青少年思想道德素质和文明素养为目标,以实施素质教育为抓手,开展内容丰富的文化艺术课程,有力推进了素质教育的实施,为社区打造成为文明和谐的“熟人社区”奠定基础。
完善村规民约 促村民养成文明习惯
西联社区深知“创熟”工作不局限于项目和服务,更需要全民参与其中,让“创熟”工作从广度延伸、深度发展,让村民自觉加入社区治理行列,营造出“熟人社区”睦邻友好、和谐共生的社区氛围。
西联社区开展入户慰问工作,为村民送上慰问和关怀。
去年五月份,西联社区在原本的村规民约基础上进行优化完善,将“门前三包”纳入村规民约细则,督促村民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形成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齐参与的良好氛围。
“许先生,店门口的生活垃圾需要及时清理,切勿乱堆乱放。”西联社区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时,工作人员劝导沿街店铺业主清理门前垃圾,却遭业主斥声反驳。工作人员拍下照片和登记情况后,回到社区将情况归纳在册。
村规民约推行初始,村民们执行力度比较低,存在一定的难度。但西联社区坚持严格按照村规民约制度推行。几周后,许先生前往社区办理业务时,被告知其处理好生活垃圾后才会给予办理。这样的方法试行一段时间后,每个村民都会自觉地完成清理工作,形成良好的习惯。若不执行该项村规民约者,年底则不对其施行奖励。
“村规民约制定后若不严格执行,便失去说服力和公信力。”徐世光介绍,新制度执行初期存在“阵痛期”,需要村民共同努力,以养成良好习惯规范个人行为,共建共享共治美好家园。
村民个人习惯养成、文明素养提升后,社区推进工作更加顺畅高效。西联社区开发区开展沿街拆除乱搭建铁棚工作,社区工作人员前期沟通工作事宜,业主们便积极配合主动完成拆除。从下发通知到拆除完成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大大提高了社区工作效率。
“对比去年同期数据,今年以来社区内矛盾纠纷问题也大大减少,特别是家庭邻里纠纷至今仅有1、2宗纠纷事件发生。”徐世光说,社区是个大家庭,和谐幸福靠众人。通过项目服务、村规民约、搭建阵地等多措并举,拉近邻里之间距离,提升个人思想意识观念,激发个人内生动力,逐步深化法治、德治、自治有效结合,带领村民朝着温暖、有品质的生活不断努力。
来源:珠江时报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去南方+听新闻
打开南方+,查看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