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与青年学者面对面,谈“创新创造来自平凡中的想象”

南方+ 记者

探索攻关的创新创造难题普遍存在,青年学者如何想国家之所想、应国家之所需、急国家之所急?10月21日下午,深圳大学开展了一场重磅的“双院士”讲座——深圳大学深地科学与绿色能源研究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谢和平与学校新进教师、博士后和专职研究员、青年科学家学者、硕博研究生等“面对面”讲述“创新创造来自平凡中的想象”。深圳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毛军发主持讲座。

1  南方+ 朱洪波 拍摄

1  南方+ 朱洪波 拍摄

什么是“创新创造来自平凡中的想象”?谢和平从耐心与执着做学问、从平凡中寻找灵感、在想象中多思考、做好学生好老师四个方面进行阐述。他表示,科学家要有执着和耐心的精神,用长时间去挑战难题,啃硬骨头,要有解决大问题的胆商,肯为国家的科技进步需求奉献所有。学生和老师应该聚焦国家战略科技方向,探索国际前沿大科学问题,攻关重大核心技术,颠覆经典理论认识。他通过讲述名人故事,告诉学生们创新创造是来源于平凡中发现、想象中创造。他结合自身博士选题经历,为同学们展示创新创造来源于思考和探索。他认为,学生要做有知识、有文化,有素养、有境界、有视野的好学生。老师要做品德高尚、学术卓越、教学优秀的好老师。

1  南方+ 朱洪波 拍摄

除了“加油打气”,这场重磅的学术交流会同样“干货满满”,谢和平在会上分享了他所带领的深地科学与绿色能源领域的基础研究与工程实践情况,重点介绍了深地深海深空原位保真取芯探矿原理和技术、CO2矿化发电颠覆性技术、仿生低耗能CO2电化学捕集技术、海水无淡化原位直接电解制氢技术、近零碳排放直接煤燃料电池技术等领域的研究思路和创新成效,在场掌声不断,师生反映收获颇丰。

1  南方+ 朱洪波 拍摄

分享会结束后,谢和平亲切地与在场师生交流,答疑解惑。“人与人最小的差距是智商,人与人最大的差距是坚持。”他表示,每个人都想成功,但眼光长远、有追求、有行动、有坚持的人更容易成功,青年学者要学会“自找压力”,结合自己的基础扬长避短,研究真问题,方能成就高度人生。

1  南方+ 朱洪波 拍摄

“榜样的力量是生动的、感人的,榜样的力量能感染人。”毛军发称赞谢和平院士是一位“顶天立地”的科学家,“顶天”源于谢院士的科研专业方向,而 “立地”则是其研究满足了国家重大科研需求。青年学者应该学习榜样精神,脚踏实地,眼界高、眼光远、眼神毅、谋大事。谢和平建议,深圳大学要深化机制改革,打造适合人才发展的更开放更包容的空间,让青年科技人才勇于挑战重大科学难题,让更多千里马脱颖而出。

1  南方+ 朱洪波 拍摄

院士简介:

1  南方+ 朱洪波 拍摄

谢和平,力学与能源工程专家,2001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深圳大学特聘教授,深地科学与能源研究院院长、广东省深地科学与地热能开发利用重点实验室主任、深圳市深部工程科学与绿色能源实验室主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矿业工程、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组)召集人、四川省科协名誉主席等职务。曾任原煤炭工业部科技教育司司长、中国矿业大学校长和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校区)校长、四川大学校长、四川省科协主席,为中共十七届中央候补委员、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

谢和平院士是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2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首席科学家,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深部岩体力学与开采理论”项目负责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大科学仪器研制项目“深部岩体原位保真取芯与保真测试系统”项目负责人。他长期致力于深地科学与绿色能源领域的基础研究与工程实践。1982年起,创造性引入分形方法,在国际上开创了岩石力学分形研究新领域;在我国最早建立了裂隙岩体宏观损伤力学模型,开拓了裂隙岩体损伤力学研究新领域。在国际上首次提出了深部原位岩石力学和工程扰动岩石动力学构想并构建了其理论框架。深入探索了低碳技术与CO2矿化及综合利用,形成一系列CO2资源化、能源化利用的高效耦合技术原理和方法。目前正深入开展深地深海深空保真取芯探矿与测试基础、粤港澳大湾区地热勘探开发利用、中低温地热发电原理和技术、工程扰动岩石动力理论与技术、低碳与海水制氢技术、月基能源资源探测前沿技术以及深部固体资源流态化开采理论和技术等方面的研究。研究成果已出版10余本中英文专著;在Nature、Nature Energy等顶级期刊发表400余篇学术论文。

【撰文】刘倩

【图片】朱洪波

编辑 李定 实习生 翁若冲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