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日早上8点多,位于福田区翠叶道的VPN咖啡店刚开门就陆续迎来第一波顾客。“多为附近居民,还有周边写字楼上班的年轻人。”去年4月份,95后大新和姐姐合伙开了这家社区咖啡店,如今店面从最初的一家15平方米小店扩大到50平方米,每天下午店内外都坐满人。记者留意到,仅百米长的翠叶道上就聚集了数家各具特色的小众咖啡店。
活跃在街头巷尾的咖啡店,成为深圳咖啡市场蓬勃发展的生动缩影。来自企查查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深圳拥有咖啡相关企业数量达9651家,位居全国前列。近年来,众多咖啡品牌加速聚集深圳,多样化的咖啡产品与多元场景的门店体验不仅丰富了消费者的选择,也促进了深圳咖啡市场的迅猛发展,呈现出国际咖啡连锁品牌、高性价比超值咖啡、品质调性咖啡及独立精品咖啡的“多点开花”之势。
本土咖啡品牌加速崛起
从开在福田中心区针对商务办公消费群体的第一家店起步,到如今在深圳多个区域拥有20家门店,5年的时间,成为深圳连锁精品咖啡榜首,并走出深圳启动全国布局……这是创立于2017年的深圳本土咖啡品牌Something For的发展轨迹。创始人李文静说,当初之所以选择在深圳创业,是因为这座城市的开放包容,拥有更多的机会,“在这里,不管多么小众的产品也能找到受众”。
近年来,随着深圳咖啡消费的不断升级,像Something For等一大批本土咖啡品牌加速崛起,个性化的装修风格、极具创意的特调、稳定的出品等,吸引大批消费者前往打卡“种草”。
“我们专注于品质的打造,自建咖啡烘焙工厂,坚持所有产品都不使用风味糖浆,只为了带给消费者更好喝的咖啡。”李文静告诉记者,Something For分为商务和品牌两种门店类型,商务类店选址多在写字楼等商务办公区,品牌店则在大型购物中心、头部商圈。深圳咖啡消费市场空间很大,今年已新开了12家门店,年底还有3家全新门店开业。
特色本土品牌崛起、国外知名咖啡品牌竞相布局,进一步释放了深圳咖啡市场的消费潜能,助力深圳发展成为“咖啡之城”。据不完全统计,深圳131个重点购物中心共有星巴克、Manner coffee、太平洋咖啡、Peet's Coffee、Something For、山池共54个咖啡品牌进驻,门店数量达289家,分布在宝安、南山、福田、罗湖、光明等各大区域。其中本土咖啡门店数量占比接近50%。
在咖啡馆聚集度方面,南山区的咖啡馆数量最多,其次为福田区、龙岗区、宝安区、龙华区、罗湖区、盐田区、坪山区、光明区;在商圈选址上,深圳咖啡门店多布局在福田CBD商圈、宝安中心商圈。
为激发咖啡消费潜能,深圳通过举办各种咖啡主题促消费活动,丰富消费场景。今年“五一”假期启幕的福田咖啡生活节,不仅在福田多个商圈开展咖啡品鉴、咖啡教学等各具特色活动,还通过银联云闪付APP联动福田区百余家咖啡门店,发放近2万张共20万元咖啡专用消费券,促进市民消费。
咖啡消费趋向多元化
“很多客户都是冲着我们家手冲咖啡来的!”下午四点,罗湖黄贝岭北斗路上的Freebans咖啡馆开始忙碌起来,老板李晓琳从2016年开始创业,出于对咖啡的热爱,专门去培训学习,2021年开了这家咖啡馆。和商圈客群不同的是,社区居民更偏爱下班后到咖啡馆放松一下,和家人聊天。
市民张女士是Freebans咖啡馆常客,此时正与朋友在此享受下午茶时光。“感觉这两年,深圳社区型咖啡店明显增多,附近就开有10多家咖啡店。”她感慨道,自己起初是好奇,没想到爱上咖啡,周边的店基本都去过。
“深圳社区咖啡馆林立,很大程度上是为繁忙的生活找个短暂休憩的空间。”李晓琳告诉记者,深圳的咖啡赛道起步相对较晚,但发展很迅速,店主大多是80后、90后,每家店都有很浓烈的个人风格,且相对其他城市,深圳的咖啡做出了创意,比如与水果、花香进行融合,“和深圳这个城市一样,创新发展才是王道。”
无论是各大商圈还是大街小巷,市民总能与“咖啡”不期而遇。有研究机构分析报告指出,近年来,深圳咖啡品牌已经历了从“选择单一”到“咖啡自由”的过程,咖啡分布从最早的商务区、商圈中心,逐渐散落到寻常社区的街头巷尾。同时,深圳咖啡消费群体也在不断扩展,从年轻情侣、朋友聚会,到商务白领、街坊邻居,都能在咖啡店看到他们的身影。
“我们发现,来店消费的客人来源更加多样化。”VPN咖啡店店主大新说,虽然店里主流消费群众依旧是年轻人,但是下午时分会出现阿姨们的身影,她们常是几位结伴而来,点上咖啡,坐在店外闲聊,享受惬意的“慢时光”。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吴亚男)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