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力量 潮州奋起丨聚焦民生,将对口帮扶成果惠及群众

潮安发布
+订阅

在凤凰山上,中山驻凤凰镇帮扶工作队为民解忧,全线拓宽修复多条村道,茶农到自家茶园单程从十几公里缩短为800米、从100分钟缩短到10分钟;在桑浦山下,中山医疗帮扶队助力潮安区中医医院顺利开展首台腹腔镜微创手术,基本实现零出血,医疗水平明显提升;在饶平苏区,上百名中山教师来到山区,执手中的粉笔谱写知识,全方位立体式开展帮扶工作,为潮州教育贡献中山力量……

一直以来,中山对口帮扶指挥部统筹推进乡村振兴、卫生医疗、教育等多领域帮扶,聚焦民生关切,提升民生福祉,用心用情为潮州群众办实事解难题,着力改善和提升潮州人民群众的生活品质,将对口帮扶成果直接惠及广大人民群众,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因地制宜,探索乡村振兴“帮扶路”

帮扶新征程,再续山海情。2021年6月底开始,根据《广东省乡村振兴驻镇帮镇扶村工作方案》,中山市结对帮扶潮州市12个镇开展乡村振兴驻镇帮镇扶村工作,组建了中山市结对帮扶潮州市乡村振兴驻市指挥部(下称“驻市指挥部”)和12个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来自中山的65名干部和12名金融助理共77人进驻潮州,分布在12个重点镇,从滨江沿海到凤凰山脉,为富民增收注入强大动力,不断奏响乡村振兴“进行曲”。

在大力推进乡村振兴工作过程中,中潮指挥部积极引导驻市指挥部和工作队,围绕提升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提升产业发展、提升村容村貌、提升民生实事、提升党建引领“五个提升”重点发力,因地制宜探索各个进驻镇乡村振兴帮扶路径。

一年来,他们保障粮食安全,安排驻镇帮镇扶村资金近1800万元,用于撂荒土地复耕复种“歼灭战”和农田水利“攻坚战”,完成复耕复种(水稻、番薯、玉米)面积逾5500亩。

一年来,他们有序开展中潮两地基层党组织的“党建结对”工作,组织148个基层党组织来潮与145个行政村(居)进行党建结对帮扶,筹集组团单位自筹资金和社会帮扶资金、物资1000多万元实施多个民生项目。

一年来,他们推进乡村产业提质增效,做大做强单丛茶、畜禽、水产三大特色农业产业,利用好中山、潮州和贵州六盘水三地依托东西部协作的有利时机,共同推进潮州单丛茶产业在六盘水落地生根,让一片叶子富了一方百姓;通过“鹅民公社”品牌将饶平狮头鹅推广到中山机关及企事业饭堂和市民百姓餐桌。

走进仙岩村廉政文化主题公园,可见廉政文化小广场、名言警句小石林、古代清正廉洁人物连廊等,这里巧妙将自然景色、人文景观和廉洁文化相融合,让干部群众在移步换景中接受廉洁文化熏陶。公园以廉政宣传教育为主题,着力打造区级乃至市级廉政文化教育基地。该项目占地面积约20亩,总投资约370万元,其中中山对口帮扶潮州指挥部补助资金300万元、仙岩村自筹资金约70万元。这是中潮指挥部以点带面开展乡村振兴示范村打造工作的缩影。包括湘桥区铁铺镇仙岩村在内,中潮指挥部将饶平县东山镇西山村、潮安区龙湖镇后郭村等打造成宜业、宜居、宜游的乡村振兴示范点。

截至2022年6月,中山市结对帮扶潮州市12个重点镇已入库项目246个,资金规模达2.586亿元。

实操带教,提升医疗水平“惠民生”

医疗是民生之需。一直以来,指挥部不断推动两地医疗深入交流合作,为潮州百姓带来优质、便利的医疗资源与服务。

一方面,为改善潮州医疗服务水平,指挥部向潮州市中心血站及饶平县卫健局捐赠采血车、救护车,增强基层医疗卫生条件保障和救助能力。另一方面,推动两市15家医疗机构形成了“一对一”结对帮扶合作单位,协调中山市定期选派副高职称以上医生200人次到挂点村送医送药,年均服务4300名困难群众。

自2021年中山市中医院和潮安区中医医院结对帮扶以来,中山市中医院派出业务骨干到潮安区中医医院进行帮扶,针对性地提出诸多建议,如优先开展内外科、影像、针灸、B超等项目。同时,通过手把手实操带教、学术授课,在提升医务人员业务能力的同时,有效地提升潮安区中医医院的诊疗水平。

今年7月,中山市中医院再次派出第二次帮扶队员曹浩坤、钟志蓉、何淑玲3名业务骨干到潮安区中医医院,助力夯实潮安区医疗卫生队伍的素质和服务能力,切实解决基层群众看病就医问题。今年8月,中潮指挥部还向潮安区中医医院捐资200万元,用于购置医疗设备、设施,助力潮安区中医医院建设成为粤东地区一流精品中医院。

在中山力量的支持下,潮安区中医医院医疗水平得到明显提升,医疗成果惠及百姓。9月,中山市帮扶潮州市潮安区中医医院专家成功救治了一名74岁的脑出血老人,为表达感谢之情,该名老人与其家人还为医院送来锦旗——“医德高尚,仁心仁术”“医术精湛品德优,服务热忱如亲人”。9月底,潮安区中医医院在中山市中医院医疗帮扶队主治医师吴畑华主刀、潮安区中医医院副院长冯文丰配合下顺利开展该院的第一台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TAPP)。此次手术得到了中山市中医院大力支持,该院派出了强大的麻醉及护理团队,麻醉科主治医师梁鸿韬、副主任护师王保同为手术保驾护航,手术顺利完成,基本实现零出血。

融入式结对,走出教育帮扶“新路子”

让潮州偏远的孩子接受良好教育,是中山对口帮扶潮州指挥部探索从“输血”到“造血”帮扶模式的重要任务。一直以来,中潮指挥部推动中潮两地学校对接合作,每年由中山选派老师到潮州市山区学校参加长期支教工作,选派名师到潮州讲学,持续运行两市校际帮扶项目,以扶志扶智为核心推动教育帮扶。

为破解基础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难题,今年广东创新建立全口径全方位融入式结对帮扶机制,推动珠三角对口帮扶粤东西北地区,缩小区域基础教育发展差距。8月,中山市共遴选了46名支教教师赴潮州市开展为期一学年的支教工作。在选派支教教师的同时,中山市还将通过选派教育部门行政管理人员到受援地挂职、选派校级领导或中层干部到结对学校挂职、开展教育培训、接收行政管理人员和校级领导或中层干部跟岗学习、选派短期支教教师、互访交流等方式,全方位立体式开展帮扶工作,促进两地教育共融共通共促发展,走出教育帮扶“新路子”。

教师是立教之本,更是兴教之源。在2021—2022学年度,共有15名优秀的中山市教师,来到潮州市饶平乡村学校工作,他们执手中的粉笔谱写知识,展现了教师良好的职业风貌。在这一年时间里,中山赴饶平支教队用实际行动,为乡村振兴贡献中山教育人的力量——在上饶全德学校,郭俊超利用课余时间精心指导学生学习国画,并举办首届画展,展示自己及该校四年级水墨社团学生的作品;在建饶镇,李浩球开设多场教学专题讲座和行政管理专题讲座,为苏区教育注入了新理念;在新塘中心小学,邓巨勇负责新教师培训帮扶和全校的教研工作,掀起了教改热潮;在浮滨小学,宋云中申报主持饶平县课题研究《提升学生音乐素养与能力的实践研究——以浮滨镇中心小学为例》,开创学校课题研究的先河……

自2014年以来,中山市共选派130多名支教教师分别在饶平县新圩镇、上饶镇、建饶镇以及黄冈镇汛洲小学等15个乡镇小学进行支教,两地通过双向交流、双向挂职、跟岗学习活动培养骨干教师上千人次。


“潮安发布”编辑部

编审:林丰

责编:曾俊锋

编辑:陈溢

来源:南方+(记者:纪金娜)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