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伟
刘伟,女,中医内科学博士,中西医结合肿瘤学博士后,副研究员,美国匹兹堡大学医学中心访问学者,现任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岭南医学中心副研究员,兼任广东省传统医学会抗衰老专业委员会委员。主要从事中医药防治胃癌及恶性肿瘤的研究。主持国家级课题2项,省市各级课题4项,参与国家级课题2项,省部级课题3余项,申请发明专利1项,参与编著专著1部,获得国家出版基金项目1项,广东省青年优秀科研人才国际培养计划博士后项目,荣获广东省传统医学会科技进步特等奖、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中国产学研创新成果奖二等奖、“岐黄杯”第八届全国中医药博士生优秀论文评选活动优秀论文一等奖等奖励,作为青年代表在学术会议发言1次,作为一作及通讯作者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SCI 10篇。
在医馆长大,医书和药材就是童年的全部
和许多大学才开始接触中医的同学比起来,刘伟有一个得天独厚的优势,她出生于一个六代行医的医学世家。从小在医馆长大的她,就住在医馆的药房中,踩着80后尾巴出生,成长在90后的环境中,别人的童年是动画片、童话书,是和小伙伴一起嬉闹玩耍,而她的童年,则是看医书,背医书,背药材,抓药材……家里基本不用电视、电脑等电子产品,多的是各类医学古书,这便是陪伴她整个童年的读物。不论是《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医宗金鉴》之类的中医经典,还是一些汤头歌诀,刘伟在儿时便已通读熟背了。当被问到儿时阅读古籍是否会吃力时,刘伟欣然笑道:“那些书全是竖版繁体字,如果是让一个接受简体字教育的人去读肯定吃力,但我从小是繁体字和简体字一起学习的,所以阅读古籍是也相对轻松些。小时候的我愚笨的都不知道玩,也没有玩的时间,每天就是学习,读医书。”
除了阅读大量中医古籍,在医馆的耳濡目染中,刘伟对各种药材的功能和产地也谙熟于心。她说:“我三岁就已经开始每天坐在外公旁边,看他给病人看病、抓药,看得多了,自己也就能辨别各种药材和它们的作用了。”
儿时的经历和家庭的影响使刘伟从小就对中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高考选择学校和专业的时候,她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广州中医药大学七年制“本硕连读”,并以优异的成绩来到了憧憬的学校,开启了她的大学生涯。
不同阶段感受不同的《平凡的世界》
清代文学家张潮在《幽梦影》中说道:“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皆以阅历之深浅为所得之深浅耳。”可见阅历对读书有很重要的影响。同一本书,在不同的人生阶段阅读,往往会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不同阶段的刘伟也读出了不同的《平凡的世界》。高考结束后,在长春开往广州的火车上,刘伟第一次读《平凡的世界》,四十多个小时的旅程,刘伟全身心地沉入书中世界。她感慨道:“原来在我看不到的地方还有那么多人生活得如此艰苦,他们在苦难中奋斗,在苦难中保持人性的真善美,当时对我的触动很大。”
与当今大部分迷茫的大学生不同,刘伟对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有清晰的目标和规划,她对自己的要求是培养逻辑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多结识不同领域的人、力所能及地帮助有需要的人。由于从小打下的坚实基础,刘伟大学的专业学习相对轻松,她也有时间去探索更多的未知,不断充实自己的大学生活。七年制首年在中山大学学习,那时的刘伟参加了学院的辩论队,还拿到了“最佳辩手”。为弥补童年娱乐的缺失,大一时她还煲了很多以前热门的剧,她笑谈道:“原来电视剧是这么好玩”,一向只知道学习的她也体会了一把煲剧的快乐。她还做过很多兼职,都是脑力劳动型兼职,家教、博物馆讲解员、科学城导游、广交会英语翻译等等,这些经历不但开阔了视野,更新了自身的知识结构,还锻炼了各种能力,收获了许多与自己不同的朋友。刘伟用打工赚来的钱资助了两名贵州贫困山区的学生,每个月都会给他们寄生活费,与他们时常书信来往,后来因频繁搬校区断了联系。她还经常去养老院陪老爷爷老奶奶们聊天、打麻将,她说:“我很喜欢和老人家聊天,陪伴他们的过程让我很开心。”一本书可见众生相,刘伟从《平凡的世界》看到了真善美,并在生活中用行动去传播真善美,用一颗炽热善良之心,义无反顾地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初读《平凡的世界》,刘伟眼看到的是人物的命运际遇和悲欢离合,是底层劳动者的淳朴和自强不息。在博士后期间她又重读了这本书,随着年龄的增长和阅历的累积,收获却是完全不同的。刘伟说:“再看这本书,有了两个新的感悟,一是虽然努力很重要,但是方向要走对,要顺应当时环境的政策去做事情,在低头干活的时候也要抬头看看你选择这条赛道对不对,那些农民为了发家致富经历了很多但最后都没有成功,他们的方向其实是出了问题的。二是们要多了解不同时代的背景,这样你就能理解你的老师、你的领导以及国家出台政策的初衷。
书名
《平凡的世界》
作者
路遥
出版社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索书号
I247.57/202106-83
馆藏位置
大学城 — 大学城社会科学3库(I-K)
三元里 — 三元里语言文学库(H、I)
不是最聪明的,而是坚持到最后的人
研究生毕业前,刘伟走到了人生第一个岔路口,是就业还是继续深造,她也曾犹疑过。那段时间她也积极地去寻找工作,到各个医院实习试工,凭借出色的表现,顺利拿到了几家医院的offer。可将要踏入职场时,刘伟仿佛已经看到了以后的日子,在一份稳定的工作岗位忙忙碌碌。那段时间刘伟每天早晨都去爬白云山,爬山过程中她不断问自己:“就这样工作下去?要不要挑战一下自己?”站在山顶俯瞰下去,刘伟思绪万千,“到达最高峰后会看不到不一样的风景,拿到最高学历接触的人也是不一样”,她还是想去更高的地方看看,于是放弃了工作的机会,心无旁骛的准备考博。刘伟说她这个人倔强、较真,一旦决定一件事就会一根筋地往前冲,即使失败也能很快调整好,坚持到最终成功。复习考博也是如此,那段日子刘伟可以说把时间利用到了极致,甚至上厕所的时间都不放过,没有报班也没有上课,自己在家把复习资料翻烂了吃透了,最终如愿以偿地考上了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内科学博士,成为了潘华峰教授的第一个博士生。
获得博士学位后,刘伟继续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从事中西医结合肿瘤学博士后研究,师从林丽珠教授。其间,赴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匹兹堡大学医学中心交流访问一年余。这一年,无论是学术上还是生活上,刘伟都受益匪浅。“留学生活首先在个人价值观方面对我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那里的人是包容的、开放的,任何时间去跟他们去沟通,他们都愿意跟你交流,都愿意毫无保留地分享他们的知识。”在那里生活一段时间后,刘伟变得更乐观了,也打开了胸怀,更愿意接纳别人了。以前的她见到领导或者老师会本能想躲,避免打招呼,但从国外回来后开始愿意跟别人打交道了。在协助导师带研究生时,她经常跟师弟师妹们说:“不要捂着你的知识不让别人看,应该多交流,这样才能有更多的收获。”
此外,刘伟最大的感触是“比你优秀的人还比你努力”。实验室里,每个人都很拼。她国外的导师当时已过花甲之年,每天坚持做实验,并且自己写报告。还有快要临盆的孕妇,每天早晨六点多就到实验室,开个例会后就去临床工作,中午从临床回来也不休息,拿着样本又开始实验,然后再回临床,刘伟好奇他们不怕有什么意外吗?导师说他们都是到快生了才休息的。这对刘伟产生了很大的心理冲击,她感叹道:“那时候我每天都要睡午觉的,看到比我优秀的人比我还努力,我意识到我浪费的一分钟是别人收获了一分钟,从那以后我就不再睡午觉了。”现在,刘伟每天早上起床后会先看文献再听英语,然后规划好一天的任务就去上班,从早上8点到晚上12点多都处于工作状态。刘伟说,“我不是最聪明的,而是坚持到最后的人,人都要逼自己一把才行,天才真的等于1%的灵感加上99%的汗水。”每个优秀的人都有一段沉默的时光。那段时光是付出了很多努力,却得不到结果的日子,我们把它叫做扎根。扎根是一种持续的顽固地坚持,而想要成功,就要把一件事坚持做到极致。
遇见伯乐是人生中最大的运气
或许是善良的人,都能被世界温柔以待。学贵得师,亦贵得友,一路走来,刘伟收获了许多良师益友。刘伟道:“一个好老师就如同一本好书,从中能读到睿智、渊博、严谨、善良、温煦……恩师潘华峰和林丽珠教授都是值得我一生去阅读、学习、呵护和珍藏的好书,我常常感慨人生中最大的运气就是遇见了她们。”学习和工作上,老师渊博的专业知识、严谨的治学精神、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无不对她产生深远的影响。谆谆教诲与耳提面命都谨记在心,还记得人生第一份标书潘华峰老师看了“有想扔出去的冲动”,现在的她早已练成了“火眼金睛”,课题组相关的资料老师都让她去审核,她也继承了老师严格严谨的态度,不到提交材料的最后一刻就不放弃修改,这样的品质也使得刘伟博士期间申请的第一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就中标了;“我在做事情之前总会准备一个备用计划,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至少准备两套方案,第一套方案不行就马上执行下一套,这也是潘华峰老师教我的”;“林丽珠老师经常强调科研来源于临床,用于解决临床问题,当我科研遇到瓶颈了,就去跟她的门诊找点子,她总会趁着午饭时间不断地输出,这个药机制是什么、那位患者是什么情况……”,老师们的教导是终身受用的。
生活中,老师是母亲亦是朋友,给予她无微不至的关爱和包容。“有时候做实验到很晚,林丽珠老师就会打电话来问我吃饭没,没吃的话来老师家,老师给你做饭”,披星戴月的工作,还挂记着学生的一日三餐,让人暖心又感动。两位老师就像朋友一样,丝毫没有架子,刘伟笑说:“现在逢年过节也会去老师家里蹭饭吃,每次去老师家里或者是办公室,哪怕短短几分钟,都能有不一样的收获,走的时候还可以带点啥,精神和物质上双双得到了满足。”没有恩师,也不会有刘伟今天的成就,她对老师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博士后出站时刘伟其实也有其他选择,之所以继续留在广中医,也是因为团队 。“我们的团队就是一个温暖的大家庭,老师是父母,带领我们兄弟姐妹为了共同的目标全力以赴”,团队就是她的支持和依靠,“有困难时,他们会真诚地帮助我;犯错误时,他们会给我指正帮我改正;忙起来没时间打饭时,总有一口热饭或者各种小零食,团队是我们最强大的后盾”。
最后,刘伟向读者推荐了她的两位恩师潘华峰教授、林丽珠教授的著作。
书名
《中医脾胃理论与重症肌无力研究》
作者
潘华峰,刘友章 主编
出版社
广东科技出版社
注:本书暂无馆藏信息,我们将在后续图书采购中补充馆藏,敬请读者期待
书名
《肺癌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作者
林丽珠 主编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此书刊正在订购中
书名
《三师而行,远离肺癌》
作者
林丽珠 余玲 编著
出版社
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索书号
R734.2/201807
馆藏位置
三元里生物医学书库(Q、R)3楼62排1架
大学城医学书库4楼70排2架
--------------------------------------
- THE END -
我们有一所馆子,山环水绕,春华秋实
从太阳升起,关心读书和生活
咖啡,书香,神游世界
做一个幸福的人
从太阳升起
执行编辑 | 翟伊萍
责任编辑 | 朱佳伶
审核 | 曾召 肖建喜
审定 | 潘伟增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