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封堵成功……”在5G技术加持下,广州和高州两地专家隔空“联合手术”,三例复杂的肝动脉造影+肝细胞癌化疗栓塞术在高州市人民医院成功完成。
这次远程手术是广东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项目“基于5G网络的智慧介入诊疗关键技术研究”的医疗应用示范场景之一,由高州市人民医院党委书记、肝胆外科博士后合作导师车斯尧团队与400多公里外的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肿瘤介入科李家平教授团队线上“面对面”合作完成。让三名基层患者在县城“家门口”享受到了省城的高水平医疗保障。
近日,广东省医改办确定全省25家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医院。高州市人民医院(下称“高州医院”)是入列全省“示范医院”的唯一“县域代表”,也是粤西地区唯一上榜的医院。“以党建引领全面推进医院高质量发展,持续增强优质医疗资源的扩容和下沉,维护好医疗公益性,服务好百姓就医需求。”车斯尧说,高州医院一切奔着百姓的健康去,为县域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探索高州路径。
10月21日《南方日报》A11版报道。
连续七年全省县域住院率排名第一
4月27日,74岁张伯伯因重度主动脉瓣狭窄突发急性左心衰,并发主动脉瓷化,又偏逢“股动脉狭窄”,使常规开胸或介入治疗通道受阻。高州医院心血管外科、体外生命支持中心等多学科协作,迅即启用体外膜肺氧合(ECMO)为其施救,继而实施经心尖介入主动脉瓣换瓣的手术,终于把张伯伯从死神手里“抢”了回来。
这种“生死营救”在这家医院时有发生。该院心血管外科、心血管内科等组成的心脏中心,每年开展心脏手术超3000台,位居全国前列,为县域百姓提供了强力“救心保障”。
就近看好病是县域群众普遍的心愿。广东省卫生健康委事务中心数据显示,2021年高州市县域内住院率达到96.4%,县域内住院率和综合服务能力连续七年在全省57个县(市、区)中排名第一。
乡村振兴,健康同行。专家“一对一”免费培训乡村医生进行急救技能“实操”,夯实健康乡村的基础。
如何实现“大病不出县”?高州医院顺应县域群众的健康需求,梳理出县域常见大病重病,以“急救—护心—强肾—壮肺—促健”为路径培育优势专科,打造精准医学、干细胞、3D打印、器官移植等20多项前沿医疗技术高地,推动医疗水平实现新突破,去年荣获广东省人民政府授牌“广东省高水平医院”,今年7月成为粤西地区首家以“新国标”通过现场评审的三级甲等综合医院。
目前,该院建成省级专科5个、高校学科2个、省级研究基地6个,通过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GCP)、国家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临床试验机构资格认定,获认证为国家标准版胸痛中心、高级卒中中心,可开展省卫健委公布的237个常见病/疑难病和223个关键手术/技术当中97%的项目,增强了高水平医疗服务在县域的普及性。
群众选择了心目中的“大县域医疗中心”,操着全国各地口音的就医者来到高州医院。去年该院门诊量148万人次,服务出院病人11万人次,复杂危重的CD型病例占出院量76.9%,技术难度大、风险高的复杂Ⅲ、Ⅳ级手术占手术量54.7%,42.0%住院病人来自高州市外。
“在基层,就是要让医疗服务更加接地气,让百姓看病就医不折腾。”高州医院院长朱秀龙说,让百姓在家门口看好病,这是公立医院要努力的方向。
高州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实现“大病不出县”的经验,更是走出省域,被带到了广西。按照“粤桂医疗协作”部署,该院先后对口帮扶广西来宾市、上林县、忻城县等地市级医院和县级医院3家,分享专科建设、薪酬改革、人才培养的实践经验,接收对口帮扶医院的医务人员免费来高州医院进修学习,真正为帮扶医院培养带不走的“精兵强将”,让当地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医疗服务。
“双闭环”为强县域保驾护航
一枝独秀不是春,县级医院强,还要强县域。“让整个县域医疗强大起来,让医疗技术和人才‘双下沉’,促进县域医疗服务能力和群众满意度的‘两提升’。”高州医院的探索,为县域医疗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内涵。
为了实现县域医疗资源一张网,2020年6月,高州市互联网总医院在高州医院挂牌成立,从此高州的镇村医疗插上了互联网的“翅膀”。
村民、村医在乡村卫生站与高州市人民医院专家实时视频线上问诊,健康送到家门口。林巧文 摄
高州的32家乡镇卫生院、卫生服务中心和439个行政村卫生站网联城里的这家总医院,医院以党员专家为主体建立“村医通”村民服务闭环,分片对接各个镇村,为每个村建立一个“村医通”微信健康群,在群里免费问诊、健康宣教等,做村民身边的医生。
通过“云端医院”的村医服务闭环和“村医通”的村民服务闭环“双闭环”,专家可线上面对面指导分级诊疗、疫情防控和远程培训乡村医生,并通过大数据平台对镇村居民进行健康管理,赋能基层医疗能力的提档升级,不但让村民实现“常见病不出镇、小病不出村”,而且让健康预防“进村到家”,掌上打开了乡村的健康之门。
如今“村医通”健康群已覆盖全市26万户乡村家庭100多万村民,发布健康科普文章4830篇,免费提供健康咨询和远程诊疗35万多人次,40多名急性胸痛、脑卒中病人经由“村医通”途径获得及时救治。
“双闭环”开启了服务乡村家庭的“精准医疗+慢病管理”全新健康模式,去年入选国家“5G+医疗健康应用试点项目”,其成果荣获第九届广东省市直机关“先锋杯”工作创新大赛一等奖。
破立并举中推进医院高质量发展进入新阶段,高州在“大病不出县、常见病不出镇、小病不出村,治疗预防并重让群众少生病”的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上交出了亮丽的答卷,让县域村民就近享有高水平健康保障,增强了医疗卫生的公平性和可及性。
■链接
“外引内培”双轮驱动
构建县域医院人才“强磁场”
今年9月,高州市人民医院新一轮高层次人才招聘拉开序幕。招聘简章显示,医院在政策资金、设备更新、人力配备、技术开展、安居乐业等方面全面向高层次人才“倾斜”。
成功为60厘米A型主动脉夹层置入国内首例新型支架系统。
近年来,这家医院吸引高层次人才的成效令人瞩目。截至目前,医院有博士后合作导师3人,硕博研究生导师15人,博士22人、硕士143人、高级职称466人,成为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能。前不久,该院通过了2022年度全国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审核备案,进一步增强了从“成事”到“成人”的人才“外引内培”强磁场。
去年3月,“国字号”肾病专家史伟教授从广东省人民医院下沉基层,入职高州市人民医院担任肾病中心主任,开启新的医疗探索之路。
“我的影响力在病人中,我的职责也在病人中。基层群体更大,在这里有平台能直接服务更广大的老百姓。”史伟说,下沉到高州打造一支堪比省城的高水平肾脏专业人才队伍,辐射带动周边基层肾脏病患者实现“大病不出县”,这是真正有价值以及长远意义的。
从2017年起,“北上广深”医学领域顶尖专家48人次被柔性引进下沉高州医院,分布在11个学科专科“传帮带”,赋能县域高水平医疗保障。
同时,高州医院注重培养本土人才,营造了“带薪带奖金和报销全额学费”等优渥育才生态,全力支持在职人员攻读研究生,链接前沿技术,驱动“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目前,该院已经成为广东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广东省博士工作站,并与南方医科大学、广东医科大学联合培养博士后。今年8月,广东医科大学与高州医院签约设立研究生联合培养点,进一步推动高素质医学人才的联合培养。
在人才队伍驱动下,高州市人民医院近年来围绕临床疑难问题攻坚克难,共计中标国家自然科学青年科学基金项目4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8项、广东省医学科研基金36项,发表SCI论文89篇(总影响因子408.647),获得实用新型专利189项,以不断增强人民健康获得感提升人民幸福感。
【撰文】叶洁
【通讯员】林巧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