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川市人大代表:执“履职”之笔,绘就美丽乡村新画卷

南方+ 记者

“现在我们的村容村貌焕然一新,不仅有着文化长廊、党建公园、古树公园,精致有趣的观赏景物,还有孩子的娱乐天地,绿色的草坪有着各种休闲设施,让我们体验到了乡村振兴的好风光,村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越来越强!”提到兰石镇六庄村委会梧桐岭村的环境,村民们洋溢着笑容说道,村里变得越来越美,傍晚散步和带孩子娱乐的人也多了,欢声笑语不断,这得感谢人大代表和村干部的担当作为、为民办好事办实事。

兰石镇六庄村委会梧桐岭村新貌。

近年来,为扎实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美丽宜居乡村,驻六庄村的人大代表和村“两委”干部主动作为,拓宽建设思路,从垃圾处理、污水治理、村容村貌提升等方面探索出了一条可持续常态化的建设美丽梧桐村的新路子。

驻六庄村人大代表到塘缀镇状元地村参观学习。

异地“取经”,取长补短

为进一步提升履职能力,驻六庄村的市镇两级人大代表深入分析先进典型案例,学习乡村振兴先进工作经验。近两年来,市人大代表梁康、镇人大代表梁康召多次组织辖区人大代表、村干部先后到塘缀镇状元地村、吴阳镇霞街村和茂名市茂南区牙象村、高州市元呗村等地参观学习乡村振兴、人居环境整治、生态环境保护等先进经验,拓宽建设美丽乡村思路。参观后,人大代表们积极出谋划策,通过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合理设计,打造新亮点,努力把梧桐岭村建设成为和谐稳定、繁荣发展的美丽宜居村。

人大代表监督指导梧桐岭村党建、古树公园建设。

梁康、梁康召通过走访联系群众收集建议,召开人大代表、村“两委”干部、村民代表座谈会,认真听取各方意见,结合梧桐岭村的自然环境、文化底蕴等基础优势,编制出能落地、接地气、易实施的规划。根据规划,一要打造党建公园,强化党建文化引领;二要打造古树公园,保护古树名木而留住乡愁。

在吴川市各级人大代表以及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的努力下,终于争取到项目和资金的支持,梧桐岭村党建公园及古树公园建设项目于2022年4月立项。项目包括长280米、宽3米党建长廊及在园内进行绿化和安装水电、健身休闲设施等,总投资95万元,资金来源2021年省级乡村振兴驻镇帮镇扶村资金,以“小资金”推动乡村振兴“大发展”。

兰石镇六庄村委会梧桐岭村新貌。

多措并举,成效显著

为推进梧桐岭村美丽乡村建设,吴川市各级人大代表与村干部积极履行职责,高标准落实“三清三拆三整治”工作,拆除占用巷道、村道的乱搭乱建,清理闲置地的杂草杂物,清理房前屋后的积存垃圾。

在清拆工作推进过程中,占用村道的乱搭乱建以及房前屋后的杂物清理是比较大的问题,面对群众的不理解,梁康就带领辖区人大代表和村干部多次与群众沟通,耐心解释,积极宣传讲解乡村振兴政策,争取支持,共同建设美丽家园。人大代表们还充分发挥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作用,带领村民充分利用拆旧后的闲置空地,种植蔬菜、花草等,“见缝插针”式地打造精致美丽的“四小园”,将往日的脏乱差整治成了村民家门口的美丽景象。

为加强梧桐岭村的污水治理,驻六庄村的人大代表则深入选民群众,积极化解矛盾,推进了村中长达20多米的排污管网建设,同时实现了排水渠暗渠化,解决了污水横流问题。

“我们建议梧桐岭村在推进公园建设时候可以增多休闲设施,方便群众散步、休息、娱乐。”在建设党建公园、古树公园之前,梁康、梁康召等人大代表在接待选民群众活动时积极征求意见,认真听取群众需求,真正把党建公园、古树公园建在家门口前,惠及群众。

同时,为确保公园建设质量,梁康、梁康召等人大代表坚持每周到梧桐岭村视察督导党建公园、古树公园建设,深入联系选民群众汇集民智,听取施工方工作汇报,协调处理出现的问题,确保建设项目提质增速。“对于梧桐岭村美丽乡村的建设,全村的村民,包括外出的乡贤,都非常支持,也都在行动参与。梧桐岭村党建公园、古树公园的建成,让党建融入生活圈,也保护了古树名木,延续浓浓乡愁,突出了文化振兴乡村的核心。”梁康表示。

如今,梧桐岭村焕发新颜,实现了美丽蝶变。平坦干净的村道路,充满文化气息的绘画墙,规划建设好的雨污分流管网,生机盎然的“四小园”,砖块墙内的农作物长势喜人,篱笆墙内的花草生机勃勃,枝繁叶茂的古树,具有学习教育功能的党建公园,还有“状元亭”“百年好合台”“娱乐天地”等休闲娱乐设施,到了晚上更有彩灯映照……美丽梧桐岭从蓝图走向了现实,环境宜人,村民生活幸福感不断提升。

兰石镇六庄村委会梧桐岭村新貌。

“梧桐岭村建设得很好,特别是刚建好的党建公园、古树公园吸引了很多村民过来打卡,满足了我们精神娱乐需求,也潜移默化地接受党史和党建文化的熏陶。梧桐岭村整个环境得到提升,我生活在这里觉得幸福感满满的。”梧桐岭村民分享道。

兰石镇六庄村委会梧桐岭村新貌。

兰石镇六庄村委会梧桐岭村新貌。

梁康表示,下一步梧桐岭村的建设,将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逐步完成村容村貌的提升和基础设施的升级改造,取他人之长,促自身发展,积极探索新型发展模式,依托自然环境、田园风光、农耕文化、农家庭院,建设围绕农业观光旅游、领略乡村风情、体验农耕文化为主的美好家园。

记者麦思容

通讯员吴翊强 陈康和

编辑 陈海兰
校对 胡柔群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