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9日,江门召开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实施工作联席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总结江门市青年发展规划前期落实情况,审议通过《江门市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实施工作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工作细则(草案)》《〈江门市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20—2025年)〉统计监测指标体系》(下称《工作细则(草案)》《统计监测指标》)等文件。根据《工作细则(草案)》,到2025年构建具有江门特色的青年发展政策体系、工作体系、保障体系,推动江门青年事业高质量发展。
会议现场。 南方+ 黄烨倩 拍摄
江门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凌传茂出席会议并作讲话,市政府党组成员、副市长郑晓毅及市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分管领导、各县(市、区)党委分管或政府联系共青团工作的负责人等参加了会议。
早于2020年9月,《江门市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20—2025年)》印发出台,涵盖了青年思想道德、教育、健康、就业与创新创业、文化、青年社会融入与社会参与、青年权益维护与预防犯罪、青年社会保障等八大领域29项具体举措。此后,江门市第十四次党代会及2022年江门市政府工作报告均明确提出“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持续推进新时代江门青年事业发展。
用心用情用力关爱青年,有效服务青年发展。当前,江门党管青年工作持续巩固深化、青年规划联席会议机制不断健全,其中鹤山市获评全国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县级试点“优秀”,新会区成为全省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县级试点。
坚持青年优先发展,全力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会议提出要实施“侨都青年人才全球汇聚行动”,打造“1+4”行动体系。不断扩大“乐业五邑”“青年安居计划”“圆梦计划”“青春情暖”等工作实效,破解青年住房、青年就业等问题,帮扶弱势困难青少年群体,吸引更多科技型、技能型的青年人才落户、扎根江门发展。
着眼丰富青年发展政策体系,《工作细则(草案)》进一步完善信息通报、联合调研、政策会商、督办评价等工作机制,强化各部门工作合力,助力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同时,《统计监测指标》的起草,则是为了更好跟踪评估《江门市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20—2025年)》的建设成效,借助统计监测指标,全面了解江门市青年现状与发展趋向,发掘青年核心需求,为后续调整工作目标、改进工作措施提供数据支撑。
《统计监测指标》制定细化了八大项46小项指标,其中核心指标6项,重要指标40项,其中突出江门青年发展特色,集中在青年健康、青年文化、青年社会融入与社会参与、青年权益维护与预防犯罪等4个领域设立符合本市实际的指标,如围绕青年健康,新增了“青年学生心理教育覆盖率”“青年学生应急知识培训覆盖率”等;围绕青年社会融入与社会参与,新增了“吸引来江就业、创业港澳台及海外青年人数”等。
就进一步抓好《江门市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20—2025年)》工作落实,凌传茂表示,要把青年工作作为战略性工作来抓,将党管青年原则贯彻落实到青年工作全过程各方面,同时突出重点,打造完善助力青年成长成才的政策体系,做好青年朋友的知心人、青年工作的热心人、青年群众的引路人。下一步,把握好鹤山、新会作为国家级、省级青年规划实施试点的有利契机,在落实党管青年重要原则、青年优先发展理念等方面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侨乡探索”,为江门建设“城市对青年更友好、青年在城市更有为”的“青年发展型城市”提供源源动能。
【采写】南方日报记者 黄烨倩
【通讯员】吴中垚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