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角西施”梁碧华:企业和农民是利益共同体

南方周末
+订阅

客户向我们下订单,我们再向农民下订单,免费提供种子和种植技术,再按保底价收购。他们负责种,我们负责收,再进行加工、销售,形成一二三产融合的产业链条。

南方周末记者 卫琳聪

责任编辑 | 冯叶

梁碧华。 (受访者供图/图)

梁碧华。 (受访者供图)

2022年10月16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来自广东肇庆农村的“豆角西施”梁碧华作为农村基层党代表,走进了人民大会堂。

梁碧华是80后,从小在肇庆市德庆县农村长大。当地喜食新鲜蔬菜制作的酱腌菜,有“德庆醡”之称。2016年,29岁的梁碧华回到家乡创办了双华食品厂,带领乡亲们种豆角、芥菜,专门生产德庆醡。

双华食品厂生产的德庆醡远销海外,其采用“党建+公司+合作社+农民”的模式,带动当地1800多户农民增收致富。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梁碧华拿出公司一半的原料蔬菜供应市场,为稳住“菜篮子”助力。

她说,“无论有没有钱赚,保障民生、稳价保供是我们这些农业企业必须要做到的。”

“农五代”做祖传德庆醡

南方周末:2016年,你为什么而选择回村创业?

梁碧华:2016年的时候我回家探亲,当时我和丈夫筹划着想开个蔬菜加工厂,原本是想去云南开的,后来看到我们家乡有那么多闲置的土地,又有那么多人会种菜,就想着不如回来办一个厂,让家乡的父老乡亲们可以在家门口就业,我自己也可以创业,实现我的农村梦。

我是农民的女儿,从爸爸、爷爷往上数都是农民。爷爷当年曾在空军服役,复员后原本分配到德庆县城工作,1950年代响应国家号召,从城里回了农村。

我是从村里嫁到城里,丈夫家在江门市做了快三十年的肉食品加工生意,2016年我又从城里返回村里创业。

南方周末:创业方向为什么选择了生产德庆醡?

梁碧华:德庆酱腌菜有几百年历史了,在乾隆年间的德庆县志中就有记载。我们德庆人一直好这一口,豆角、芥菜、黄瓜等等,万物皆可腌。我从小也是吃德庆醡长大的,家里有祖传的德庆醡手艺,至今还保留着一口从清代传下来、刻着我太祖父名字的腌菜老坛。

我奶奶年轻的时候就掌握了做德庆醡的手艺,当时她是村里生产队的队长,负责腌酸菜。改革开放后奶奶开始把自己做的腌菜拿到市场上卖,赚些生活费,德庆醡的手艺就这么在我们家一辈辈传下来。

南方周末:2017年双华食品厂生产的德庆醡通过澳大利亚等国家食品入关检测,开始走向海外。这是如何做到的?

梁碧华:我夫家那边本来就是做食品出口的,这方面我们很熟悉。当时双华刚创办一年,但在国内市场上销售的产品没有价格优势。因为我们做的是无添加产品,一包要卖到6块8,甚至9块8,市场上有不少加了添加剂的腌菜,价格便宜得多。

这些厂家和农户没有合约,不用按高于市场的保底价收购,而且加了添加剂可以缩短腌制时间,能省不少成本。我们不懂添加剂技术,只能按照我奶奶的方法去做。

腌菜就像酿酒一样,时间越长,发酵得越好,口感越好。随着腌制时间增长,乳酸菌会更丰富,亚硝酸盐也逐渐减少。我们的产品通常要腌制半年,加了添加剂的产品腌5天就可以。

我们的产品因为无添加受到欢迎,在国内市场供不应求。目前公司年产量800万斤左右,年营收2000多万元。产品面向华东市场销售较多,主要通过超市、社区商店等直接面向消费者的渠道进行售卖。对于饭店之类的B端客户,我们也对他们的资质要求很高。

产业融合

南方周末:你创办的食品厂如何与农户合作?

梁碧华:客户向我们下订单,我们再向农民下订单,免费提供种子和种植技术,再按保底价收购。他们负责种,我们负责收,再进行加工、销售,形成一二三产融合的产业链条。

我们种的主要是豆角和芥菜,价格上会让利于农民。公司现在的豆角保底收购价是每斤1块3毛,而市场价是8毛左右,并且会随市场行情波动。

村里以前也有种菜的,但是卖不起价格。因为没有和加工厂建立合作,农民没有销售渠道,只能等着别人上门来收购。卖什么价格全由买家说了算,价格低也只能卖,不然菜就烂在地里。甚至如果没人来收购,菜都卖不出去。

村里也没有什么产业,年轻人主要靠外出打工养家,留下老人、孩子在家,出现很多“空心村”。

创办双华食品厂第一年,考虑到村里基本都是留守人员,手头也不宽裕,除了免费提供种子,我们为合作的农户垫资购买化肥、农药等农资,等菜长成后再从收购款里扣除。这样一来,大家也和我们建立了信任。

我们也与广东省农科院联系专家给合作农户培训种植技术,每年开一次培训班,教大家如何更科学地种菜。

蔬菜生长期短,豆角38天就能成熟,芥菜90天长成,村民最快一个多月就能赚到钱。我们现在合作的农户靠种菜一季收入四五万元很常见,收入四五十万元也不在话下。

假如一户种100亩,一亩每季能产一万斤,按4毛钱一斤的价格算,卖一季菜能赚40万元。一亩地可以轮作,每年能种两季豆角、一季芥菜。一般农户能种两亩,大户会种几十亩。

双华现在整个种植基地有一千多亩芥菜,六七百亩豆角。我们现在每年都会和肇庆市各区县的300多户农民合作,近6年时间已经合作了1800多户,公司每年收购量大约是八九百万斤。

我们厂里不会压农民价格。如果对农民不好,一压价格农民不种了,厂里也没有菜可收。在农村,我们和农民是利益共同体,一些村的村主任都来给我们种菜。

南方周末:当地人称你为“豆角西施”,为什么得到这样一个称呼?

梁碧华:豆角是我们生产德庆醡的主要原料。创办双华食品厂前一年,我就开始试种豆角了,做德庆醡可以用多种蔬菜,我们选择从豆角入手。

因为豆角采摘的人工成本高,每亩超过1000元,收一亩芥菜人工费才不到60元。所以豆角的市场价格相对稳定,如果价格低于人工费,宁可把豆角烂在地里也不会上市销售。

合作的农户自己种自己收,我们不再支付人工费,其他厂未必有这么多人手。创业之前我做了市场调研,觉得如果从豆角打开市场,竞争对手比较难跟上我们的步伐。

豆角的种植时间只有春夏两季,为了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我们也种了秋冬能生长的芥菜,用来做酸菜。这样土地一年四季都能利用起来,经济效益比较高。

“保障民生是农业企业必须做的”

南方周末:2020年你为何将公司用作原料的蔬菜向市场销售?

梁碧华:当时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大年初二肇庆的菜价就开始飙升。刚好那一年我们种的100亩芥菜丰收,产量有100万斤。原本是准备过完年收割,作为腌制用的原料蔬菜。

一看菜价,大年初二晚上我叫上父母和兄弟姐妹,都下地收菜去了,当天晚上就向外运了将近5万斤芥菜,第二天又运了大约10万斤,投放到肇庆、江门、广州等地的市场上,按一斤2块5毛的价格卖。

我向所有的经销商发了通知,要求我们的酸菜和酸豆角不能涨价,如果涨价就解除合作关系。

当时从肇庆向广州配送的车辆需要审批,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反应也很快,只要是保障供应的配送车辆,从网上打印了通行证就能通行。

大年初二晚上我们就组织了8辆车,每辆能装两三万斤菜,抓紧时间往外运。第二天肇庆市场上的菜价就掉下来了。

当时向市场出售的原料蔬菜占公司储备的一半。芥菜通常收购价是两三毛一斤,我们和种植户签的收购价是6毛/斤,以两块多的价格投放市场,公司和种植户的利益都没有受损,也保障了市场供应,稳定了物价。

创办双华食品厂之后,我被授予了全国乡村振兴青年先锋、广东省消费扶贫突出贡献个人等诸多荣誉,2022年更是经过层层选举,成为2296名党代表之一,代表全国9600多万名党员出席党的二十大。

这是一份荣誉,更是责任和使命。作为一名来自农村的基层党代表,返回基层后我将继续立足双华食品厂,进一步做大规模,把德庆醡做成特色产业,帮助农民增收致富,让乡亲们的生活一年更比一年好。

网络编辑:柔翡 校对:胡晓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