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心心念念的工作、收入、社会保障,以及牵肠挂肚的孩子们的工作和生活,都跟人社工作息息相关。“更稳定”“更满意”“更可靠”“更好”,既是群众对美好生活的热切期盼、无限向往,也是石岐脚步不停、奋斗不止的动力所在。
五年来,石岐致力于解决好“千家万户的事”。覆盖全街道的人社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建立,各类人员就业更加充分,社会保障全面覆盖,劳动关系总体和谐稳定,重点工作跨越式发展,基本实现了一年一个台阶、五年取得显著成效的目标。
就业创业政策全面落实
全面推进就业促进工作
过去五年,石岐从落实就业优惠政策、加大就业投入、优化就业服务三个方面全面推进就业促进工作,实现新增就业39221人次,实现再就业4589人次,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劳动力技能培训5321人,创业培训748人;为求职人员提供免费职业介绍25568人次;帮助企业申请小额担保贷款152万元,帮助300余人创业成功,为过万人次灵活就业人员发放社保补贴逾千万元。
就业服务跨区域统筹初步形成
失业保险、失业救济、技能(创业)培训、就业(创业)指导、职业介绍、农村劳动力转移等“一条龙”服务体系初步建立,残疾人就业基地、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基地、见习实习基地解决了三类重点群体的就业问题,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以内,低于全市平均水平。
举办招才引智系列活动直播招聘会
首次以“直播带岗”的方式招引人才,直播招聘会提供岗位需求163人次,平均月薪达5000元以上,最高月薪达到25000元。雅特生科技、太力科技集团、中石化公司等6家优质企业走进直播间进行“带岗”,提供涵盖信息技术、电子商务、财务会计、储备管理等多个岗位。1.5小时的直播吸引了逾3.4万人次进场观看,辖区就业局势持续稳定。
社会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
贯彻落实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持续推进全民参保,及时办理养老、失业、工伤等待遇业务超20万笔,企业养老、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已覆盖全街道;加大参保缴费、工伤预防、失业保险金等政策宣传力度,鼓励“多缴多得、长缴多得”,不断提升政策知晓率;全面加强社保基金监管,织密织牢社会保障安全网。
整合资源,提供更全面一窗式服务,实施业务能手人才培养计划,建立动态化业务培训机制。实行每日业务专题讨论,每周带着疑难问题到业务专管部门专题学习,每月一次专题培训。同时建立三级维稳机制,充分调动各经办人员主观能动性,切实提升群众工作能力和水平。
探索人社业务“智能辅助审批”,学习先进经验,对接市人社局信息中心,力争破解基层审批内容繁杂、系统多头查询慢等堵点问题,将就业登记、养老转入、养老转出等高频次业务作为试点,争取将审批效率提升80%。
结合新人社专厅建设,重新配备春装秋装工衣以及硬件电脑设备,并进行礼仪培训,拍摄专题宣传形象片,务求以崭新的精神面貌,为办事群众提供更好的服务体验。
技能培训工作提速增效
大力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
不断提升高技能人才和急需紧缺工种的培训比重,开展职工技能提升计划,完成6家企业申报自主技能人才资格认定,年内新增取得企业技能等级证书4056人,其中取得高级工等级证书超过812人;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向1261家企业和1083名人员发放技能提升补贴合计1495万元;推动备案企业开展校企合作,完成新型学徒制培训220人。
加大职业技能平台建设
在第一创业园引进中山市申达职业技术培训学校,建成石岐首个“粤菜师傅”“南粤家政”培训基地,另有5家民办职业培训学校认定成为我市职业技能(合格证书)培训机构;推荐来龙点心美食餐厅(黄镇威)成功申报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新增7家企业见习基地,为高校毕业生提供90个企业见习岗位,吸纳过百名见习学员。
开展招才引智系列活动
邀请中山职业技术学院领导和专家到企业调研,带重点企业代表走访广东理工学院,双向沟通,促进学校与企业建立联动联系,实现校企资源互通,为企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劳动关系更加和谐稳定
不断加强劳动保障维权体系建设,业务水平和维权能力明显提高,已建立成熟劳动保障监察日常巡查、专项检查、劳动者投诉举报、劳动争议仲裁调解裁决等多措并举的维权体系。
全面贯彻《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等劳动保障法规政策,深入推进劳动合同制度,切实提高了劳动合同签订率;严厉打击拖欠农民工工资支付行为,连续三年被评为“农民工工资支付考核工作A级”称号,进城务工农民的劳动环境更加和谐。
进一步完善劳动争议调处体系建设和劳动保障纠纷行政大调解体系建设,从业务水平和人员素质两个方面大幅提升了劳动保障监察效能,完善劳动保障维稳、信访信息报告制度和维稳工作预案,畅通了来信来访、集体劳动争议、信访突出问题的调处通道,规范了涉企监察执法行为,涉劳突发事件均及时介入、妥善处置,以调解方式处理的涉劳案件大幅提升,为过万名劳动者追回劳动报酬8000多万元。至今,辖区内劳动合同签订率稳步提升,在规模以上企业已达95%,劳动关系总体和谐稳定。
“三项工程”有序推进
持续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计划,广泛动员各方积极参与,围绕提技能、促就业、助产业的目标,推动“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在辖区落地落实。
中山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石岐乳鸽菜式烹饪技艺申报成功,承办“粤菜师傅、幸福菜谱、石岐乳鸽”专场活动之中山市第一届“鸽肴”大赛,进一步提升粤菜文化影响力;目前正有序推进注册“石岐乳鸽”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工作。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