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番禺:灯芯草手艺日渐式微,大石老街坊在坚守中传承

番禺融媒
+订阅

说起番禺大石,上了年纪的街坊都知道,大石有三宝,慈菇、马蹄、灯芯草。在这里,记者专门说说三宝之一的“灯芯草”,走近灯芯草手艺人,看看大石老街坊如何在坚守中传承灯芯草手艺,领略大石本地的独特文化。

村民在收割、摊晒灯芯草(资料图片)

过去:家庭收入重要来源

家住大石街会江村70多岁的梁强是灯芯草区级代表性传承人。梁强告诉记者,灯芯草作为大石三宝之一,是过去大石地区(含现在洛浦街)普遍种植的农作物之一。大石灯芯草的加工是一门精细的手艺,干这个活的大都是妇女,用途不同采取的加工方法也不同。

梁强向记者介绍大石灯芯草

一是用于点油灯用,将草晒干后,取其茎的中心部分,割出的灯芯长约0.5-1米,用红纸包成一扎;二是药用,具有清热利尿、消炎、安神镇惊功能,将削脱的茎壳反复卷折成一寸来长,再以灯芯缠绕捆扎使其稳固,编成灯芯花;三是用于制作灯芯草工艺品。

据梁强介绍,早在明清时期,大石地区已出现大型灯草专业交易市场——灯草市。20世纪70年代,该工艺成为番禺县土产进出口公司拳头产品之一。不少农户以制作和出卖灯芯花作为家庭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直至今天,大石地区仍有不少本地居民以此为生。

旧时村民在加工灯芯草(资料图片)

村民何某说,以前家里很苦,几个兄弟姐妹从小就跟着绕灯芯花。

村民陈姑婆回忆说,她从小就挑灯芯草,以前在生产队做到天亮,不然没有钱买盐。

梁强告诉记者,在过去,很多大石人,特别是家庭妇女、学生哥、老人,一有空就绕灯芯花,以补贴家用。以前,在大石的街头巷尾,经常有人挑着担子或骑着单车到村民家里收灯芯花,如今这个场景虽然还能在大石的大街小巷里见到,但已不多见了。

大石灯芯草

梁强介绍说,大石产的灯芯草,与湖南、江西等地产的灯芯草不同,它有一个明显的特征,做出来的每一个灯芯扣都有花,而且灯芯结构柔软、吸油力强、点灯更持久,药用价值也更好。

这就是大石这片土地带给大石人的独特财富,梁强有些自豪地说。

梁强告诉记者,以前,大石水道南岸都是肥沃的冲积土,围垦较早,属于老围田,且辖内河道纵横交错,这独特的地理位置为灯芯草提供了天然的种植条件。

早在宋朝的时候,会江村的北边都是大海,明朝时才淤积成了滩涂,他们的祖先就在这片滩涂上面种植灯芯草。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高,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使得灯芯草的种植日渐式微,如今虽然仍有老街坊在制作加工灯芯草,更多是为了打发时间。

梁强老伴在加工灯芯草

诚如梁强所言,记者来到他家时,他70多岁的老伴正坐在门口加工灯芯草。

老人告诉记者,她没事的时候就挑挑灯芯草,挣钱是次要的,主要是消磨时间。

现在:昔日繁荣不复现

关于灯芯草的历史并没有太多的详细记载,但在大石历史上,曾长期存在过庞大的灯草交易市场——“灯草市”,并有古代石刻为证,该石刻现存于大石小学。

灯草市(资料图片)

梁强曾搜集、挖掘灯芯草古往今来和背后的故事,撰写过《大石一宝灯芯草》一文,收录在《番禺文史资料》中。文中介绍:据史料可上溯至明、清为第一鼎盛期,20世纪50年代后期至80年代末为第二鼎盛期。明代大石圩有“灯芯市”,即处在东联村古市场,后迁至大石上街下街,灯芯市建有门楼,1938年被日寇飞机炸毁,如今尚存灯芯市的门楼石额。

《越华报》上介绍的大石灯芯草的文章(资料图片)

曾是广州销量最大的报纸之一的《越华报》,曾于1947年12月8日第四版刊登一篇名为《大石灯芯草》的文章,里面写到,“每逢旧历三、六、九日的墟期,她们便成群结队地拿去在特定的场所出售……”而当村民开始出售灯草时,全国各地的商贾,以及赶集购物的人群从各地慕名而来,云集于此,热闹非凡,鼎盛一时。

不过,随着农村城市化的推进,大石逐渐从一个农业小镇向现代化都市发展,灯芯草无可避免受到冲击,不管在种植还是手工艺制作,都日渐式微,昔日的繁荣已不复现。

梁强告诉记者,目前灯芯草的种植、制作、收购主要以散户为主。

上门收购灯芯草(资料图片)

80多岁的陈姑婆一直都在自己的自留地有种灯芯草,她说,只有三四分地而已,很少的。前些年都是自己去种,近几年由于年纪大了,她子女不让她种,由女儿帮忙种。

“一般农历七八月种,八月比较多,九月就比较迟了,农历二月尾三月初,大概清明前后就可收割,而且天越冷就越好长,特别是过年这段时间。”陈姑婆介绍道。

现在,大石只有少部分人在种植灯芯草,那么想要制作灯芯花,灯芯草又从哪里来呢?

梁强告诉记者,现在大部分大石人挑的灯芯草是从湖南运过来的。但在本地人心中,湖南产的灯芯草比本地产的还是要差点,而且一眼就能分辨出来。湖南产的灯芯草,比较粗、硬,要浸久一点才能做,大石产的灯芯草很软熟,浸一下水,就像面一样软了,而且大石产的灯芯草是有花的,做出来的每一个灯芯扣都有花,但湖南的灯芯草不仅没有花,而且点油灯容易熄灭,大石产的灯芯结构柔软、吸油力强、点灯更持久。

一扎称为“一千花”

据梁强介绍,大石本地产的灯芯花不仅更好看,还可卖出更高的价格,400个“灯芯花”为一扎,大石人习惯称为“一千花”,“一千花”大约卖30元左右,但这并不是固定价格,灯芯花也是分等级的,有一级花、二级花等不同级别,全看手艺。灯芯靓不靓、绕的灯芯多不多、绕得匀不匀称、一扎花整不整齐、是不是本地草......这些都逃不过收购人的眼睛,一眼就能看出是不是靓花。

梁强边介绍边向记者示范灯芯草的制作工艺和流程。

梁强演示制作流程

只见他从成捆的草中随意抽出一根,用专门的铁质工具“草挑”对准一端,“哗”地向上一挑,便露出中间一整条白花花的灯芯。“挑之前,要先把干硬的草喷湿或置于水中浸湿,让其变软,再晾晒一两个小时,这样才比较好挑。”粱强介绍道。

梁强告诉记者,做灯芯花不是一个暴利的生意,赚的都是几分几毫的利润。对老一辈人来说,也不是要图很多钱,赚一点点就可以了,但对年轻人来说,靠这个来养家,肯定是不够的。

未来:做好传承和发展

在城市化进程的今天,大石灯芯草之所以还能够在夹缝中生存下去,是因为灯芯草全身都是宝。

梁强告诉记者,首先,灯芯草刮去外壳便成人们熟悉的“灯芯”,把其放在植物油上点燃,便成了古代家庭的照明工具油灯。其次,它还有药用价值。据《中国中草药典》记载:“灯芯草,性甘、淡凉,清心火、利小便,可治心烦口渴、口舌生疮、尿道感染、小便不畅、痢疾等症”。

时至今日,灯芯草最大的用途就是其药用价值,可以用来煲水、煲凉茶、煲粥等等,特别是夏天,用于清凉去湿、消暑解渴,很受欢迎,本地人还会用来冲牛奶给小孩喝。

梁强表示,灯芯草虽然有一定的价值,但现在面临着一个传承和发展的问题。作为大石灯芯草区级代表性传承人的他目前正在不遗余力地推广和宣传大石灯芯草文化,希望能够引起更多年轻人的关注。在他们的宣传推广下,大石小学现已是灯草文化传承基地,将灯草文化融入到日常教学中。

梁强在推广大石灯草文化

除了传授历史知识,大石小学主要进行手艺传承,教会学生怎么制作灯芯花。为此,学校开发了关于灯草制作的校本课程,还制作了小视频,根据不同的年级进行不同的教学内容,分年段推进,一学期约三四节课,到六年级时,孩子们就能对灯芯草有了全面的认识。

另外,大石小学还设有民俗馆,展示灯草文化历史;开辟了种植园,供学生观察灯芯草的生长过程;同时还开展了关于灯芯草的课题研究,推动本土文化等。

大石小学还通过开展一些活动、比赛挑选出一些绕得又好又快又有兴趣的学生,选为小传承人,走出校门推广灯草文化。

2021年,番禺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公布了番禺区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推荐名单,全区共有8人入选,其中大石灯芯草制作工艺传承人范翠燕榜上有名。

范翠艳在加工灯芯草(资料图片)

现为大石小学教师的范翠燕在六七岁的时候,就跟着家人学习灯芯草制作工艺,熟练掌握一扎灯芯花各步骤的制作技艺。

由于大石小学是灯芯草文化的传承基地,范翠燕常年教授学生制作灯芯草技艺。从2012年起,每年在灯芯草文化节上带领学生现场展示制作灯草技艺。范翠燕还指导学校不少老师制作灯芯草技艺,让更多的老师加入到传承的行列中。

教授学生制作灯芯草

为了推广灯草文化这个大石独特的文化,大石街专门成立了大石灯草协会,在每年的灯草文化节上进行大石灯草传承工艺制作展示。

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在大石这片土地上孕育出的灯芯草曾养育着一代又一代大石人,这是属于大石独有的历史,是属于大石人独有的记忆,希望能够把这大石独特的灯草文化传承和发扬光大,让更多的人了解大石三宝之灯芯草。

文/图:番禺融媒记者袁辉 杨颂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