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三年在广东省第三方患者满意度测评中排名第一;连续三年跻身国家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全国百强;2019年入选广东省建立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试点医院,2021年入选广东省高水平医院重点建设单位;2022年成为广东省首批“互联网+医疗健康”示范医院;入选广东省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医院……这一项项沉甸甸的荣誉,是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下称:市一医院)近年来交出的亮眼成绩单。
十年担当,十年成长。市一医院以提高人民群众健康需求为出发点,积极改革创新,全面推进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现代化医院管理工作,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让佛山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
聚焦关键技术升级
让人民群众“病有所医”
近日,家住禅城区的81岁温爷爷出现了头晕、乏力的症状,到市一医院检查发现心跳1分钟只有31次,心电图检查提示高度房室传导阻滞。而普通人的正常心率为每分钟60~100次。医生表示,心跳过慢可能出现乏力、头晕、意识丧失甚至危及生命。起搏器是公认的治疗心动过慢的最有效方法。
但是,高龄的温爷爷有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等诸多基础疾病,难以耐受传统起搏器植入。市一医院心血管内科团队为温爷爷实施了目前先进的无导线心脏起搏器Micra AV植入术。手术过程仅耗时约半小时,患者全程清醒,无需气管插管和呼吸机辅助,术后很快康复。这例手术的实施也是市一医院完成的医院首例新一代具有类似双腔功能的无导线起搏器——Micra AV植入手术,这也是国内首批完成该项技术实践的团队,实现了该院在无线起搏治疗领域的升级再突破。
该项技术的成功实施是市一医院紧跟世界先进医疗技术前沿发展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市一医院不断提升疑难病症和急危重症救治能力。充分发挥多学科协作优势,不断提升医疗技术水平和疑难重症诊治能力。随着第四代达芬奇机器人落地市一医院,开创了佛山市精准微创手术新时代。技术升级的背后是市一医院坚持以学科建设为中心,以医疗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抓手,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
2021年10月22日,成功完成佛山首例达芬奇机器人手术,开启外科”精准微创手术”新时代,目前机器人手术突破100例。
2021年4月,市一医院正式入选广东省高水平医院重点建设单位,医院学科建设取得重要成果。麻醉科获评佛山市唯一的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实现临床学科建设历史性突破。目前,市一医院共有: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1个,广东省医学重点专科1个,广东省临床重点专科15个,佛山市医学高水平重点专科46个,佛山市中医重点特色专科4个。
今年4月1日,佛山市卫生健康局下发了《佛山市卫生健康局关于公布佛山市“十四五”医学重点专科的通知》,公布全市非中医类的医学重点专科共评审出183个,其中市一医院上榜46个,占四分之一,在全市医院里排名第一。
大专科,小综合
专科更“专”引领多学科并肩发展
市一医院以整合医学模式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抓手,推动临床学科高质量发展。
建立整合式专病诊疗中心,成立了儿童医学中心、佛山首家呼吸与肺结节诊疗中心,将评估、检查、多学科诊疗在同一区域内完成,提升患者就医体验、推动临床专科专业化发展。与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共建“国家呼吸医学中心佛山协同中心”;瞄准世界前沿,与超声医疗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超声医疗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共建“超声医疗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临床应用中心”;与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共建“岭南罗氏妇科流派工作站”,推动中医名师名科建设;设立核医学专用防护病房,填补佛山市医疗行业空白;与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等单位联合完成的研究成果入选2019年度中国医学重大进展。成功申报“广东省3D骨科仿生转化医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2019年中国医院学科科技量值排名榜单中,市一医院耳鼻咽喉科、口腔科、烧伤科分列第23、35、75名。2020年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发布“2019年度七大区域医院专科声誉排行榜”中,核医学科再获提名,连续3次荣登年度榜单。胸外科荣获“中国胸外科ERAS示范项目加速康复外科示范中心”称号,乳腺疾病诊疗中心入选首批全国乳腺癌规范诊疗治疗控制试点中心。
此外,还以患者需求为导向,整合提升一批临床专科,通过积极打造整合式医疗中心,提高服务患者质量。推动成立国际医疗中心、产科特需中心、中西医结合科、日间医疗中心,一体化影像中心等不断完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与此同时,医院全面改善就医环境,建立一站式患者服务平台和统一预约平台,推出“云探视”平台,连续三年获评广东省第三方患者评价服务满意度第一名、连续七年获评佛山公共服务最佳口碑单位,患者满意度、职工满意度逐年提升。
2022年3月2日,国际医疗中心投入使用。
锚定医学创新驱动
推进高水平医院建设登峰计划
2019年1月,佛山市在全省地级市中率先实施高水平医院建设“登峰计划”,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入选成为为重点建设单位。以“登峰计划”为契机,市一医院着力推进学科建设和医院高质量发展。
“登峰计划”实施以来市一医院科研创新不断有新的突破。截至今年上半年,“登峰计划”项目结题128项,建设任务总体项目完成进度达90%。其中,肾内科团队参与的《高分子生物活性可控接枝技术及其在血液净化中的应用》成果获广东省科技进步奖技术发明一等奖,不仅是医院开展“产-学-研”相结合的典范,更是医院实施“登峰计划”以来科研上的重大突破。
科研就像医院的动力引擎,推动医院更快、更好发展。市一医院成立转化医学研究院,促进科研水平快速发展,为成果转化奠定基础。推动成立佛山市卫健系统生物医药与健康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工作专班小组,推进医学科学院建设。
近年来,市一医院科研立项数量大幅提升。其中,仅2021年获国家、省、市立项共110项,获资助金额669.5万元。2021年,市一医院共有97项课题立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8项,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2项,广东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基金省市联合基金及企业联合基金共14项。
科研教学交流合作方面也卓有成效。今年6月,与季华实验室举行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双方将促进科技创新与医学的深度融合,激发创新活力,推动医院科技水平不断提高。还多次与香港中文大学多次互访,就教育教学、科研创新、学科建设、人才建设、临床医疗等多个领域进行洽谈,探索建立高水平、深层次的校院合作新模式。
筑巢引凤
高层次人才蓄水池日渐充盈
人才是医院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源泉。截至2021年12月,市一医院共有员工3529人,硕士以上学历650人(其中博士110人),占19.70%,高级职称人员908人,占27.51%。现有在职国务院津贴专家4人、广东省医学领军人才1人、自然科学基金杰青人才1人、杰出青年医学人才8人、“广东特支计划”科技创新青年拔尖人才1人、佛山市医学领军人才5人、创新领军人才3人、杰出青年医学人才23人、医学骨干人才15人、高新技术成就奖2人、佛山名医9人,形成了一支兼具临床与基础研究的人才队伍。
此外,市一医院还有2人获得博士生导师资格,实现医院“博导”的突破。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考核获评全国“优秀”等级,并成为除大学直属附属医院外,省内医疗界唯一具有独立招收博士后资格的医院,首批已独立招收博士后13人,在站博士后增至27人。
百年名院,不断跨越。市一医院相关负责人指出,市一医院将坚定传承和弘扬“救死扶伤、诚信关爱”的文化,大力发展学科建设,不断优化和提升医疗技术服务和管理水平,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继续为佛山这个万亿城市的新发展提供高水平的医疗健康服务保障,为增进佛山人民健康福祉,为佛山进一步营造一流营商环境作出新贡献。
【撰文】夏小荔 陈润钿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