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师说药】诗句“遍插茱萸少一人”里的“茱萸”是指山茱萸还是吴茱萸

鹤山市中医院
+订阅

说到刚过去不久的重阳节,大概很多人都会想到王维的那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由诗句“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我们可以看出来在古代佩戴茱萸是重阳节的重要习俗,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登山插茱萸可以驱虫祛湿、逐风邪,使其适应自然气候变化。

那么诗句里的“茱萸”指的是我们中药里的吴茱萸还是山茱萸,或者是其他的呢?

吴茱萸

【基本概述】

本品为芸香科植物吴茱萸、石虎或疏毛吴茱萸的干燥近成熟果实。主产于贵州、广西、江西、湖南、云南等省区。其味辛、苦,性热;有小毒。归肝、脾、胃、肾经。功能散寒止痛,降逆止呕,助阳止泻。主治厥阴头痛,寒疝腹痛,寒湿脚气,经行腹痛,脘腹胀痛,呕吐吞酸,五更泄泻。以粒小、饱满坚实、色绿、香气浓烈者为佳。

【临床应用】

1、寒凝疼痛:本品辛散苦泄,性热祛寒,主入肝经,既散肝经之寒邪,又疏肝气之郁滞,为治肝寒气滞诸痛之主药。

2、胃寒呕吐:本品辛散苦泄,性热祛寒,善能散寒止痛,还能疏肝解郁,降逆止呕,兼能制酸止痛。

3、虚寒泄泻:本品性味辛热,能温脾益肾,助阳止泻,为治脾肾阳虚,五更泄泻之常用药。

【禁忌】

1、中药配伍禁忌:

(1)蓼实为之使。恶丹参、硝石、白垩。畏紫石英。

(2)不宜与甘草同用,吴茱萸生物碱可以与甘草酸发生沉淀反应,使吴茱萸降低疗效。

2、中西药配伍禁忌:

(1)吴茱萸可使外周血管扩张,不宜与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合用,可以明显对抗前者的升压作用。

(2)苯海拉明可以对抗吴茱萸的降压作用,二者不宜联合应用。

3、饮食禁忌:忌寒凉留湿之物。恶牡蛎肉,忌猪心。

【注意事项】

本品辛热燥烈,易耗津气动火,故不宜多用、久服。阴虚有热者忌用。

山茱萸

【基本概述】

本品为山茱萸科山茱萸属植物山茱萸的成熟果肉。其味酸、涩,性微温。入肝、肾经。功能补益肝肾,涩精,敛汗。主治肝肾不足,头晕目眩,耳鸣,腰膝酸软,遗精滑精,小便频数以及虚汗不止等症。

【临床应用】

1、用于肝肾不足,头晕目眩,耳鸣,腰酸等症。

山茱萸功能补肝益肾,凡肝肾不足所致的眩晕、腰酸等症,常与熟地、枸杞子、菟丝子、杜仲等配伍同用。

2、用于遗精,遗尿,小便频数,及虚汗不止等症。

山茱萸酸涩收敛,能益肾固精。对肾阳不足引起的遗精、尿频均可应用,常配合熟地、菟丝子、沙苑蒺藜、补骨脂等同用;对于虚汗不止,本品又有敛汗作用,可与龙骨、牡蛎等同用。

3、本品能固经止血,可用治妇女体虚、月经过多等症,可与熟地、当归、白芍等配伍应用。

【注意事项】

本品温补收敛,故命门火炽,素有湿热而致小便淋涩者不宜使用。

【鉴别用药】

两药均入肝、肾二经,具有温肾助阳的作用。但吴茱萸辛散苦泄,性热祛寒,既散肝经之寒邪,又解肝气之郁滞,为洽肝寒气滞诸痛之要药;又能温中止呕,用于胃寒呕吐之证;亦能温脾益肾、助阳止泻,为治脾肾阳虚,五更泄泻之常用药。山茱萸酸微温质润,其性温而不燥,补而不峻,既能补益肾精,又能温肾助阳;既能补阴,又能补阳,为补益肝肾之要药,用于肝肾亏虚,头晕目眩,腰膝酸软,阳痿等;既能补肾益精,又能固精止遗,用于遗精,遗尿;亦可补肝肾,固冲任,用于崩漏下血及月经过多;还能敛汗固脱,用于大汗不止,体虚欲脱证。

那么到底王维诗里的是哪一种茱萸呢?

据史籍记载:“俗尚九月九日谓上九,茱萸气烈,熟色赤,可折其房以插头,云辟恶气而御初寒。”由此可知,茱萸虽然成熟时为红色,但是气味浓烈。因为古人认为可以辟邪的植物,如菖蒲、艾蒿等等,均是气味辛香浓烈的植物。以上只有吴茱萸所属芸香科正是混发性气体大科,气味浓烈的花椒、柑橘、柠檬均来自芸香科。吴茱萸果实秋季成熟,众多紫红色的小果实组成一个大型的花序,顶在枝头非常醒目。现在可以确定,吴茱萸被认为可以驱虫辟邪,重阳节插在身上的茱萸正是吴茱萸。

END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