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今年9月底,污水处理厂BOD5进水浓度提升至98毫克/升以上,较提质增效前提升约70%……10月14日,记者了解到,东莞大力推进污水处理设施提质增效工程,常平镇通过踏实开展管网系统建设,推动源头雨污分流,关闭河道收水总口和低位沿河截流井,完善市、镇、村三级管理责任体系等工程措施和管理措施,提质增效成效渐显。
搭建完整的污水收集系统
建成区管网密度超15公里/平方公里
早年间,东莞截污管网系统未全面建成,仅靠少量的截污主干管通过河道收水总口的方式收集河涌污水进行处理。
以常平为例,2016年以前,该镇仅有早期建设的30余公里污水主干管网,通过河道收水、总口收水,外水大量进入导致处理效率不高。2016年起,常平大力开展次支管网建设,至2019年建成约200公里的截污次支管网,但仍存在较多河道收水总口、截流井,截污管网覆盖率也不够高,污水处理厂BOD5进水浓度不足60毫克/升,污水集中收集率不足50%。
如今,常平镇污水处理厂BOD5进水浓度提升至98毫克/升以上,较提质增效前提升约70%。这得益于常平以踏实开展管网系统建设、推进源头截污为基础,创新方式,积极探索,推动处理设施提质增效。
踏实开展截污管网建设,大力推动源头雨污分流,这是常平促进污水处理提质增效的重要抓手。
自2019年起,常平打响“截污大会战”,一方面由镇政府主导,大力推进雨污分流管网建设,结合市级统筹的大兵团作战,搭建出从主干管到次支管到微支管的完整污水收集系统。
目前,常平共建成3个层次截污管网逾1100公里(总里程较2016年提升30倍),建成区管网密度超15公里/平方公里,居全市前列,打造了一个相对坚实的截污系统基础。
另一方面,常平由行业主管部门发力,分头推进全镇排水户开展源头截污工作,将排水户分类为13个类别,分别指导其开展源头截污。目前,全镇37个老旧楼盘小区、所有具备接驳条件的居民楼及95%以上的重点排水户,已完成雨污分流及污水接驳。
整治低效的沿河截流总口
关闭9处河道收水总口、11处低位沿河截流井
开展厂-网-河联合调度,整治河涌收水总口,这是常平促进污水处理提质增效的又一抓手。
2020年年底,在市东引运河指挥部的指导下,常平开展了厂-网-河联合调度工作,通过联合降低内河水位,观测暗渠出口及河涌沿线排口情况。
与此同时,常平镇污水处理厂按最大处理能力运行,降低污水管液位,观测污水管网系统畅通性、截流井收水口运行情况。
常平经排查整治,已关闭9处河道收水总口、11处低位沿河截流井,有效减少外水入渗,实现污水管网基本封闭运行;并结合厂网高程,持续科学控制内河涌水位。此举一方面保障河道水质,另一方面保障汛期防洪排涝需求,有效降低了外水对污水处理能力的挤占,提升设施的处理能效。
完善全面的联动管理制度
三级管理提升污水处理工作效能
近年常平逐步推动提质增效工作由“建”向“管”转变,加强市、镇、村三级管理工作,在提升污水处理工作效能的同时,带动全镇水环境质量不断向优。
一方面,常平将污水管网移交市水务集团管网公司或自行委托专业团队运营,保障管网系统的健康运行,充分发挥管网的污水收集能力;另一方面,常平积极发动村基层力量,通过压实河长制各项工作,联动镇、村级河长,由技术部门明确工作要点和重点清单,加强巡查打卡,及时发现、处理问题。
随着提质增效工作不断深入,常平水环境治理也得到明显改善,自2021年底来全镇内河涌全面消黑,2022年下半年达标率达80%,同比增长近50%,提质增效工作成果不断凸显。
【记者】何建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