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了!广州唯一!从化入选2022年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名单

广州从化发布
+订阅

重磅!从化区作为广州唯一的区入选2022年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名单!

10月14日,农业农村部、国家乡村振兴局公布了《2022年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名单的通知》,同意100个单位为2022年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单位。

其中,广东省4地上榜,广州市从化区榜上有名!

一起来看看从化区是如何精心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最美乡村,奋力建设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区的

▼▼▼

一个个美丽乡村,珍珠串联组团成片;

一批批优质产业,落地生根激发活力;

一群群新型农民,共同奔向美好生活

……

乡村振兴,从化示范。

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从化区始终坚持“抓乡村振兴就是抓全区工作”的总基调,砥砺奋进,精准用力。作为广州唯一,从化区入选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名单,为这些年来乡村振兴工作交上一份最满意答卷的同时,努力为广大民众绘就一幅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新时代“富春山居图”。

硕果累累话丰收

乡村振兴看从化

从化区统筹推进“五大振兴”各项工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成效显著。以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乡村振兴第一场硬仗,实现特色小镇多点开花,乡村风貌焕然一新,基层治理持续释放新动能,特色产业方兴未艾。

从化先后承接国家级全域(县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广清接合片区、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示范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全国试点区、国家水系连通及农村水系综合整治试点县等国家试点任务,成功入选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名单,在广州不断探索超大城市的乡村振兴之路上,做出了有益实践,也为国家战略发展布局探索经验。

近年来,从化先后获评“全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效显著激励县”“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2021年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广州首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花卉)成功通过认定;太平镇被评为“2020年国家农业产业强镇”,温泉镇和城郊街西和村分别获评全国乡村治理示范镇、村,西和村、南平村、莲麻村被评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西塘村获评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等。

从化乡村振兴蹄疾步稳,在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等五大振兴方面成绩亮眼,在实践中书写“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从化答卷。

提质效,

乡村产业平台迈向新高度。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关键。在农业方面,从化把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作为实施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抓手,做大做强现代农业产业园。构建“1+7”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体系,累计投入财政资金9.3亿元、社会资金52.35亿元,成功打造8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花卉产业园认定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产业园数量居全省第一,辐射带动5.1万农户,带动创业就业约8万人,2021年产业园内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4万元,高于全区平均水平32.9%。

围绕农业“生态化、特色化、产业化”目标,从化十大特色农业产业发展亮点纷呈。从化荔枝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和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荔枝精深加工率达35%,全国领先;拥有荔枝、花卉、流溪娟鱼3个国家级种质资源库和全省加工规模最大的丝苗米加工产业园;花卉种业全国领先,是全国最大的观叶小盆栽生产基地,年产种苗2亿盆、小盆栽6亿盆;从化香米产业园和荔枝产业园入选中国科协的科技小院;与华南农业大学共建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荔博园5G数字农业智能化示范果园全国领先,艾米5G数字农田系统向全球首发并在部分省市推广。2021年全区农业总产值58.49亿元,比增10.4%。

“国字号”“乡字号”品牌建设持续增员。全区拥有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5个,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4个、省级“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专业镇6个、专业村43个,市级“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专业镇6个、专业村45个。“从化荔枝”“从化荔枝蜜”“从化流溪娟鱼”品牌获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商标局正式注册。

强优势,

现代农业产业跑出加速度。

作为广州市的农业大区,从化农业基础良好,物产禀赋丰厚。全力提升粤港澳大湾区“舌尖上”的保障水平,让“从”字品牌优质农产品走上粤港澳大湾区的餐桌。

稳住“米袋子”,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20.5万亩以上,年产量6.8万吨以上。广州市从化区和稻丰、艾米会品牌荣获“广东丝苗米品牌示范基地”称号。装满“菜篮子”,蔬菜面积20.69万亩,产量31.87万吨,生猪出栏量22.72万头,家禽出栏数量555.85万羽,禽蛋产量1.46万吨以上。拥有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20个,引进国际一流的公猪种业基因库、亚洲单体最大的蛋鸡产业园,成功创建国家级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1个,广东省畜禽养殖标准示范场10个,成功创建广东省现代化美丽牧场4个,从化的禽蛋、奶、粮食、猪肉等农产品产量分别约占广州市自产量的91%、61%、48%、35%。端好“果盘子”,水果种植面积49.01万亩,水果产量超过14.79万吨。从化获批创建国家荔枝优势特色产业集群,成功培育流溪红荔(无核荔枝)等新优迟熟荔枝品种和世界首个龙眼与荔枝杂交新品种——“脆蜜”;“荔枝定制”引领“农产品+”定制销售模式,推出国内首个荔枝元宇宙虚拟直播,让荔枝从“小特产”升级为“大产业”。玫瑰柑、火龙果、葡萄等高品质水果接龙上市,鸡心黄皮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启迪农业、新田水果专业合作社入选广东柑橘品牌示范基地。“从化水果”成为了市场信赖,市民最爱。做实“花瓶子”,2021年花卉种植面积2.86万亩,年产值9.5亿元,花卉产品享誉全国。小盆栽产量占全国60%-70%,价格是全国市场的标杆,每年有150多个花卉品种约5000万株优质花卉种苗推向全国各地并出口东南亚。拥有华南最大花卉交易平台—新开花谷花卉交易中心,建成全国重要的花卉精深加工中心,“从化栽培”随手易购。打造“茶罐子”,优质生态资源,孕育了广州最好的本土品牌茶叶,民乐红茶、流溪绿茶、桂峰山茶系列经久不衰。新贵品牌无忧茶(无咖啡因茶),前景可期。

聚合力,

富民兴村成效持续激发。

检验农村工作实效的一个重要尺度,就是看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没有。从化积极探索联农带农富农之路,不断健全联农带农利益联结机制,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切实提高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2016年年底从化实现全面脱贫,2021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10.6%。

罗洞工匠小镇为例,通过挖掘传统乡村工艺和特色产业内涵,大力弘扬新时代“工匠精神”,弘扬传统工匠文化,将一个小山村蝶变成一个开放式的农业大公园。多措并举带动增收致富。引入企业流转45亩土地,依托华南农业大学技术力量,将低效利用土地改造为连片良田,通过春夏种水稻、冬种小麦,实现“一年三造”皆丰收,粮食年产量达10万斤,带动农民增收81万元。引入的桃花源公司,筹集2亿多元收购村里闲置的旧纸厂,通过盘活改造建设集工艺大师工作室、展览、教学、交易为一体的罗洞百匠园产业园,搭建小镇产业发展的重要平台。引入羌族草编传承人黄强、羌族水磨漆艺非遗传承人朱志红、广绣传承人谭展鹏等25名国家级、省级、市级、区级非遗项目传承人落户开馆,常年驻点传授砖雕、木雕、榄雕、掐丝珐琅、古琴等特色工艺,弘扬传承非遗文化,开办大国工匠课程,设计农耕工匠文化研学活动路线,以工匠文化赋能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蓬勃发展的乡村旅游不断吸引有情怀、有技术、有经验的社会人士逐梦从化乡村。

森林覆盖率高达69.1%、溪河水质达标率100%、空气质量长居全市榜首……身为广州的“后花园”“北回归线上的明珠”,从化一直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

生态价值加速转化,

绿色财富持续蓄积。

绿色生产、绿色消费、绿色政务与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的生态资源禀赋相得益彰。从化率先启动碳达峰、碳中和行动,高质量打造“两区两谷”,争当全国全省乡村振兴发展标杆,中瑞低碳城市项目合作内容加快落实,省级碳中和试点示范区加快建设,拥有国家版本馆广州分馆、从都国际会议中心、生态设计小镇、香港赛马会从化马场等引领型的高端平台项目,世界生态设计大会获联合国经济及社会理事会“特别咨商地位”,联合国工发组织国际生态设计促进中心、联合国技术银行组织生态设计促进中心等2家联合国下属机构成功落户,拥有全国首批国家工业设计研究院,全球生态设计产业策源地加快建设。抓住国家设立华南国家植物园重大机遇,积极推进华南植物园从化展示园建设,打造生物多样性保护示范“名片”。先后圆满承办了“全国绿水青山论坛”“全国农村改厕问题摸排整改调度座谈会”“全省农村厕所革命 垃圾污水治理现场推进会”“珠三角美丽宜居乡村建设现场推进会”等多个国家部委、省市乡村振兴活动,彰显从化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担当。

以“点”入手,从“面”推开,

擦亮美丽乡村新底色。

全域推进美丽家园、美丽田园、美丽河湖、美丽园区、美丽廊道等五大行动,常态化开展“三清三拆三整治”行动,促进人居环境整治向品质化提升,全面建设宜居宜业的美丽生态家园。

图源:i广州

从化两次代表省、市接受中央一号文件贯彻落实情况督查和国务院人居环境整治大督查,并获得督查组的肯定;入选“2020年度全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效明显激励县”;以全省第一名成绩入选国家水系连通及农村水系综合整治试点县;荣获全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考核珠三角片区第一名;西和村、南平村被评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莲麻村被评为“全国文明村”“全国环境整治示范村”;莲麻村、南平村荣获“广东省十大美丽乡村”;西和村、米埗村荣获“广东省特色名村”。岭南特色美丽宜居乡村,日渐成为从化最靓丽的名片。

对此,从化坚持生态优先,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不断点缀从化乡村风景线。全区221条行政村达到省定美丽宜居村标准,44条行政村打造成为特色精品村,精心打造2638个“四小园”生态板块。深化推进“厕所革命”和污水、垃圾治理,全区农村卫生户厕普及率100%,建成乡村公厕共260余座,打造“乡村15分钟如厕圈”,其中,西和村装配式公厕荣获广州市最好服务公厕,南平村装配式公厕荣获广州市“最新科技公厕”奖,2020年11月,央视一套予以报道推广;村庄保洁覆盖率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同时,创新设置“美丽银行”“美丽超市”,破解农村垃圾分类的“痛点”“堵点”问题;农村生活污水实现收集处理率93%以上。2020年,以鸭洞河碧道为样板助力从化成功入围国家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试点县,2022年,鸭洞河治理工程获“生态修复设计单项奖”。

特色小镇建设多点开花,为打造“百里流溪”新乡村示范带按下“加速键”。

从美丽乡村到特色小镇再到新乡村示范带的卓越迈进,从化区致力编织乡村振兴的幸福纽带,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平台上锚定目标,不断推陈出新打造乡村振兴“升级版”。“十三五”期间,从化积极谋划布局两批20个特色小镇,其中,生态设计、南平静修、西塘童话小镇等9个特色小镇被纳入省级特色小镇培育库;进入“十四五”,我区按照“以点为基、穿点成线、连线成片、聚片成面”的思路,以流溪河生态走廊为主轴,以镇街为单位,以特色小镇为基点,沿流溪河流域35公里,打造“百里流溪”系列新乡村示范带,努力实现美丽生态、美丽经济、美丽生活“三美融合”的高地,辐射带动全域乡村振兴。其中,生态设计、西和花卉等示范带纳入广州市重点打造新乡村示范带。

目前,我区各示范带及特色小镇正逐步形成优质生态产文旅商圈,实现白天赏花看山玩水体验采摘乐趣,夜晚浸泡温泉享受安宁的一站式旅游;“夜游模式”也正乘势开启,“黄金周”“夜经济”成为各个特色小镇拉动经济增长的引擎,也让群众体验各具特色的休闲文化“新潮”。如在生态设计小镇,依托生态资源禀赋和生态设计理念,融合了野餐露营、直升机低空飞行、热气球体验、汽车集市等年轻化元素,吸引了诸多游客纷至沓来,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网红打卡点。

全方位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筑牢的是乡风文化振兴根基。从化以“红色”为根,以“绿色”为本,通过不断挖掘提升各村红色文化、村史文化、地域文化,创建“有故事”“有灵魂”“有品质”“有风骨”的新乡村,为乡村文化振兴注入新内涵。

着眼思想引领,为“有故事”的新乡村构筑更有力的堡垒。

从化多层级建强队伍,组建党史宣讲团和奋斗先锋宣讲团,把党的创新理论讲深讲透;组建百姓宣讲“轻骑兵”队伍,用身边人讲好身边事、身边事激励身边人。每年多形式开展各类宣讲千余场次,在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在祠堂前、榕树下、田地间、庭院里宣讲,既设有“板凳课堂”“田间播报”“乡村大喇叭”等理论宣讲,又设有粤剧、唱山歌、“三句半”、数白榄等文艺宣讲,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传播新思想。城郊街西和村的戚锡平家庭,获评“全国五好家庭”荣誉称号。

着眼传承保护,为“有灵魂”的新乡村铺好更深层的底色。

从化不断挖掘提升各村红色文化、村史文化、地域文化等作为提升内涵的灵魂,让乡村更具魅力。莲麻小镇在黄沙坑红色教育基地的基础上,打造了全省首个党章学堂。建设南平、罗洞、格塘、莲麻等20个村史馆,传承农耕文化。创立村史馆建设“从化标准”,编制《小史馆·大使命——从化村史馆建设指南》,形成了村史馆选址、建设、展陈、管理的一套标准。

着眼文明实践,为“正能量”的新乡村传播更多的温度。

作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全国试点区,从化先行先试成立全省首个高校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全市首个民政系统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和广州供电局首家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构建“1中心-15所-277站”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矩阵。重点发挥“粤菜师傅培训”“好日子讲堂”等作用,培育文明乡风。近年来,累计开展线下线上各类文明实践活动6000多场次,参与人数超30万人次。莲麻村、溪头村获评全国文明村,宣星村、西和村等40多个村居获省、市文明村称号。全力推进乡村“复兴少年宫”省级试点建设,建成罗洞工匠小学等17所各类乡村“复兴少年宫”;组建50支各级乡村“复兴少年宫”志愿队伍,开设经典诵读、工艺制作、剪纸、棋艺、快板等20门寓教于乐的课程,开展5000多场次各类活动,辐射带动近3万名中小学生参加。

人才是第一资源,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源头活水。

鳌头镇鹿田村1500亩的连片山地上,90后“海归”女孩邓迪方把沃柑种出了新花样;在风云岭脚下的艾米农业公园,80后广州人唐飞正追逐着农业产业梦……在从化,里的年轻人“回归”早已成常态。

年轻人“回归”的同时,从化的乡村振兴智库也在不断充实,农业科创能力大大提升。从化积极引进高端科研机构,相继引进了国际生态设计促进中心、中瑞低碳设计中心、广东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培训中心等一批重量级机构,建设乡村振兴智库。联合华南农业大学等高校及科研机构,引进和组建十个农业产业研究院,包括从化香米产业研究院、荔枝产业研究院、花卉产业研究院、壹号蛋鸡产业研究院、生猪产业研究院、柑橘产业研究院、农村电商产业研究院、从化无咖啡因茶产业研究院、从化流溪娟鱼产业研究院、广东省“一村一品”创新设计研究院。其中,从化香米产业研究院、荔枝产业研究院、花卉产业研究院、蛋鸡产业研究院、生猪产业研究院、柑橘产业研究院等已投入运营。广东省“一村一品”创新设计研究院已获省民政厅批复,研究院成立以来,大力开展增加品质、提升品质、树立品牌“三品”提升行动。

乡村振兴,人才振兴是关键。

从化大力促进“三师下乡”,引进高层次人才。从化引进了一批院士、乡村设计师、规划师、建筑师参与从化乡村振兴建设,提升乡村建设品质。近年来,从化累计引进(合作)院士、专家等高层次人才89人服务乡村振兴事业。同时,创造条件吸引一批有志于现代农业的青年大学生,培育了艾米农场、神农田园、农耕田园、耕山小寨等一批新型农业企业。积极开展“粤菜师傅”“南粤家政”“广东技工”三项工程,累计培训1.1万人次。从化培养的广州城建职业学院学生林怡峰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混凝土建筑项目冠军,受到省委政府表彰,获得“广东青年五四奖章”,良口镇团委书记曾新颖荣获首届“全国乡村振兴青年先锋”称号。

在推动乡村振兴工作中,从化区强化党对乡村振兴工作的领导,形成抓乡村振兴就是抓全区工作的共识,坚持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强化落实“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责任制。逐级健全由党政一把手任组长的领导机构,把抓“三农”、抓乡村振兴作为“一把手工程”。

扎实开展“党旗引领+乡村振兴”扩面行动,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从化组建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先锋队等14支党员先锋队;开展“党旗引领+战疫”行动,组织引导2.8万余名党员干部组建“头雁先锋队”“社区突击队”“企业服务队”等五路先锋队,有力保证了疫情“零传播、零扩散”。同时,深入开展红色精神传承引领行动,一体规划打造穗北红色文化产业带,创新开设穗北红色户外课堂,提振决胜乡村振兴的精气神。

推动组织体系全覆盖,在乡村织密五级体系,成为筑牢乡村治理的强大力量。

实现建立党员回居住地报到、网格党组织组建、党组织负责人选配、党员责任区、党员亮身份等“五个全覆盖”。推动党员参与乡村治理,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扎实开展“亮身份亮职责亮承诺争优秀”等行动,全区党员共参加垃圾分类站桶督导、疫情防控等志愿服务超30万人次。抓好城中村党建引领乡村治理。探索成立城中村“区域化党委”,并实施党员分类管理。以生态设计小镇周边乡村为试点,以“构建生态家园智慧管理体系,打造新时代乡村治理典范”为目标,以党群服务中心为纽带,将现代物业管理和传统乡村熟人社会治理有机结合,探索开展乡村治理综合试点工作。

以全国乡村治理体系试点示范区建设为契机,巩固完善群防共治“724”乡村治理模式,推动乡村“三治”融合。

从化积极推进区级社会组织培育基地建设,组织开展乡建乡创微公益创投大赛;整合了“仁里集”平台、政务服务平台及“乡云”乡村智慧治理云平台等乡村治理技术平台;创新成立全省首个公益诉讼观察站,率先推出“乡村检察官+公益诉讼观察员”工作机制,促进法治乡村建设。民主法治村(社区)创建率100%,全区276个村居(村221个、社区55个)成功创建省级民主法治村(社区),鳌头镇西塘村被评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村规民约修订完善率100%,所有行政村均制定和修订完善村规民约。221条村全部建成民主法治议事大厅,落实“四议两公开”和村居民代表议事制度。村民参与村务运营越来越密切,进一步优化打造“724”“从化乡亲”群防共治品牌,平台荣获全国首批农村公共服务典型案例。探索推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10员”工作机制,提高乡村自治水平。温泉镇获评全国乡村治理示范镇,城郊街西和村获评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温泉镇、鳌头镇获评广东省乡村治理示范镇,鳌头镇西塘村等19个行政村获评广东省乡村治理示范村。

近年来,从化勇担使命,扎实奋斗,面朝乡村振兴事业激情奔跑,不断浇灌从化人民的智慧能量,辛勤耕耘又结丰硕成果。

特色品牌活动彰显独特魅力。

从化聚焦特色产业发展,致力以点带面展示广州超大城市城乡融合发展的探索成果。成功举办内地首场世界级纯演示性速度马术比赛,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现代马业经济圈建设提速。成功举办了七届从都国际论坛,推动从化成为国内民间外交和国际交流平台的窗口。成功举办两届世界生态设计大会,为从化构建生态创新设计体系建设再添异彩。成功举办第一届广州国际(流溪)花卉博览会,探索花卉产业高质量发展新业态、新模式,在从化打造线上永不落幕的花卉展示平台。成功举办多届庆祝中国农民丰收节活动,全面展示从化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乡村振兴样板区的累累硕果,展示丰收盛况。从化乡村振兴特色品牌活动建设步履不停,以特色促进农业发展,以品牌带动乡村振兴,助力从化乡村振兴事业打造“强富美高”新高地。

新时代的从化,正不断点燃具有从化特色乡村振兴之路的创新引擎,不断刷出“乡村振兴看从化”的品牌新高度。从化将以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更大格局,主动服务大局,强化山海联动,在落实《南沙方案》中扛起从化担当、展现从化作为,为广州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提供从化样本、注入从化力量。要推进穗北国际交往中心建设,持续扩大从都国际论坛影响力,用好世界生态设计大会联合国咨商组织优势,协同南沙打造广州国际交往中心的“南北支撑”,绘就乡村振兴的新蓝图,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最美乡村,打造高质量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区。


文字:黄利谊 通讯员区农业农村局宣 区委乡村振兴办宣

图片:资料图片

编辑:莫静贤

初审:刘芳

审核:王瑞君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