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州市桑园面积全省第一,今年蚕桑产业链产值已超过15亿元

茂名网
+订阅

茂名网讯 近日,记者走进化州市那务镇壶垌村蚕桑种植园看到,一望无际的桑田郁郁葱葱,微风吹过,枝叶翩然起舞,荡起阵阵绿色的波涛。桑田中不少村民在采摘桑叶,不时响起欢声笑语,让人感受到丰收的喜悦。

种植蚕桑促进农民增收。

化州市是广东省四大桑茧生产基地之一,蚕桑种植面积达9.12万亩,桑园面积全省第一,占全省15.2%,是国家级蚕桑科研示范基地以及全省重点蚕业生产基地,桑叶产量39.09吨,蚕茧产量2.62吨,30多万担;产业园桑叶种植面积8万亩,桑叶产量34.29吨,蚕茧产量2.30吨。桑茧作为富民强市的支柱产业,目前,化州市蚕桑全产业链年总产值、产业园区域农业总产值均超过15亿元,蚕桑全产业链总产值13.77亿元分别占比87.59%、89.24%,一二三产业产值比重达1:4:2,二三产业占产业园蚕桑总产值85.71%以上,主导产业发展水平较高。

面对疫情影响之下,外出务工难、就业难、收入不稳定的现状,化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等职能部门以产业发展“源头”为主线,统筹协调各方力量,共同推进解决新型产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堵点;充分发挥各镇(街道)乡村人才驿站的职能作用,深入宣传新型产业,引导在外地务工的村民回乡,通过开展培训动员,带动群众通过发展桑蚕产业增收致富,在解决疫情影响之下就业问题的同时,也有效拓宽了群众致富渠道,用实际行动助力化州经济迎疫增长。

依托新型经营企业引领蚕桑产业集约化发展。通过健全体制和技术创新,以龙头带动,推进产业化和专业化。同时,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支持优势企业拓宽融资渠道,积极引导商业银行和社会资金支持蚕桑产业的改造提升和发展,发展和壮大蚕茧龙头企业。产业园形成了10家茧丝加工和丝绸纺织企业的产业集群,年销售额超2000万元的蚕桑企业5家,蚕桑专业合作社180家,上规模的蚕桑家庭农场20家。其中,化州缫丝厂具有50多年历史,发展至今,生产设备和能力从原来立缫机年产100吨的规模,在完成自动化机改造后提升到400多吨。那务镇新建和发展壮大了“鹏程缫丝厂”,加工能力达到100多吨;合江镇也兴建了年加工能力100吨以上的缫丝厂,目前产销两旺,蚕茧自给有余并外销。

加强品牌建设,提高产业效益。坚持把蚕丝品牌建设作为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做大做强蚕桑产业的重要措施来抓,先后培育了“稠鑫”、“丽丝牌”、“梅花牌”、“骊珠”等品牌,尤其生产的“丽丝牌”、“梅花牌”白蚕丝更是省丝绸公司收购出口的名牌产品。同时,注重延长蚕桑产业链条,重点突破农旅一体化,打造桑基田园旅游园区,培育了茂名市唯一一个“桑葚鱼塘”模式的生态园—“名葚园”,极大促进蚕业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形成了蚕桑产业、乡村旅游、精准扶贫和新农村建设相互促进的良好局面。

茂名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梁雪玲 通讯员 董天忠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