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批广州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公布!海珠这5个上榜

南方+ 记者

10月12日,16届21次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第八批广州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确认龙形拳、龙舟龙头制作技艺、素馨花传说、越秀山故事、粤语相声、广府传统婚礼习俗、烧卖、肠粉、盆菜、白切鸡、云吞面、竹升面等第八批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

据悉,第八批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共48项,其中传统技艺类25项,传统美术类7项,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类4项,民俗类4项,民间文学类3项,传统舞蹈类2项,传统医药类2项,曲艺类1项。

此次公布的第八批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总量和新增项目均为历年之最,48个项目中新增项目42个,扩展项目6个。其中,海珠区有5项入选,包括素馨花传说、剪纸、广式盆菜制作技艺、粤式羊肉煲制作技艺、夏桑菊制作技艺。

素馨花传说

素馨花传说是主要流传于广州市海珠区一带,相传为纪念南汉时期宫娥素馨而产生的岭南民间传说。距今已有千余年历史,在《广东新语》和《广群芳谱》等古籍中皆有记载。素馨花传说以明德惟馨、淡泊明志、追求真善美的主题在民间深受喜爱,赋予素馨花纯洁尚简、素雅大方的形象,寄托了岭南儿女的浓厚情思及乡思,展现率真天然、务实求真、崇尚内在美与外在美结合的广府文化内涵。

剪纸(海珠)

剪纸,古时又称“剪彩”,是用剪刀或刻刀在纸上剪刻图案,并用作生活装饰和活动用品的一种民间工艺,在广州主要分布在海珠区、增城区。海珠区剪纸有单色剪纸、套色剪纸、分色剪纸和立体剪纸,常用的制作方法分为剪和刻,另有剪刻结合、折剪结合和剪绘结合三种独特的技法。

广式盆菜制作

广式大盆菜(一品天香)制作技艺是将各式食材以煮、炸、煎、焖、烧、蒸等粤菜烹饪技法进行烹饪,再按照一定的顺序层层叠放于大盆中的一种传统美食制备技艺。盆菜作为岭南地区的一种传统美食,在节日庆典、亲友欢聚等场合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寓意团结安乐,是联络亲友情感和邻里关系的重要纽带。

粤式羊肉煲制作技艺

粤式羊肉煲制作技艺是以爆、炒、炆、煲、滚等粤菜烹饪技法,将羊肉及配料食材加入秘制酱料精制成佳肴的一种传统美食制作方法。粤式羊肉煲因加入鲫鱼、羊骨熬制之鲜汤,羊肉焾滑、鲜而不膻,再佐以秘制九味酱,使羊肉咸鲜而甘香,富有层次感。现主要分布于广州市海珠区、荔湾区等地。

夏桑菊制作技艺

夏桑菊制作技艺源自清代《温病条辨》中记录的古方“桑菊饮”,因可治疗温病而扎根岭南,后由岭南医者巧用理法方药之术,通过药材加减化裁对“桑菊饮”进行改良,发展为夏桑菊制剂。夏桑菊组方药食同用、安全有效、四季皆宜,春夏祛湿去热而不伤正气,秋冬防燥润肺而不伤阴津。夏桑菊制作技艺是以夏枯草、桑叶、野菊花为原料,经选材、配伍、浸润、煎煮等工序,制成清肝明目、疏风散热、除湿痹、解疮毒中成药的制剂方法。

【南方日报、南方+记者】刘珊

编辑 梅雅玲
校对 梁飞飞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