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十年·高州答卷|高州市水务局:兴水惠民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南方日报

2021年,高州市深入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工作,新建主管道1997.9公里,支管道6311公里,顺利完成26个镇、1671条自然村、32.42万人集中供水任务;2022年高州市第二水厂入选广东省首批农村集中供水“粤美水站(厂)”;投资3.3亿元的高州市城乡集中供水项目(长坡水厂)正式动工开建,建成后可为40万农村群众提供优质用水……近年来,一个又一个水利工程项目在高州落地生花,为广阔的高凉大地浇注幸福的水花。

党的十八大以来,高州市全面贯彻“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以推进水利工程建设、提升民生水利、强化行业监管为重点,推行河湖长制,积极营造治水氛围,全力推进水利事业高质量发展。如今,高州市河湖面貌和河湖水生态环境持续向好,为高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水利支撑和保障。

1662687263496.jpg

让乡镇用上和城市一样的优质水

“这水真好!”家住高州市宝光街道顿梭村程勇辉拧开家里水龙头,捧着手里清澈的自来水开心地说,“在此之前,全村395户共用一口水井,遇到春节、年例这些节日根本不够用,而且井水水质较差,有时苦得喝不下去。”2021年农村集中供水接通高州市城区第二水厂的水管后,程勇辉一家喝上了清澈、甘甜的自来水。

未形成系统、集中的供水前,乡镇地区普遍存在用水难、水质差的问题。乡镇居民的用水多数来自于镇级水厂。而镇级水厂取水水源为水库、河流、地下水等,部分水厂取水水源不足,大部分存在设备残旧、制水工艺相对落后等问题。而镇村集中供水主要通过抽取附近河流水或地下水经简单处理形式供水,容易存在供应不足或水质不稳定等问题。

用水是民生大事,实现城乡集中供水,为广大群众提供放心用水刻不容缓。 2021年,广东省委、省政府实施农村集中供水全覆盖工作部署,要求2021年底前基本实现农村集中供水全覆盖。高州市坚持积极探索、多措并举、攻坚克难、全民参与的理念,全面加快推动农村集中供水全覆盖工作,通过水厂扩网、新建小型集中供水站的建设模式,共投入9亿多元,克服人口基数大、处于典型山区、人口居住分散、偏远山村施工难度大等困难挑战,顺利让1670条自然村、35.84万农村群众如期用上放心水。

实现城乡集中供水是城乡供水一体化的第一步,让乡镇用上和城市一样的优质水是接下来的重要任务。2022年8月12日,在高州市城乡集中供水项目(长坡水厂)开工仪式上,高州市委、市政府向人民群众承诺,将用14个月工期,新建一座高水平的现代化水厂,配套27公里管网。

作为城乡集中供水的延伸,高州市城乡集中供水项目(长坡水厂)建设将以高州水库为水源,从根源上解决目前自来水供应方面存在的水质不达标、水量不稳定、水压低等问题。届时将惠及泗水、根子、谢鸡等9个沿线镇,40.43万群众将喝上与城市一样的优质水、放心水。

1662687263496.jpg

打造秀美“碧道”助力乡村振兴

一条碧绿玉带,穿山而过,跨越绿色田野与葱茂果园,两岸加固河堤优雅隽美……来到高州市根子镇根子河元坝桥头村段碧道,一幅山水交融、令人心神愉悦的乡村美景呈现眼前。每逢节假日吸引了一大批游客前来游玩。

高州市根子河根子镇段碧道。梁海兵 摄

整治河湖,打造绵延碧道是茂名乡村振兴工作的重要一环。今年以来,茂名市为打造好乡村振兴的“茂名样板”,谋篇布局,高水平打造乡村振兴示范带精彩100里,城乡联动,以点连线、以线带面,推进茂名全面乡村振兴。精彩100里示范带碧道高州市主要建设根子河碧道14.6公里,小东江(泗水河)分界段碧道5公里,鸡公河分界段碧道5公里。其中,根子河碧道一期建设7.4公里已投入使用,小东江(泗水河)分界段碧道已建设完成。

高州水务局表示,碧道建设根据碧道沿线的历史文化、自然资源和乡村风貌,以古色、红色、绿色为主题,合理布局休闲景观,建成桥头村段古韵乡村、滨水休闲便道、亲水平台、江边公园、风雨桥、望仙亭等景观,形成了富有地方特色的乡村旅游观光带。

群众的用水稳定与安全离不开水源的生态保护,河湖治理是治水的重要一环。自2017年全面推行河长制实施以来,高州市各级河长积极履职,利用“广东智慧河长”平台开展巡河工作,记录巡河轨迹、河道问题及整改过程等,持续开展清理河湖漂浮物等专项行动,把巡河管河工作常态化、规范化。目前,高州市水环境质量整体稳中趋好,重点水功能区鉴江和高州水库水质均值达到Ⅲ类以上,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100%,水质监测国考断面、市控断面全部达标。

今年8月,茂名市2021年度全面推行河湖长制工作考核结果出炉,高州市在茂名市各县(区)中排名第二,获得优秀等次。据悉,高州市2019、2020、2021连续三年在茂名市河湖长制工作考核中获得优秀。

1662687263496.jpg

一线案例

配备河湖“管家”

打造管护“神经末梢”

为建设美丽河湖,解决河湖管护“最后一公里”难题,有效解决防止河湖“四乱”问题,高州市28个镇(街道)聘用河湖管护员461人。

据了解,管护员工的聘用严格规范招聘流程和要求,注重考察如划船、打捞等实操技能和体能评估。管护员经业务培训后上岗,专职从事河湖管护工作。

根据职责要求,管护员负责常态化巡查管护河湖,制定巡查日志,将日常管护中遇到的问题及应对措施清单化。利用“巡河APP”记录责任河道巡查,做到巡有记录、查有依据、巡河台账完整。在巡查中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真正做到检查有重点、落实有措施、解决有效果。

高州市财政每年落实专项资金1000万元,专项用于管护员工资保障和工作经费,实现了河湖管护队伍从“志愿军”到“正规军”提档升级。还为管护员购买人身意外保险,配备充气船、竹排等必要的作业工具。

有了这项机制赋能,河长、湖长延伸了管控触手,更加细致覆盖了河湖管控面,打通河湖整治的“最后一公里”。该做法在茂名地区率先采用,广受认可。

1662687263496.jpg

数读

●开展农村集中供水项目建设,高州市的水厂扩网累计完成2215.5公里供水主管网建设,158宗小型集中供水工程已全部按要求完成建设任务并交付使用。至2021年底,高州市已全面完成35.83万人供水任务,全市基本实现了农村集中供水全覆盖。

●高州市聘用河湖(库)管护员461人,其中小Ⅰ型、小Ⅱ型水库管护员241人,河道管护员220人,平均年龄42岁,并已全部经过业务培训上岗,队伍整体年轻化、专业化,为开展河湖管护奠定坚实组织基础。

●“十三五”以来,高州市累计实施中小河流治理项目29宗,完成河道治理河道总长度274.06公里,完成投资5.15亿元。累计完成小型病险水库加固工程18宗,完成投资8097万元。水库加固恢复有效库容1186.79万立方米,捍卫人口6.09万人,防护农田6.6万亩,改善灌溉农田面积4.28万亩。

【撰文】苏斯铭

【通讯员】谭颖模 许国靖

【来源】南方日报

编辑 邱茜 陈梅玉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